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18例鼓室硬化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鼓室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118例(137耳)鼓室硬化病例,265例(31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例列为对照组,比较患病年龄、病程长短、性别构成的差别。进一步分析鼓室硬化的病变部位和听力改变的特点。结果(1)鼓室硬化女性患病年龄较大,患病率较高。(2)不同部位病变的发生率由高到低是:鼓膜、锤骨、砧骨、锤砧关节、其它部位、砧镫关节、镫骨。(3)纯音听阈检查听骨链有硬化或破坏的听力较差(P<0.05);女性较男性听力差(P<0.05)。Carhart切迹和气导听力倒V形曲线出现率接近。听力损失影响因素按比重,从大到小顺序为:砧骨、锤骨、锤砧关节、砧镫关节、镫骨、伴发病变、其它部位病变、鼓膜、性别。结论性别可能是鼓室硬化发病的影响因素之一。骨导carhart切迹与气导听力倒V形曲线可能是鼓膜和听骨链钙化的标志。听骨链病变对听力影响严重,处理好听骨链的重建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手术处理及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38例因颞骨外伤致面瘫而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完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8例乳突上鼓室径路,4例颅中窝径路,6例颅中窝-乳突联合径路,随访6~24个月,以House-Brackmann (H-B) 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结果 38例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47%恢复至H-BⅡ级以上,79%恢复至Ⅲ级以上;在伤后3个月内和受伤3个月后行减压手术者,功能恢复至H-BⅡ级以上分别为65%和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颞骨外伤伴面瘫患者,面神经减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应尽早实施,外伤后3个月内手术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耳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文献情况,了解研究现状和方向,为进一步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2001~2010年耳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文献,按照文献的发表年限、关键词、基金来源、参考文献数量、被引用次数、论文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年的文献发表量不均衡,波动较大;②文献分布分散,少数集中;③各年文献平均作者人数、参考文献数量有较大波动,总体增加,文献平均被引用次数总体上逐年减少;④关键词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⑤基础研究不足,临床研究多而不精。结论:关于耳穴治疗心血管疾病,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提高临床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完善鼻内窥镜下彻底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 1993年2月至2002年6月住院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48例,其中30例有1~4次前期经鼻或鼻侧切开手术史。37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肿瘤切除术;11例患者肿瘤侵及中鼻道、上颌窦口和部分或全部筛窦外,同时广泛侵及上颌窦内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肿瘤切除,同时在内窥镜下经上颌窦前壁或下鼻道开窗联合径路肿瘤切除术,全部病例随访10~36个月。结果 48例中1例术后复发,47例未复发,治愈率97.9%。8例(16、7%)术后换药期间发现术腔局部出现瘤样组织,病理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内窥镜下以YAG激光处理局部创面,随诊18个月,未再发现有瘤样组织。结论 辅以YAG激光治疗的内窥镜经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利于彻底切除肿瘤,该术式避免了面部疤痕,但对肿瘤已广泛侵及上颌窦内者宜采用联合径路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耳硬化症患者临床听力资料,探讨与其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7年耳硬化症资料完整病例88例(162耳),术前1~3 d均行纯音测听,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 k、2 kHz)纯音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观察carhart切迹在单纯传导性聋和混合性聋这两组中的发生率及在耳硬化症早、中、晚期中的发生率.结果 carhart切迹在单纯传导性聋和早期耳硬化症听力图中出现率较高,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常见为镫骨性耳硬化症,病变先侵及前庭窗、环韧带及镫骨底板等传声系统,在中晚期病灶向耳蜗基底部发展出现蜗性损害,因而从carhart切迹可判断患者病程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诊治体会(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7年收治的32例(36耳)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眩晕史者24例(75.0%),诉耳呜者28例(87.5%),瘘管试验阳性12例(37.5%)。对于小于2mm的骨性半规管瘘,在彻底清除病变后予肌筋膜覆盖。对瘘管大于2mm者,如迷路瘘管处病变难以清除,予保留一薄层胆脂瘤基质,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如能彻底清除病变者,予带筋膜的耳屏软骨片封闭瘘管,外面再覆盖-层肌筋膜。对瘘管破坏严重者。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行半规管阻塞术。22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Ⅰ期行鼓室成形术,14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结果胆脂瘤型28耳,骨疡型8耳;瘘管位于外半规管30耳(83.4%),上半规管3耳(8.4%),两者同时有瘘管1耳(2.7%),鼓岬部瘘管2耳f5.5%);面神经骨管破坏致神经裸露16例,3例位于垂直段,7例位于水平段,同时合并有面神经水平段或锥曲段骨管部分缺损6例。30例患者于术后1~12天内(平均3.5天)眩晕缓解。2例行半规管填塞者,术后16天眩晕逐渐缓解。术后纯音测听平均骨导阈值(0.5kHz、1kHz、2kHz和4kHz),12耳与术前相同,较术前下降10~20dB者16耳,较术前下降20dB以上者8耳。随访3月~6年,眩晕无复发。结论前庭症状存在与否,瘘管试验是否为阳性,以及影像学的改变等都不是术前确诊迷路瘘管的可靠指标,术中探查所见是确诊迷路瘘管最重要的依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对瘘管区病变的处理应根据瘘管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听力状况和术者的手术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2年5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4例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鼻窦高分辨CT(HRCT)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经鼻内镜手术11例,鼻内镜辅助鼻外径路手术3例。其中行肿瘤彻底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年7个月。2例侵及眶内及前颅窝的骨化纤维瘤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8个月复发,接受第2次手术后1例病变基本控制,目前仍在随访中,另1例去外院接受了第3次鼻颅脑联合手术再复发,仍在观察中;1例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经鼻经额联合径路内镜手术,但侵入前颅窝相当于鸡冠处的肿瘤仍有残留,术后2年患者因左侧眶内及颅内肿物复发去外院行开颅手术后失访;其余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局限于鼻腔鼻窦者经鼻内镜手术可彻底切除;但当肿瘤破坏颅底突入颅腔或肿瘤侵及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时,单纯内镜下肿瘤不易彻底切除,需多学科的联合手术或其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手术处理及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38例因颞骨外伤致面瘫而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完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乳突上鼓室径路,4例颅中窝径路,6例颅中窝-乳突联合径路,随访6~24个月,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结果38例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47%恢复至H-BⅡ级以上,79%恢复至Ⅲ级以上;在伤后3个月内和受伤3个月后行减压手术者,功能恢复至H-BⅡ级以上分别为65%和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颞骨外伤伴面瘫患者,面神经减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应尽早实施,外伤后3个月内手术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微创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施行鼻内窥镜下手术 ,术中配合使用电动吸切器切除肿瘤 ,术后随访 12~ 60个月。结果 全部 2 5例均在鼻内窥镜下一次完整切除肿瘤 ,2 5例中 2例分别于术后 12个月和 16个月内复发 ,其余 2 3例在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 使用鼻内窥镜微创下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不仅对病变局限者有效 ,对病变广泛侵犯后组筛窦和蝶窦者亦有较好疗效。但对瘤体广泛浸及上颌窦或额窦者宜采用联合径路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顺铂(DDP)含量,研究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相关药动学参数。方法 家兔12 只,随机分为2 组。分别于兔耳缘静脉注射3 mg·kg-1(按DDP含量计)剂量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和DDP,按设定时间于对侧耳缘动脉采血,通过改良HPLC法测定血浆中DDP浓度。以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 本实验单剂量静注DDP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则符合三室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与DDP相比,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的清除率(CL)是DDP的0.620倍,t1/2α是DDP的1.579倍,t1/2β是DDP的0.552倍,Vd是DDP的1.845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是DDP的1.237倍。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经改良,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改变了DDP的药动学特性。药动学参数表明,药物通过生物转化或排泄从体内消除加快,组织对药物的摄取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