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DCD5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骨髓细胞凋亡促进分子---PDCD5的表达,以探讨PDCD5在A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21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病人及正常人骨髓不同群细胞的胞内PDCD5的表达。部分标本进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AML病人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内PDCD5的表达。结果表明:36例未治AML病人骨髓总的有核细胞内PDCD5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30例正常人组,分别为3059±1392:7432±1261(P〈0.01),其中未治AML病人骨髓粒细胞、单核细胞、幼稚细胞及淋巴细胞内PDCD5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相应的正常人组骨髓细胞,分别为3939±2121:8367±1045;3156±1635:5917±2329;2824±1592:3998±2106;1474±816:3355±2042(P值均小于0.01)。部分标本进行蛋白印迹检测的结果也显示AML病人骨髓细胞内PDCD5的表达低于正常人。结论:未治A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的PDCD5表达低于正常人,未治AML病人骨髓粒细胞、单核细胞、幼稚细胞及淋巴细胞内PDCD5表达均低于正常人组骨髓细胞。PDCD5的异常表达可能在AML的病理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腺病毒介导PDCD5基因转移促进依托泊甙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5基因(programmed cell death5,PDCD5)重组腺病毒转染K562细胞后对化疗药物依托泊甙的增敏作用。利用AdMax^TM腺病毒载体包装系统,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Ad—PDCD5重组腺病毒及对照腺病毒Ad-null及Ad-eGFP;用不同感染复数将Ad-eGFP、Ad—null或Ad—PDCD5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系,实时定量PCR检测PDCD5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利用MTT法及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依托泊甙对转染后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Ad-eGFP腺病毒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Jurkat及CEM的转染效率可达60%-86%。Ad—PDCD5重组腺病毒能梯度增加K562细胞PDCD5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腺病毒介导的PDCD5基因转移促进依托泊甙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结论:PDCD5重组腺病毒可能成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M—bcr—abl(表达产物为P210^bcr-abl)、m—bcr—abl(表达产物为P190^bcr-abl)、TEL—AML1、AML1-ETO、PML—RARα、CBFβ-MYH11在初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定量RT—PCR(RQ—PCR)技术检测19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其中M—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50例、M—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m—bcr—abl^+ALL19例、TEL—AML1^+ALL11例、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0例、PML—RAR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58例、CBFβ-MYH11^+AML患者17例,并检测13例M—bcr-abl^+CML-CP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以abl作为内参基因,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以融合基因转录子拷贝数/abl基因转录子拷贝数×100%表示。结果CML—CP患者骨髓及外周血M-bcr—abl转录子水平相似(中位值分别为30%和35%,P〉0.05)、ALL患者M—bcr—abl及m-bcr-abl转录子水平相似(中位值分别为64%和54%,P〉0.05),ALL患者M—bet—abl转录子水平明显高于CML—CP患者(P〈0.001)。ALL患者TEL—AML1转录子中位水平为228%。表达特异性融合基因的AML患者中,AML1-ETO转录子水平明显高于CBFβ-MYH11及PML—RARα(中位值分别为388%,145%和47%,P值均〈0.001),CBFβ-MYH11转录子明显高于PML—RARα(P〈0.001)。L型、V型及S型PML—RARα转录子中位水平分别为45%、44%及55%,L型明显低于S型(P=0.04)。结论 不同类型融合基因转录子在初治白血病患者中的水平不同,并有个体差异。初治患者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的测定不仅为检测微量残留病、评价疗效提供基准值,而且是不同实验室间数据比较、实现标准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酪氨酸磷酸化抗体 PY20检测 bcr-abl 阳件细胞的特异性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多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同时标记膜 CD45和胞质 PY20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bcr-abl 阳性细胞系(K562、MEG-01)和阴月性细胞系(Jurkat、MCF-7)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利用bcr-abl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特异性阻断剂伊马替尼作用 K562细胞和 MEG4-01细胞,观察 PY20抗体的特异性。检测了49例白血病患者和3名正常人的骨髓细胞,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Ph~- ALL、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Y20~+细胞占白血病细胞群的10%以上定义为阳忡。以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bcr-abl 阳性细胞系、10例初诊 CML 和8例 Ph~+ALL 患者 PY20抗体均为阳性,而 bcr-abl 阴性细胞系、20例 bcr-abl 阴性白血病患者和3名正常人 PY20抗体均为阴性。伊马替尼作用后 K562细胞和MEG-01细胞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10例初诊和9例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 CML 患者 PY20~+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4.20±19.82)%和(14.84±6.17)%(P<0.05),而2例伊马替尼耐药者 PY20~+细胞比例分别为64.3%和57.2%。2例伊马替尼耐药患者和9例伊马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 CML 细胞的 MFI 分别为99.42±4.87和46.41±4.67(P<0.01)。结论酪氨酸磷酸化抗体 PY20对 bcr-abl 阳性细胞具有相对特异性,有可能应用于 bcr-abl 阳性疾病如 CML 和Ph~+ALL 的早期快速辅助诊断,同时有可能作为判断该类疾病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可采用化疗、2次移植和干扰素α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因其能使复发者重建供者型造血而成为移植后复发CML的一线治疗,但常伴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全血减少两大合并症。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是针对CML致病基因——bcr/abl融合基因产物的分子靶向药物。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骨髓细胞凋亡促进分子--TFAR19的表达,以探讨TFAR19在CML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15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治CML慢性期病人、CML加速/急变期病人、及正常人骨髓不同细胞群细胞内TFAR19的表达.结果:20例未治CML慢性期及13例加速/急变期病人骨髓总的有核细胞内TFAR19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10例正常人组骨髓总的有核细胞,分别为5 793±1 536,7 260±781,P<0.01及4 293±1 082,7 260±781,P<0.01,其中未治CML慢性期及加速/急变期病人骨髓粒细胞内TFAR19平均荧光强度低于正常人组骨髓粒细胞,分别为6 240±1 734,8 317±726,P<0.01,及5 759±1 487,8 317±726,P<0.01;未治CML慢性期及加速/急变期病人骨髓淋巴细胞内TFAR19平均荧光强度低于正常人组骨髓淋巴细胞,分别为1 292±639,2 271±820,P<0.01,及1 231±281,2 271±820,P<0.01.CML加速/急变期病人总的有核细胞与未治CML慢性期病人相比,TFAR19表达进一步降低,分别为4 293±1 082,5 793±1 536,P<0.01.结论:未治CML慢性期病人、CML加速/急变期病人骨髓总的有核细胞与正常人相比TFAR19表达降低,未治CML慢性期病人、加速/急变期病人骨髓粒细胞及淋巴细胞TFAR19表达均低于正常人组骨髓,CML加速/急变期病人总的有核细胞与未治CML慢性期病人相比,TFAR19表达进一步降低.TFAR19的异常表达可能在CML疾病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与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基因标志之间的关系。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221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其中87例加做CD123抗体,196例同时运用PCR检测特异融合基因pml-rarer。结果发现:初诊APL患者中CD123、CD33和CD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9.1%和96.0%,阳性患者中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均在90%左右;虽然CD117、CD13、CD38及CD64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96%,但阳性患者中阳性细胞比例分布不一致,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在70%左右;部分患者表达CD15、CD56和CD11b,多数患者不表达CD34和HLA-DR,阳性患者中阳性细胞的平均比例均较低。196例初诊APL患者中,pml—rara基因的不同转录本bcr1、bcr2和bcr3所占比例分别为63.3%、4.6%和32.1%。bcr3型基因与CD34的阳性表达相关,以20%为界时bcr3和bcr1型中CD34^+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5.4%(10/65)和3.3%(4/121)(P〈0.05);以10%为阳性界限,bcr3和bcr1型中CD34^+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7.7%(31/65)和5.8%(7/121)(P〈0.001);其余抗原的表达无明显区别。APL细胞中CD34为阳性且表现为非高侧向角(NL-SSC)时高度提示基因为bcr3型。结论: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特征,CD123、CD33和CD9更适用于APL的MRD检测,CD34的阳性表达、NL-SSC与bcr3基因亚型相关,CD34的阳性界限设为10%更能提示基因类型与抗原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染反义VEGF Cdna及联合应用IFN α或STI571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 ic myeloid leukemia ,CML)急变细胞株K562的作用。方法:利 用转染反义(AS)、正义(S) VEGF121cDNA及空载体(V,pcDNA3)的K562细胞株,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流式细胞 术Annex inVFITC/PI双标技术,观察IFNα或STI571(CGP57148B)对转染后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 的影响。结果: IFNα(100 u·ml-1)能抑制K562/AS细胞生 长,增加其凋亡。STI571(0.1 μmol·L-1) 对K562/V、K562/S和K562/AS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低剂量VP16(10 mg·L-1) 或低剂量STI5 71(0.1 μmol·L-1)在24 h就对K562/AS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且VP16(10 mg ·L-1)与STI571( 0.1 μmol·L-1)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诱导K562/AS细胞凋亡的作用。在72 h时, 0.1 μmol·L-1的STI5 71对K562/V、K562/S和K562/AS细胞均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转染反义VEGF121Cdna联合 应用IFNα能协同抑制细胞增殖,转染反义VEGF121Cdna能增加K562细胞对VP16或STI5 71的敏感性。提示抗VEGF药物可能成为治疗CML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于伴混合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ixed Lineage leukemia rearrangement, MLL-r)的AML, MLL相关的融合基因可以作为有效的微小残留病(MRD)标志,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进行有效预测[1]。伴不同MLL-r的AML初诊时融合基因定量水平不同, 随着肿瘤负荷变化的动力学也不尽相同, 因此, 可能并非所有类型的MLL-r都是最佳的分子MRD监测指标。此外, 少数患者会出现克隆演变,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ML MRD的敏感性(10-3~10-4)一般低于分子生物学检测(10-4~10-5)[2], 而WT1作为泛白血病标志物可用于对大多数AML的MRD进行监测[3]。临床中我们会同时监测FCM、MLL相关融合基因以及WT1水平, 观察伴有MLL-r的AML的MRD状态, 预警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本研究拟比较WT1和MLL-r作为伴MLL-r的AML的MRD标志, 预测移植后复发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基线ABL激酶区点突变对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34例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口服尼洛替尼400 mg,每日2次,中位随访时间14(1.5 ~50)个月.于治疗前(基线时)及治疗后每6个月检测ABL激酶区点突变,同时评估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疗效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34例患者中慢性期13例、进展期21例(加速期11例及急变期10例).慢性期与进展期患者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率分别为70%及30% (P =0.027),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分别为70%及20%(P=0.005).慢性期与加速期患者4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8±11.6)%及(20.5±12.9)%(P<0.01).17例(50%)患者基线时检出ABL激酶区点突变.基线时有突变患者完全血液学反应(CHR)、MCyR、CCyR及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分别为56%、43%、37%及31%;无突变患者分别为59%、53%、41%和18%(P值均>0.05).具有体外对尼洛替尼高度敏感性突变[即半数抑制浓度( IC50)≤150 nmoL/L]、体外对尼洛替尼敏感性未知的突变及无突变患者的CHR、MCyR、CCyR率相当,而具有体外对尼洛替尼高度不敏感性突变(即IC5o> 150 nmol/L;Y253H、F359V/C、T315I)的患者CHR和MCyR率仅为17%,6例患者中无一例获得CCyR,治疗24个月内均疾病进展.结论 尼洛替尼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可产生持久性疗效,其疗效在CML慢性期优于进展期患者.尼洛替尼对基线时突变为Y253H、F359V/C、T315I的患者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