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小脑延髓池注射纳洛酮对心肺复苏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及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规复苏组(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mg/Kg)和纳洛酮复苏组(小脑延髓池注射纳洛酮2mg/Kg),每组10只。建立大鼠窒息法心肺复苏模型,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恢复自主循环(ROSC)0.5h、3h、6h和24h后眼眶静脉丛取血,ELISA 法测定血清 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常规复苏组海马区神经胶质细胞排列散乱,数量减少,胞浆浓缩嗜伊红、胞核固缩、核仁不清,毛细血管明显肿胀变形,微血管体积扩大,而纳洛酮复苏组大部分神经细胞胞浆丰富,核仁清楚,仅少数神经细胞和毛细血管出现程度不等的水肿样改变及胞核固缩现象。ELISA检测结果表明,常规复苏组及纳洛酮复苏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 <0.01),与常规复苏组比较,ROSC 3h后纳洛酮复苏组大鼠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P <0.01);常规复苏组各时间点及纳洛酮复苏组ROSC 3h后血清NSE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05或P <0.01),与常规复苏组比较,ROSC 6h后纳洛酮复苏组大鼠血清NSE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结论 小脑延髓池注射纳洛酮对心肺复苏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和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相关文件要求,探讨了三甲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过程,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讨论。通过三甲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及应用,进一步提高全院信息化程度,提高医院信息系统业务安全和信息安全,对其他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多重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进行反应体系筛选和方法探索,使其用于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快速分型和定量分析。方法  设计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特异性体外转录RNA为模板,筛选多重q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qPCR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筛选,得到6组三重qPCR反应体系和1组四重qPCR反应体系。所建立的三重和四重qPCR中,除四重qPCR的G1型参数〔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为0.982、扩增效率为89.221%〕略低于要求外,G2—G4型的标准曲线R2均>0.99,扩增效率均在90%至110%之间;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μl。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同一样本的相关性较好(R2>0.95)。三重与单重qPCR(t值为1.420~25.786,P值均>0.05)、四重与单重qPCR(t值为2.505~4.851,P值均>0.05)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的多重qPCR可同时对3种以上目的基因进行分型和定量检测,为未来多价轮状病毒疫苗及混合病毒样本中毒株的快速分型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院前急救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的背景和重要性,阐述了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应用功能,并结合医院应用实例分析了实际效果。认为急救系统是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术后液体输入量和排出量的合理范围及其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常规组(术后输入量>排出量)45例,术后以40~50ml/kg输入液体;试验组(输入量<排出量)45例,输液20~25ml/kg,并强化利尿处理。两组术前、后均用彩超测量右心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心功能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术后总液体输入量是平均(2683±246)ml/d,尿(2298±215)ml/d;试验组分别为(1725±212)ml/d,(2860±185)ml/d,P<0.05。心功能监测:常规组:心率(126±27)次/min,收缩压/舒张压(112±23)/(93±8)mmHg,中心静脉压(16±3)cmH2O;试验组分别为(98±16)次/min,(145±18)/(92±7)mmHg,(8 2)cmH2O(P<0.05~<0.01)。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常规组:PASP(肺动脉收缩压)(56.87±9.31)mmHg,PVRI(肺血管阻力指数)23.18±6.22,RVEF(右心室射血分数)0.45±0.03,RVEDVI(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51.42±6.37;试验组分别为:(31.17±9.23)mmHg,17.53±5.43,0.55±0.07,45.17±4.71(P<0.05~<0.01)。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术后常规组总液体输入量>排出量。试验组输入量<排出量,心功和血流动力学状况均优于常规组。肺切除术后容量负平衡对右心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的常见病因,提出针对昏迷病因进行的临床急救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41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昏迷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出不同病因昏迷患者所占的构成比及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了解年龄、性别、昏迷程度及病因等因素与患者昏迷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昏迷的病因所占构成比较大的是心脏停搏(17.01%)、脑出血(16.18%)、大面积脑梗死(13.69%)。241例患者最终抢救成功者190例,成功率为78.84%。抢救失败死亡的51例,病死率为21.16%,占前3位死亡的是心脏停搏30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5例。性别、年龄及病因与昏迷死亡的无统计学意义,而昏迷程度与患者死亡呈正相关,中、重度昏迷的患者病死率为32.47%,显著高于轻度昏迷患者的病死率1.14%(P<0.05)。结论中重度昏迷病死率高,除了针对不同病因所致的昏迷进行病因治疗外,还应该保护脑细胞的功能,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降低中重度昏迷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数字化全高清手术转播和示教系统设计,实现全高清手术转播和示教异地观摩。方法 :利用软件工程学方法,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内容设计。结果:建立了数字化全高清手术转播和示教系统,数字化手术室、中心机房、示教室、软件系统等软硬件顺利上线使用。结论:数字化全高清手术转播和示教系统设计与实现,提升了临床手术及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全院信息化程度,对其他医院数字化进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能有效判断失血性休克病例预后的临床观察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2月至2004年12月急诊抢救失血性休克34例的临床资料,以伤后3h复苏液体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对抢救成功组与失败组进行分析。结果:抢救成功组复苏液体总量为975±487.11mL,死亡率为0;失败组复苏液体总量为1768±950.3mL,死亡率为5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苏液体总量可以作为早期判断失血性休克预后判断的临床观察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2006年3月,我们对40例高血压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并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