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9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移植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早期变化(附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移植现为治疗短肠综合征、小肠衰竭及由全肠道外营养引起并发症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小肠移植在脏器移植中开展较早,但由于小肠移植手术难度大,极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制约了临床小肠移植的开展,也使小肠移植成为最具挑战性的腹腔脏器移植。2004年7月14日,我院为一名短肠综合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尸源性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手术,并对其术中、术后早期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lymphoidtissuechemokine,SLC)免疫基因转染胃癌细胞瘤苗免疫小鼠后获得的脾淋巴细胞后治疗经同一免疫基因修饰瘤苗转染的小鼠胃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用200PFU/细胞滴度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VAX1)将人SLC基因转染小鼠胃癌SGC-7901细胞株,经80mg/L丝裂霉素(MMC)处理制备成胃癌细胞瘤苗,免疫同系小鼠后分离其脾淋巴细胞,转染SLC基因(腺病毒载体滴度200PFU/细胞)后注射入直径1cm的小鼠胃癌淋巴结转移模型瘤体内,观察抗瘤效果。结果转SLC基因瘤苗治疗组小鼠瘤体增加值最小(0.08±0.05)cm3,与各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转染SLC基因,未转染SLC和生理盐水注射组分别为(1.46±0.15)、(1.56±0.23)和(2.12±0.54)cm3,P<0.05]。结论SLC基因修饰癌瘤苗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脾淋巴细胞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过继免疫治疗效应细胞及SLC基因瘤苗诱导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结合将有更优越的抗瘤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LCmRNA预测淋巴结微转移对胃癌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SLCmRNART—PCR方法、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法、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2003—2006年间手术的35例胃癌病人的523个淋巴结。结果免疫组化和常规组织学检查发现325个淋巴结转移的标本,SLCmRNA测定均明显减弱,而SLC还发现14例(40%)胃癌可能有63个淋巴结(12%)存在隐匿性转移(SLCmRNA表达减弱,但免疫组化和常规组织学检查未证实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腺癌微转移发生率高于高分化腺癌。结论将淋巴结的SLCmRNA与细胞角蛋白特殊免疫染色以及常规组织学检查结合起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胃癌病人的预后和复发概率。  相似文献   
4.
国外Belghiti等~([1])和国内彭淑牖等~([2])提出并改进的前人路绕肝提拉法有别于常规切肝方法,是一种以游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隧道,穿过弹性材料绕肝提拉肝脏,然后应用超声刀从前人路切肝为特点的新方法.其关键之处在于肝后下腔静脉前隧道的游离.由于其简便、安全、出血量少、对肝组织上的肿块干扰小,被认为是目前肝脏切除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微创刨吸术(TriVex系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彩用TriVex系统治疗49例(63条患肢),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深静脉通畅,术后随访3 d~24月.结果:平均每条腿手术时间为34 min,16条腿出现血肿,经处理治愈.1条腿出现张力性血泡经刺破后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8/63).结论:TriVex系统是治疗曲张血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知其相关并发症并注意防治,将会使这一新技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阑尾类癌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阑尾类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确诊阑尾类癌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2例癌灶大于2cm;7例小于2cm,其中6例小于1cm。4例肿瘤位于阑尾头端部,有3例行阑尾切除术,1例急诊行回盲部切除。3例肿瘤累及阑尾根部者术后1.3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后无肿瘤残留。2例肿瘤位于阑尾中上段,但未累及根部且直径小于2cm,仅行阑尾切除术。随访0.5.2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对肿瘤直径小于2cm,未累及阑尾根部和远处转移的阑尾类癌患者仅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累及根部或肿瘤直径大于2cm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0岁.体重82 kg,血型A型.2003年5月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肠坏死切除小肠,仅剩末端回肠约20cm.术后出现腹泻,每天4~5次,体重渐进性下降,小肠移植前体重降至56 kg,确诊为短肠综合征.依赖TPN维持生存且多次发生腔静脉导管感染败血症.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肝移植中透明质酸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实验性猪背驮式肝移植手术,观察肝移植手术过程中不同时期受体猪外周血液中透明质酸的变化,以及供体肝脏植入、血流再通、温血再灌注后受体的外周血液中透明质酸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在肝移植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健康种猪15对,分别抽取手术前、无肝期前、无肝期、新肝期各时点的外周静脉血,经放射兔疫分析法检测透明质酸浓度。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343.33±73.99)min,其中麻醉后至手术开始平均时间为(8.34±21.56)min,收缩压平均下降(23.51±5.87)mm Hg,舒张压平均下降(11.35±7.81)mm Hg,手术开始至无肝期前平均时间为(146.13±41.61)min,无肝期平均时间为(47.07±25.35)min。手术前透明质酸达到267μg/L,无肝期前上升到1743μg/L(P<0.05),无肝期内外周血透明质酸浓度急剧上升,达到9530μg/L,明显较其余各时点高(P<0.01),供体肝脏植入重新开放血流后外周血透明质酸浓度下降至1485μg/L,其变化与ALT和AST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r=0.674 P=0.000和r=0.509 P=0.008)。结论 麻醉过程、麻醉药物以及肝移植手术中各种因素都可以引起外周血液中透明质酸浓度的增高。供体肝脏经过冷灌注保养和温血再灌注后受体的外周血液透明质酸浓度明显增高,并与肝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 8日成功的施行了 1例同种原位肝移植 ,已存活并正常生活 10个月 ,报告如下。受者 ,女性 ,38岁。因胆汁性肝硬化 18年 ,肝硬化失代偿 ,于 2 0 0 0年 6月6日入院。入院时肝功能Child分类C级 ,B超提示肝脏明显萎缩 ,移植前 1d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濒临死亡。患者为A型血 ,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均阴性。供者为男性脑死亡者 ,30岁 ,A型血。切取供肝手术历时 5 0min ,热缺血时间 4min 45s。受者在切除病肝前 ,先于门静脉远端和左股静脉近端分别置管 ,通过Y型接头 ,借助离心泵将静脉血转流至左腋静脉。上腹部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5岁,因“转移型右下腹痛3天,加重1天”于2005年3月3日急诊以“急性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收治我院。入院时查体下腹部有腹膜炎刺激征,以右下腹为甚。血常规示WBC14.8×109,N89.7%,Hb14.6g/L。B超示右下腹及盆腔中量积液。既往有肾上腺切除史,长期服用利尿剂,曾有因服用类固醇类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史。当天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根部坏疽并有一直径约1cm穿孔,周围组织水肿明显,无法结扎阑尾根部,阑尾切除后残端仅行“8”字缝扎包埋,回盲部升结肠旁沟置一引流管从切口外引出。术后第1天引出淡黄色混浊液体约180ml,第2天无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