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感染所致的乙类传染病,病毒除累及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等外,还可累及肝肾消化道等远隔器官,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2]。良好的自身免疫功能是杀灭或清除体内SARS-Co V-2的首要条件,而睡眠质量是影响免疫功能的关键因素[3-5]。但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的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麻醉科手术间麻醉监测护士培训方案,为手术间麻醉监测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方法 2018年8月设立手术间麻醉监测护士,制定手术间麻醉监测护士培训方案,对15名新定科护士进行6个月规范化培训,通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阶段性小结报告及德、勤、质量综合素质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14名新定科手术间麻醉监测护士顺利通过考核,1名因德、勤、质量综合素质评价不达标未通过考核.阶段性小结报告中提出理论授课可按照《临床麻醉学(第4版)》和《麻醉护理学(2013年版)》教材进行分章节循序渐进授课,增设情感维度与应急能力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增设腾讯会议网络授课与麻醉护理公开课线上自主学习模式.结论 手术间麻醉监测护士岗前培训,能够提高新定科护士麻醉理论与技术水平,但效果评价方面缺乏系统、专业评价理论指导,为进一步完善麻醉科护士培养方案,我院下一步将柯氏模型应用至麻醉科护士培训中,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系统地评价培训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麻醉科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借鉴和新思路,助力培养麻醉专科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行动研究的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改进效果。方法基于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循环修订和完善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对14名麻醉恢复室护士进行培训后实施方案。行动研究干预共2个循环。结果改进后的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实施后,护士病情掌握能力、流程执行情况及交接班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改进的麻醉恢复室患者交接班流程,能有效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江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麻醉护理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麻醉科护士现状调查问卷,对江西省74所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调查。结果 截止2020年12月,江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护士共计482人,麻醉护士与手术台的比例为0.58:1,其中<40岁麻醉科护士占87.3%,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79.5%,初级职称人员占比61.2%,工作10年以内的麻醉科护士占比72.2%。在制度建设方面,78.4%的医院有麻醉科药品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但仅有35.1%的医院制定了麻醉护士准入及晋升制度。麻醉科的总务工作、恢复室护理工作平均开展率超过50%,麻醉诱导室护理、门诊护理工作平均开展率仅10%左右。结论 江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护士数量逐年上升,但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工作岗位设置和开展内容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行足背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0例患者行足背动脉穿刺,按不同进针角度分为3组,每组90例:A组为90°,B组为30°~45°,C组为15°~20°,比较3组患者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79例(87.78%),B组一次穿刺成功88例(97.78%),C组一次穿刺成功80例(88.89%),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C 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穿刺时疼痛程度升高;与B组比较,C组疼痛程度升高(P<0.05)。结论 30°~45°行足背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高,患者疼痛程度小,是足背动脉采血的较理想角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7.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