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属基3D打印支架是用来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金属基3D打印支架开始演变出各种功能,主要包括抗菌、载药与药物控释及诱导成骨。为了使金属支架达到不同的功能,需要特定的构建工艺与方式,如改进拓扑结构、微弧氧化、纳米修饰、表面涂层等。本文就目前金属基3D打印支架的构建与功能化在骨科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人工腕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人工腕关节假体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人工腕关节假体目前已发展至第4代,临床应用于治疗腕关节疾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但仍然存在假体松动、下沉、断裂、脱位等问题。而且第3、4代假体仍缺少中远期随访结果。结论由于腕关节生物力学复杂,人工腕关节假体临床应用较少,置换术后早期疗效较满意,但仍然存在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皮瓣加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伴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2例足背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大段跖骨骨缺损,4例小腿软组织缺损伴大段胫骨骨缺损的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8.0 cm~15.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3.8~7.0(平均5.7...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倒刺型腕关节假体置换前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差异,以及假体抗拔出测试,初步评价倒刺型镍钛记忆合金人工全腕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搜集6例正常新鲜人体前臂(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纳入标准:新鲜冰冻成人前臂,腕关节可自由活动;排除标准:腕关节存在骨折、脱位、骨肿瘤等情况的非正常前臂。使用配对t检验对在术前术后Cortex动作捕捉系统中对比腕关节在掌曲、背伸、尺偏、桡偏四个方向上的最大活动度进行比较。在Elector Force高精度生物材料试验系统上对腕关节假体施加拔出力,拔出力以2 N/s递增,直至假体出现2 mm以上的位移,记录假体松动瞬间的拔出力。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桡骨组件和腕骨组件假体松动瞬间拔出力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腕关节在背伸、尺偏、桡偏的活动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掌屈方向最大活动度为(75.0±3.5)°,术后掌屈方向最大活动度为(52.6±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9 ,P<0.05)。桡骨组件平均抗拔出力为(164±15)N,腕骨组件抗拔出力平均为(512±38)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59, P<0.05)。 结论倒刺型记忆合金人工腕关节假体在活动范围、抗拔出方面基本满足生物力学需求,具有应用于临床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传统开放和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6例,女60例。年龄25~56岁,平均(41.87±7.31)岁。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经皮组、传统开放组和肌间隙组,比较三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经皮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 < 0.05),但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明显增加(P < 0.05)。传统开放组较肌间隙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前者出血量明显增加[(235.95±52.27)ml vs.(92.33±24.46)ml](P < 0.05)。本组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2.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明显改善(P < 0.05)。术后1周,经皮组和肌间隙组 VAS、ODI优于传统开放组(P < 0.05),前两组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皮组ODI优于肌间隙组(P < 0.05)。三组VAS和ODI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患者伤椎前壁高度和后凸Cobb’s角明显改善(P < 0.05),术后各时间节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皮和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早期恢复快等优势,其中经皮入路尤为明显,但其术中透视频繁且用时较长。三种术式在远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结合抗生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历资料,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60±9)岁。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彻底清创,取出聚乙烯衬垫,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术后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周为一周期,待感染控制后取出间质体更换同种型号衬垫并关闭术口。术后使用万古霉素稀释后关节腔注射,并复查白细胞、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控制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4周治疗,术口均甲级愈合,复查白细胞、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出院后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30.1±17.8)个月。患者均无感染复发或新的感染,术后3月VAS评分及HSS评分[VAS评分(1.1±1.0)分;HSS评分(87.3±5.4)分]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5.5±1.4)分;HSS评分(43.0±16.2)分]相比明显改善(t=8.713,P <0.05; t=8.970,P <0.05)。 结论保留假体清创结合抗生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中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且保留良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量及收集桡骨远端关节面解剖学数据,设计新型外卡式全腕关节假体;初步评价新型外卡式全腕关节置换后腕关节活动功能。 方法根据在50例成人腕关节正侧位片(由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影像科提供)测得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与尺偏角,结合已有文献数据及国外人工全腕关节设计经验,设计新型外卡式人工全腕关节系统,掌倾角和尺偏角分别设计为10°和7°。活动范围测量实验采用自身配对设计,以6具新鲜冰冻保存成人上肢标本,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根据实验操作台固定器形状进行包埋处理。将标本固定于三维运动实验台上,分别于腕关节近端、远端各固定4个红外线可识别的球形标记物,向上肢标本掌屈、背伸、尺偏、桡偏4个方向施加4 Nm的纯力矩,使腕关节相应做上述运动。记录0载荷和最大载荷时腕关节运动状态的图像并通过Cotex 3.0运动捕捉系统软件记录并计算出腕关节在4个方向上的活动范围。术前测量完成后,对6例标本使用新型外卡式人工全腕关节进行全腕关节置换,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测量新型人工腕关节假体置换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6具标本置换前与置换后在掌屈、背伸、尺偏、桡偏4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应用配对t检验对前后数据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标本在行全腕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术程顺利,术后关节活动流畅。相同载荷下,术后腕关节在背伸、尺偏、桡偏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掌屈方向最大活动度为(72.3±4.8)°,术后掌屈方向最大活动度为(54.9±6.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P<0.01)。 结论新型外卡式全腕关节的设计在活动范围方面基本满足了腕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值得进一步探究其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舟大小关节炎(scaphotrapeziotrapezoid osteoarthritis,STT OA)病因及临床诊疗方法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STT OA的相关文献,总结研究进展。结果 STT OA是一种常见骨关节炎,绝经后女性是高发人群,通常经腕部X线片检查即可诊断。目前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两类。其中,保守治疗能缓解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不理想。手术治疗中,关节融合术能较好地缓解患者腕部疼痛,但牺牲了腕关节部分活动度和握力,且有融合失败的风险;舟骨远端切除术和大多角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便、对关节囊和韧带损伤小、术后固定时间较短等优点,但容易导致腕骨排列改变及腕背侧镶嵌不稳定;关节置换术能在恢复握力与保留腕关节活动度的基础上缓解疼痛,但有假体脱位风险。结论 目前STT OA治疗方式尚无金标准,关节假体置换术和关节镜下舟骨远端切除术早期疗效满意,但是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