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疫苗生产中使用的消毒剂酸性苯酚和碱性苯酚对MRC-5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将酸性苯酚(0.37%)和碱性苯酚(0.74%)分别加入MRC-5细胞培养瓶中,观察细胞生长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贴壁率。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加入酸性和碱性苯酚后,第7天的细胞数分别为6.65×105和7.12×105,与对照组(6.93×1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6,P=0.654;t=0.334,P=0.752);第8小时的细胞贴壁率分别为88.3%和96.0%,与对照组(90.3%)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765,P=0.659;x2=0.376,P=0.585)。 结论  微量酸性和碱性苯酚对MRC-5细胞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两个工作种子批菌种D2-甲12制备的两批冻干卡介苗接种人体后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临床考核。 方法  对100名结核杆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阴性的3月龄~50岁健康对象和205名新生儿分别接种上述两个批次的观察疫苗和一个对照疫苗。观察接种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测量卡痕,并对新生儿进行PPD皮肤试验。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新生儿各组间的卡痕和PPD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对象接种后均未发现接种部位和全身不良反应。新生儿卡痕均值≥4.6 mm,PPD硬结均值≥6.8 mm。卡痕和PPD试验阳性率均超过90%,两者在新生儿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1~1.713,P=0.191~1.000)。卡痕均值和PPD硬结均值在两个观察疫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3,P=0.441;t=0.226,P=0.822),而对照疫苗组与两个观察疫苗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3.361,P=0.001~0.010)。  结论  两个工作种子批菌种D2-甲12制备的卡介苗接种人体是安全的,并具有良好的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安徽省≤6岁健康儿童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抗体水平,为评价疫苗接种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16个市0~6岁7个年龄组人群中抽取健康儿童1 787人,用ELISA定量检测血清抗PT IgG抗体。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差异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2011年安徽省0~6岁儿童中,几乎所有采集的血清均呈现不同的抗体水平,以0岁组最高(10.33 IU/ml)。抗体GMC随免疫后时间的延长有下降的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P<0.05;F=7.96,P<0.01)。不同性别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5;Z=0.852,P=0.394)。 结论   安徽省0~6岁儿童抗PT IgG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国产物料与进口物料对Vero细胞的培养效果及消化效果,以判断国产物料VirusPro® VP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干粉)和Trpzyme重组胰蛋白酶是否适用于规模化Vero细胞培养。  方法 选取国产物料VirusPro® VP SFM(干粉)和Trpzyme作为实验组,选取进口物料粉剂VP SFM和TryPLe Select作为对照组,在T瓶、10层细胞工厂(10-layer cell factory,CF10)和CF40连续规模化生产中,对特定代次、特定传代规模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总消化时长、细胞收获密度和细胞存活率。结果  各代次中,国产物料组与进口物料组的细胞生长状态均相似且良好。T瓶、CF10和CF40传代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国产物料组的T瓶、CF10、CF40总消化时长(17.33、19.17、19.17 mm)均分别大于进口物料组(9.17、16.33、17.42 mm),但仅T瓶总消化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两组间细胞收获密度及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瓶传代阶段的细胞收获密度(进口物料组:3.03×106 ml-1;国产物料组:3.11×106 ml-1)均高于CF10(进口物料组:1.22×106 ml-1 ;国产物料组:1.13 ×106 ml-1)和CF40(进口物料组:9.90×105 ml-1;国产物料组:8.73×105 ml-1)。结论 国产物料VirusPro® VP SFM(干粉)、Trpzyme均符合规模化Vero细胞培养所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 strain polio virus,sPV)纯化的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条件。 方法  在不同层析条件下对sPV凝胶层析粗纯液进行IEC,设定的层析参数分别为介质Q Sepharose FF或Eshmuno Q、上样量30%或40%柱体积、流速(150±5)或(240±8) cm/h。分别检测各型sPV纯化液的D抗原含量、蛋白浓度、病毒滴度、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和Vero细胞DNA残留量,计算D抗原回收率和比活。结果  Eshmuno Q IEC纯化的各型sPV纯化液的D抗原回收率均明显高于Q Sepharose FF IEC。在上样量40% 柱体积、流速(150±5) cm/h条件下,Eshmuno Q IEC纯化的各型sPV纯化液的D抗原比活均高于Q Sepharose FF IE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型:t=4.23,Ⅱ型:t=5.73,Ⅲ型:t=4.18,P值均<0.05),而且前者的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Ⅰ型:t=8.29,Ⅱ型:t=7.89,Ⅲ型:t=8.18,P值均<0.05)和Vero细胞DNA残留量(Ⅰ型:t=4.23,Ⅱ型:t=4.56,Ⅲ型:t=4.78,P值均<0.05)均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IEC纯化sPV进行纯化时,以Eshmuno Q代替Q Sepharose FF可增加上样量和流速,从而缩短IEC时间,提高纯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国产与进口牛血清促进Vero细胞生长的比较,筛选可替代进口血清用于轮状病毒疫苗生产中Vero细胞培养的国产牛血清。方法  以国产的3批胎牛血清和1批新生牛血清为待评血清,以进口胎牛血清为对照血清,制备细胞培养液。在T175细胞培养瓶(T瓶)和2层细胞工厂中连续传代培养Vero细胞各3代,观察每一代次的培养上清液、细胞形态和细胞汇合度,计算细胞收获量和与对照血清相比较的相对增长率。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细胞收获量与生产要求的细胞产量(T瓶:>1.50×107 个/ml;细胞工厂:>3.00×108 个/ml)进行比较。根据细胞相对增长率判断国产血清与进口对照血清促细胞生长活性的相近程度。结果  国产血清培养的Vero细胞生长状态均良好。T瓶培养时,国产血清组的细胞收获量为(1.56~9.30)×107 个/ml,与生产要求细胞产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3.76,P<0.05),且t值均>0,说明符合生产要求。细胞相对增长率接近或超过100%。细胞工厂培养时,国产血清组的细胞收获量为(1.80~4.92)×108 个/ml,与生产要求产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16,P>0.05),但是只有1批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的细胞收获量均值>3.00×108 个/ml,且细胞相对增长率>90%。 结论  经与进口牛血清比较,国产的1批胎牛血清和1批新生牛血清可替代进口血清,用于轮状病毒疫苗生产中的Vero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与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分别测定血清万古霉素浓度的结果,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检测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的血清43份,分别用HPLC法和FPIA法进行测定,运用配对t检验,Bland-Altman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HPLC法和FPIA法测定的万古霉素血清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回归方程为:YFPIA=1.103XHPLC+0.831 5(R2=0.957 2); Bland-Altman评价分析2种方法一致性较好;配对t检验显示2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1)。结论:相较于FPIA法,HPLC法测定不受代谢和降解产物干扰,能准确检测血清万古霉素浓度,适合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超滤配制过程中不同搅拌系统对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uman tetanus immunoglobulin,HTIG)分子大小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机械搅拌系统(A系统)和磁力搅拌系统(B系统)超滤配制HTIG各5批,比较各生产阶段的HTIG分子大小分布变化。结果  用于A、B系统生产的HTIG分子大小分布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要求,且两者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95,P=0.398)。在HTIG超滤配制过程中,A系统在超滤浓缩阶段对HTIG分子大小分布的影响小于B系统,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38)。进一步在同一搅拌系统中比较各生产阶段的HTIG分子大小分布,结果显示,A系统对各生产阶段的HTIG分子大小分布均无影响;当采用B系统生产HTIG时,超滤浓缩阶段(t=20.57,P=0.000)和pH值调节阶段(t=-4.15,P=0.006)与前一生产阶段的分子大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HTIG超滤配制过程中,A系统对HTIG分子大小分布的影响比B系统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CI术后患者PON1-126C>G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某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收集全血,提取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基因分型技术进行PON1-126C>G、CYP2C19*17基因型分析;采用HPLC-UV法测定羧酸氯吡格雷代谢物(CLPM)血药浓度;采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随访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的出血事件。结果:共纳入384例患者,依据随访结果,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PON1-126G突变型即CG+GG基因型分布频率在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28.57% vs. 13.47%,χ2=4.712,P=0.046);CYP2C19*17突变型即C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10.71% vs. 2.30%,χ2=6.462,P=0.041)。结论:PON1 -126 CG+GG基因型与PCI术后12个月内氯吡格雷所致出血事件发生显著相关,该基因型检测可有效预测出具有出血风险的高危患者,从而调整氯吡格雷给药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porcine anti-human T cell immunoglobulin,p-ATG)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并验证,以检测用药后患者血清总p-ATG浓度。方法 采用兔抗猪IgG F(ab')2包被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猪IgG作为二抗,建立人血清p-ATG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并验证该方法的标准曲线拟合范围、平行性、精密度、准确度、专属性。用建立的方法对13例患者的不同用药剂量的临床血样进行检测并分析药代动力学。结果 从0.44 μg/ml起始浓度稀释21〜27倍的参考品浓度与吸光度值之间呈现S曲线,决定系数(R2)大于0.99,回收率为89.91%〜112.96%;平行性样品斜率与参考品斜率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绝对值<10%,R2>0.99,R2的CV<5%;板间、板内曲线CV<10%;重复性CV<10%,回收率为94.23%〜101.80%;加标回收率均在99.87%〜104.94%之间;输注p-ATG后患者血清与健康人血清以及输注前患者血清p-ATG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P <0.05)。20、25、30 mg剂量用药患者的血样中,p-ATG半衰期分别为20.6、16.6、16.2 d。结论 建立的p-ATG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准确度及专属性,可以用于p-ATG临床用药后血清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脑损伤患者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在肌松与镇静药相同的基础上,F组(n=22)、RF组(n=22)和SF组(n=22)在全麻诱导期分别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于诱导前(t0)、诱导后30 s(t1)和1 min(t2)、插管后5 min(t3)和10 min(t4)观察3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Qmean、Vmean、PI和RI),同时监测HR和MAP。结果: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3组患者在t1~t4期,Qmean和Vmean均较同组t0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F组和RF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SF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和RI均较同组t0期明显升高(P<0.05或P<0.01);RF组t1~t4Qmean和Vmean较F组降低更明显、PI和RI升高也更明显(均为P<0.05);SF组t1~t2期各参数较F组变化幅度更小(P<0.05),t3~t4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HR和MAP方面,F组和SF组患者在t1~t2期均较t0期明显降低(P<0.05);RF组t1~t3期均明显降低(P<0.05),且较F组在t1~t3期降低更明显(P<0.05),其他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患者应用等效浓度的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诱导麻醉时,以瑞芬太尼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最大,芬太尼次之,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脑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化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方法,提高其在重组天坛株痘苗病毒艾滋病疫苗细胞免疫评价中的灵敏度。方法  将疫苗或对照痘苗病毒皮内免疫BALB/c小鼠,50 μl/只,6周后无菌采集小鼠脾脏。用ELISPOT对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FC)〕进行检测。比较不同脾淋巴细胞密度(2×105、1×106、2×106个/孔)和不同刺激肽质量浓度(2、4 μg/ml)对SFC的影响。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多组间和两组间数据比较。结果  3个细胞密度组(F=0.023,P>0.05)和2个刺激肽浓度组(t=-1.762~-0.110,P值均>0.05)间的SFC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细胞密度为2×105个/孔、刺激肽质量浓度为4 μg/ml时,疫苗组的SFC数达到(107.00±42.01)个/106细胞,高于原实验条件(细胞密度为1×106个/孔、刺激肽质量浓度为2 μg/ml)的SFC数〔(76.55±64.45)个/106细胞〕,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2,P>0.05)。前者的SFC阳性率达到100%,而后者仅为50%。结论  通过优化ELISPOT方法中的细胞密度和刺激肽浓度,进一步提升了该法在重组痘苗病毒艾滋病疫苗细胞免疫评价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687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为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IC法测定同一株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对细菌的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0株大肠埃希菌、24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菌株之比是146:147、233:232和24:22,经χ2检验 P>0.05,两药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于亚胺培南(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小于20%。结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有同样有效,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美罗培南体外试验有着较高抗菌活性。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青翘抗毒颗粒中绿原酸、马钱苷、连翘苷、葛根素、(R,S)-告依春、射干苷、咖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岛津InertSustain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5 μL;检测波长为240 nm(0~25 min,检测(R,S)-告依春)、327 nm(25~39 min,检测绿原酸和咖啡酸)、240 nm(39~45 min,检测葛根素和马钱苷)、265 nm(45~53 nm,检测射干苷)、228 nm(53~65 min,检测连翘苷);柱温为30℃。结果:绿原酸、马钱苷、连翘苷、葛根素、射干苷、咖啡酸、(R,S)-告依春7个成分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在4.56~228 μg·mL-1R2=0.999 9)、4.04~202 μg·mL-1R2=0.999 8)、8.10~405 μg·mL-1R2=0.999 9)、8.06~161 μg·mL-1R2=0.999 9)、2.10~105 μg·mL-1R2=0.999 9)、3.46~173 μg·mL-1R2=0.999 9)、4.58~229 μg·mL-1R2=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组分分离度良好;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35%(RSD为2.6%)、100.76%(RSD为1.5%)、100.34%(RSD为0.9%)、100.63%(RSD为1.5%)、100.31%(RSD为1.7%)、100.70%(RSD为1.6%)、99.03%(RSD为1.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青翘抗毒颗粒7个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三黄泻心汤中13个有效成分(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3.0 mm×150 mm,2.7 μm)色谱柱,以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41:59)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5℃,对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测定;以乙腈-0.02 mol·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40℃,同时对黄酮类、蒽醌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1.12~44.60(R2=1)、0.75~60.00(R2=1)、2.55~102.00(R2=1)、2.00~159.60(R2=1)、9.29~371.50(R2=1)、17.95~718.10(R2=0.999 9)、1.38~55.30(R2=0.999 5)、4.10~164.00(R2=0.999 7)、0.69~27.50(R2=1)、0.62~48.00(R2=1)、0.22~8.85(R2=0.999 9)、0.15~6.00(R2=0.999 8)、0.25~10.00 mg·L-1R2=0.999 5)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6%、97.59%、100.12%、98.61%、100.43%、99.65%、102.07%、100.71%、97.30%、99.03%、99.34%、97.92%、98.41%。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为三黄泻心汤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肺部感染小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在其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Diamosail-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17∶83),磷酸二氢钾盐溶液以磷酸调整pH为3.0左右,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95 nm。结果:LVF在0.3~12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7.2%,稳定性良好。Kp肺部感染小鼠口服LVF15,30,60和90 mg·kg-1后,LVF的PK参数tmaxt1/2、CL/FVd/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高,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小鼠体内的左氧氟沙星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8例依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2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之上,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比分析2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CAP患者CD4+、CD4+/CD8+水平均与治疗前比显著升高(P<0.05),而CD8+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PTT、TT、DD水平显著高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而FIB水平显著低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PTT、TT、FIB、DD水平与治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80,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及病原学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22,P=0.727)。结论: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是治疗SCAP患者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同时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采用右心导管检测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03 6)。治疗前,两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Ⅱ级患儿均明显多于治疗前,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Ⅲ级、Ⅳ级患儿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Ⅱ级患儿均明显多于对照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Ⅲ级、Ⅳ级患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mPAP、PV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PAP、PVR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并且试验组患儿的mPAP、PVR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P=0.908)。结论: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