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潮气量(VT)对动态肺顺应性(C),呼气第一秒容量(V1.0),呼气第一秒容量(V1.0)以及压力一容量(P-V)关系的影响。方法: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仪(SSS),全麻机械通气下对34例手术病人监测,结果:VT量8ml.kg^-1时C值达到最大,当VT进一步增加后,C值逐渐下降,V1.0随着VT的增加呈下降趋势。VT为6mg.kg^-1至10mg.kg^-1时,压力一容量之间基本呈直线关系,达到12mg.kg^-1后,压力的增加大于容量的增加。结论:对术前无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正常病人,全麻时8mg.kg^-1通气量能维持较好的肺功能状态,从而避免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害。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肝移植中透明质酸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实验性猪背驮式肝移植手术,观察肝移植手术过程中不同时期受体猪外周血液中透明质酸的变化,以及供体肝脏植入、血流再通、温血再灌注后受体的外周血液中透明质酸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在肝移植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健康种猪15对,分别抽取手术前、无肝期前、无肝期、新肝期各时点的外周静脉血,经放射兔疫分析法检测透明质酸浓度。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343.33±73.99)min,其中麻醉后至手术开始平均时间为(8.34±21.56)min,收缩压平均下降(23.51±5.87)mm Hg,舒张压平均下降(11.35±7.81)mm Hg,手术开始至无肝期前平均时间为(146.13±41.61)min,无肝期平均时间为(47.07±25.35)min。手术前透明质酸达到267μg/L,无肝期前上升到1743μg/L(P<0.05),无肝期内外周血透明质酸浓度急剧上升,达到9530μg/L,明显较其余各时点高(P<0.01),供体肝脏植入重新开放血流后外周血透明质酸浓度下降至1485μg/L,其变化与ALT和AST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r=0.674 P=0.000和r=0.509 P=0.008)。结论 麻醉过程、麻醉药物以及肝移植手术中各种因素都可以引起外周血液中透明质酸浓度的增高。供体肝脏经过冷灌注保养和温血再灌注后受体的外周血液透明质酸浓度明显增高,并与肝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在肝移植中透明质酸的变化与冷灌注保存和再灌注损伤范围有一定的相关性,肝窦状隙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标志透明质酸也有助于评价供体的缺血性损伤,透明质酸水平在肝移植中以及术后阶段可以反映内皮细胞功能,可能是一个了解肝窦状隙内皮细胞功能的有用指标。本文概括综述了透明质酸及其在肝移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 8日成功的施行了 1例同种原位肝移植 ,已存活并正常生活 10个月 ,报告如下。受者 ,女性 ,38岁。因胆汁性肝硬化 18年 ,肝硬化失代偿 ,于 2 0 0 0年 6月6日入院。入院时肝功能Child分类C级 ,B超提示肝脏明显萎缩 ,移植前 1d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濒临死亡。患者为A型血 ,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均阴性。供者为男性脑死亡者 ,30岁 ,A型血。切取供肝手术历时 5 0min ,热缺血时间 4min 45s。受者在切除病肝前 ,先于门静脉远端和左股静脉近端分别置管 ,通过Y型接头 ,借助离心泵将静脉血转流至左腋静脉。上腹部人…  相似文献   
5.
朱丽琴  鲁惠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118-21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丙泊酚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分别使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无创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20min(L)和解除气腹后20min(L)四个不同时点测定血浆NO和ET.1水平。结果气腹后20min芬太尼-丙泊酚组MAP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而舒芬太尼-丙泊酚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较芬太尼.丙泊酚组明显降低。芬太尼-丙泊酚组气腹后20min血浆ET-1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舒芬太尼-丙泊酚组,而血浆NO水平升高幅度却明显低于舒芬太尼-丙泊酚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明显强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期吸入异氟醚对子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孕14 d的SD大鼠10只,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每组5只.对照组大鼠每天单纯机械通气2 h,异氟醚组大鼠每天吸入1.3%异氟醚2 h,至大鼠分娩.子代大鼠出生后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认知功能,测定结束后处死子代大鼠取脑,分离海马,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的超微结构,计数海马神经元突触数量,测定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组子代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突触数量减少,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降低(P<0.05).结论 孕期吸入异氟醚可通过抑制子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而降低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麻黄碱联合羟乙基淀粉组(A组)、羟乙基淀粉组(B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C组),每组20例.A、B组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2 mL/kg,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12 mL/kg,滴速均为30 mL/min.A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开始注射药物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胎儿娩出后(T2)、手术结束时(T3)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产妇血清皮质醇水平,同时记录收缩压.结果 A组在不同时间点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C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及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A组在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B组在T2、Ts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C组T1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和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 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可以预防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并减少皮质醇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胎儿手术的麻醉既不同于儿科麻醉也有别于产科麻醉。现就胎儿手术的麻醉所需关注的主要问题如麻醉特点及目标、母体的主要麻醉方法、子宫松弛的方法、胎儿麻醉和镇痛、胎儿的安全和监护等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71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观察平衡麻醉合并应用胸段硬膜外麻醉后对减少芬太尼用量和吸入麻醉药异氟醚浓度、血压波动以及术毕潮气量恢复的影响。A组36例,合并应用胸段硬膜外麻醉。B组35例仅予平衡麻醉作对照。术中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结果A组芬太尼和异氟醚的用量较B组少(P<0.01),且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潮气量恢复也是A组较B组快(P<0.01)。提示平衡麻醉合并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芬太尼和异氟醚的用量,使在浅麻醉状态下维持较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气体麻醉     
气体订醉,就是将某种具有使人失去意识的气体用于麻醉中,并通过机器来取代人们平时的呼吸动作。气体麻醉的历史已有百余年。在现代麻醉中,占有重要地位。被气体全身麻醉的病人可在毫无痛觉和感觉中,平安地渡过整个手术过程。数百年前,外科医生对那些需要手术处理的病人感到一愁莫展。根本问题是难以解决止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