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取样器应用于子宫内膜评估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2012年1至3月因各种指征需要评估内膜的患者115例,分别使用子宫内膜取样器和诊断性刮宫术采取子宫内膜组织,比较两者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并观察子宫内膜取样器的取材满意度、术中疼痛及出血情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满意度为97.4%,依从性高达100%,其和诊断性刮宫获取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为96.4%,其中对于生理性子宫内膜的诊断两者的一致率达100%。研究中未见并发症发生,无不良事件。结论  应用子宫内膜取样器是一种操作简单、基本无创、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的内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双抗夹心法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国8家医院共募集入组629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双份取样,一份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一份用湿片镜检法和唾液酸酐酶法检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做出临床诊断。统计分析双抗夹心法及对照方法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方法相比,双抗夹心法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的特异度略低(93.3%vs 96.5%,90.8%vs 93.6%,95.8%vs 99.8%;P0.001),但灵敏度和约登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灵敏度:81.5%vs 54.9%,91.9%vs 37.7%,93.0%vs 40.3%;约登指数:0.75 vs 0.51,0.83 vs 0.31,0.89 vs 0.40;P0.001);双抗夹心法在诊断混合感染方面的优势明显(灵敏度77.5%vs 30.0%,特异度89.3%vs 90.8%,约登指数0.66 vs 0.28;P0.001)。结论:与传统的湿片镜检、酶法相比,双抗夹心三联检法的特异度略低,但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更接近真实情况,且对混合感染的检测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高蜀君  汪清  郑瑞莲  陈敏  谢锋  董晶  刁雯静  隋龙 《肿瘤》2011,31(4):359-363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和微小浸润癌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情况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8年12月因HSIL和微小浸润癌在本中心行LEEP的标本切缘阳性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接受保守治疗者密切随访其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及宫颈组织学;对接受二次手术者分析其术后病理,观察残留病灶性质及其分布。结果:HSIL和微小浸润癌LEEP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6.87%(196/1162)和43.48%(50/115),阴道镜活检准确率分别为90.82%(178/196)和8.00%(4/50),病灶残留率分别为7.65%(15/196)和24.00%(12/5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病灶残留率为10.98%(27/246)。结论:HSIL切缘阳性的患者可考虑行2次LEEP或密切随访。宫颈微小浸润癌LEEP切缘阳性率和病灶残留率均明显增加,对切缘阳性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海市475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的高危型(high-risk,HR)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型别分布状况。方法  对47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进行HR-HPV分型检测。 结果  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HR-HPV感染率为82.6%,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中HR-HPV感染率为93.6%,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7,P<0.001);宫颈LSIL和宫颈HSIL两组患者的HPV感染率在单或多重HPV感染模式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771,P=0.026);在宫颈LSIL患者中,HR-HPV型别占比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HPV58、16、52、33、31和53型。在宫颈HSIL患者中,HR-HPV型别占比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HPV16、58、33、52、18和31型。两组患者间的HR-HPV型别构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4.666,P<0.001)。结论  HR-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密切相关,宫颈LSIL和宫颈HSIL两组患者在HR-HPV感染率、HR-HPV多重感染模式以及型别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下双极电技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黏膜下肌瘤可以导致月经过多、异常子宫出血,从而引起贫血、不孕、流产等,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和牛活质量。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官腔镜电切割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代表性的手术方式。单极电切割技术应用于子宫肌瘤的切除至今已近30年。由于宫腔镜专用双极电发生器和汽化电极面世(1998年)时间不长,而双极电切割镜和切割电极(2000年)的临床应用时间更短,介绍和评价宫腔镜双极电技术临床应用的文献不多。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评价宫腔镜双极电汽化、双极电切割技术用于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发病高危因素以及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期对该病有进一步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因外阴瘙痒以及外阴色素减退在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外阴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结果,探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发病的高危因素及组织学特性。结果 所有临床表现为外阴色素减退及瘙痒的患者共79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外阴皮肤上皮内非瘤样变者31例,诊断为非特异性皮肤组织慢性炎者48例。两组发病年龄与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因素中精神压力和化学物质或射线暴露史在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4.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其余因素如饮食偏好、抽烟饮酒、家族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特异性皮肤组织慢性炎可能是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前期的主要病理组织学改变类型,而精神压力和化学物质或射线曝露史可能是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宫颈LEEP活检对阴道镜检诊断为CIN Ⅰ的再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阴道镜活检诊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方法 对部分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Ⅰ的患者进一步行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并根据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最终确诊为中度和重度CIN(CINⅡ、CINⅢ)的机率,CIN的病灶多灶性分布以及CIN累及腺体的情况。结果 (1)153例CINⅠ患者接受LEEP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INⅡ以上者51例(33.33%),其中CINⅡ25例,CINⅡ~CINⅢ18例,CINⅢ4例。另有4例(2.61%)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早期浸润癌。(2)同一宫颈锥切标本中存在2种以上病灶者共有41例,占26.80%(41/153);其中存在2种病灶者27例,存在3种病灶者14例。(3)在病灶累及腺体的22例患者中,确诊为CINⅡ以上者20例(90.91%),包括CINⅡ9例,CINⅡ~CINⅢ8例,CINm3例。另1例为早期浸润癌。高级别(CINⅡ,CINⅢ)与低级别(CINⅠ)病灶共存于同一病例者有18例,占81.82%;其中9例为3种病灶共存,2种病灶共存者9例,仅4例为单一病灶。(4)宫颈锥切组织边缘病灶累及者7例(4.58%),最终全子宫切除2例(1.31%),均为切缘累及病灶为CINⅡ以上者。结论 CIN具有多病灶共存特点,阴道镜活检范围和深度有其局限性;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者应根据阴道镜检查图象满意度、随访可行性、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来决定进一步诊疗方案,必要时可行宫颈LEEP锥切或局部切除,以避免阴道镜活检对CINⅡ以上病变的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7例女性生殖道癌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对1996年-2006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37例女性生殖道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癌肉瘤中Ⅰ期15例、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2例。Ⅰ-Ⅱ期、Ⅲ-Ⅳ期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对恶性腺体和间叶组织来源、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仅对子宫癌肉瘤)、脉管浸润、p53基因表达、年龄(分<60岁和≥60岁2组)、妊娠次数(分≤4次和>4次2组)、是否化疗放疗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肌层浸润深度(P=0.006)、脉管浸润(P=0.046)、年龄(P=0.027)、妊娠次数(P=0.047)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对于子宫癌肉瘤,年龄(P=0.033)和肌层浸润深度(P=0.027)与预后有关。对于所有癌肉瘤,淋巴结转移(P=0.022)和p53基因表达(P=0.032)与预后有关。结论女性生殖道癌肉瘤患者的预后可能与年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妊娠次数及p53基因表达等有关。加强对绝经后妇女的妇科超声普查对早发现生殖道癌肉瘤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