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切除术(LR)、开腹切除术(OR)与超声定位下的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细胞癌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71例患者纳入LR组,52例患者纳入OR组,29例患者纳入RFA组。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 ±s)描述,行f检验;近期疗效、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LR组(76.1%)>OR组(73.1%)>RFA组(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OR组>LR组>RFA组(P<0.05);术后24 h及1周后VAS评分比较,OR组>LR组>RFA组(P<0.05);OR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5%)>LR组(29.6%)>RFA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比较,OR组(7.7%)0.05)。 结论对分期早且肿瘤小的肝细胞癌患者分别采用LR术、OR术与RFA术治疗,患者近期疗效相当,但RFA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更高。但对于瘤体较大且靠近重要血管胆管的肝细胞癌患者,还需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多重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进行反应体系筛选和方法探索,使其用于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快速分型和定量分析。方法  设计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特异性体外转录RNA为模板,筛选多重q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qPCR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筛选,得到6组三重qPCR反应体系和1组四重qPCR反应体系。所建立的三重和四重qPCR中,除四重qPCR的G1型参数〔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为0.982、扩增效率为89.221%〕略低于要求外,G2—G4型的标准曲线R2均>0.99,扩增效率均在90%至110%之间;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μl。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同一样本的相关性较好(R2>0.95)。三重与单重qPCR(t值为1.420~25.786,P值均>0.05)、四重与单重qPCR(t值为2.505~4.851,P值均>0.05)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的多重qPCR可同时对3种以上目的基因进行分型和定量检测,为未来多价轮状病毒疫苗及混合病毒样本中毒株的快速分型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处胰管内置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完成的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肠吻合口处引流方式,分为胰管内置管内引流组(内引流组)和胰管内置管外引流组(外引流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内引流组与外引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75.20± 77.88)min vs.(487.04±96.22)min;(429.20±100.08)mL vs.(487.21±229.07)mL;(4.52± 0.51)d vs.(4.78±0.58)d;(11.64±3.64)d vs.(13.78±4.73)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3%。内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外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均经积极处理治愈,无患者死亡。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处胰管内置管内引流和外引流均有效、安全、可行,其疗效比较无差异。但内引流术后护理更简便,能避免术后长期带管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3型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HPIV3)感染小鼠模型,并研究其免疫应答特点。方法 用HPIV3兰州分离株HPIV3LZ1728C19毒株鼻腔接种BALB/c小鼠,每天检测体温和体质量。用ELISA检测血清HPIV3特异性IgG、IgA滴度,实时定量PCR检测鼻腔灌洗液和肺组织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肺、脾淋巴细胞中的HPIV3特异性IFN-γ CD4+和IFN-γ CD8+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淋巴细胞中分泌HPIV3特异性IgG/IgA的B细胞,肺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感染后第3天,小鼠鼻腔和肺的病毒负载量分别到达峰值104拷贝/ml鼻洗液和107拷贝/g组织,肺部发生炎症性病理变化。感染组早期体质量增加显著滞后于对照组(感染后第3天:t=4.64,P<0.05)。感染组血清中HPIV3特异性IgG(t=2.94,P<0.05)和IgA水平(t=18.66,P<0.05)显著增高,外周血、肺、脾均出现HPIV3特异性抗体分泌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诱导小鼠肺产生记忆性IFN-γ CD8+ T和IFN-γ CD4+ T细胞应答,脾和外周血产生IFN-γ CD4+ T细胞应答。结论 成功建立了HPIV3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感染小鼠产生了显著的肺黏膜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过去10年中,奥氮平即使被指出具有代谢副作用但依然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卫生服务中。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服药时间比除了氯氮平外的其他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更长,而原因不明。目的:该前瞻性研究旨在比较奥氮平与其他除氯氮平以外的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药物停药率的影响。方法:共有1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起始治疗就采用奥氮平或其他SGAs,对他们进行评估入院前和出院前的症状、自知力、用药态度、副作用、体重和空腹血脂和血糖参数。出院后一年的随访电话包括是否定期服用精神药物。结果:平均72.8天的住院治疗后,奥氮平和其他SGA组表现的症状改善水平相似,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平均减少28.7。采用PANSS的G12项目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后奥氮平组自知力方面有了更好的改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和体重增加引起的代谢副作用更多,而药物停药率比其他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组低。结论:虽然奥氮平和其他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一般症状的改善相差不大,但是奥氮平比其他SGAs明显改善了自知力并且停药率也较低,这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患者服用奥氮平的时间会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有限稀释法克隆纯化轮状病毒的试验方法,筛选出感染性强、遗传特性稳定的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方法:梯度稀释LD9毒种,用5个稀释度(10-4~10-8)的病毒感染铺满单层Vero细胞的96孔板细胞,培养6 d,-20℃冻融,培养物传代至24孔板继续培养6 d,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CPE),-20℃冻融后检测。以相同方法重复克隆纯化3次,筛选获得病毒滴度稳定、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纯化病毒,由T25、T75到2,4,10层细胞工厂逐级放大培养。结果:筛选出适用于疫苗生产用的遗传特性稳定、感染性强的LD9疫苗候选株。结论:建立了适用于轮状病毒克隆纯化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荧光灶试验和TCID50-ELISA方法测定III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感染滴度的精确性,重复性和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TCID50-ELISA方法和荧光灶试验方法测定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的感染滴度,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的感染滴度测定中,荧光灶试验方法和TCID50-ELISA方法各有其特点,荧光灶试验方法更加精确和快速,相对于TCID50-ELISA方法,具有更低的变异性,即其重复性较高;而TCID50-ELISA方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SYBR-Green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检测Vero宿主细胞DNA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提取Vero细胞基因组DNA,设计细胞基因组高度重复顺序AGMr(HindIII)-1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AGMr(HindIII)-1序列中一段特异性cDNA片段,克隆至pGEM-T Vector,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合格后命名为pGEM-T/AGMr(HindIII)-1-S。结果:使用重组质粒和细胞基因组DNA分别作为检测标准品,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其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了0.03 fg.μL-1和0.03 pg.μL-1。结论:SYBR-Green实时定量PCR可用于Vero宿主细胞DNA残留量的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肝功能异常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412例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急性胆管炎组(257例)和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组(155例)。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与急性胆管炎的关系,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急性胆管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急性胆管炎组血清CA19-9、CA125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19-9、CA12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和0.639,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53.6 kU/L和17.5 kU/L, 敏感度分别为71.2%和54.9%,特异度分别为 78.1%和75.5%。两组病例肿瘤标记物CEA及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9-9升高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CA19-9亦可能是急性胆管炎的炎性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hyperplasia,FNH)临床少见,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4 d多”入院,常规体检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肝脏占位:肝细胞腺瘤?行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术后随访9mo,无复发及转移.本文系统探讨FNH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