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不加任何内固定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可行性,评估复位率、融合率以及疗效,以帮助无能力支付内固定物费用的患者.方法选择Meyerding法Ⅱ°以内的峡部裂腰椎滑脱症36例,经前路腹膜外减压、复位,21例自体髂骨块2块,15例深低温异体骨圈复合自体松质骨,做椎体间嵌植融合,术后离床活动,支具外固定3~6个月.结果35例随访1~10年,复位率Ⅱ°者>50%,Ⅰ°者超过85%.除1例骨块向前移位吸收需二期手术外,余34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7.1%,优良率94.3%,每例节省费用2~3万元.结论无内固定前路手术可以安全、可靠治疗Ⅰ~Ⅱ°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73年以来施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共22例。其中长柄的绞链式全膝人工关节18例,几何型(Geometric)全膝人工关节4例。前者国内已有不少报告,后者国内尚未见文献报告,现介绍我们的初步经验体会。手术方法1972年和1973年美国的Coventry等先后报告他们所设计的几何型全膝人工关节以及临床应用。一、器械的准备:所谓几何型人工关节包括一个金属的股骨内外髁,一个用超高分子聚氯乙烯和碳纤维素加强合成的胫骨平台和一个髌骨帽。此三个部件均具备光滑的关节面和有一短轴相连的粗糙背面,后者以便于嵌入和固定于相应部位的软骨下的松质骨内(图1)。  相似文献   
4.
腰椎滑脱症的回顾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腰椎滑脱是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正常情况下,腰椎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相互交锁,防止了椎体向前滑动。由于先天性、创伤性或退行性变等因素,关节突关节失去交锁作用,就会形成腰椎滑脱。“脊柱滑脱”概念最早是Kilian在1854年提出,由希腊文spondylo(椎体)和Listhesis(滑移)集合而成。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发病率约为5%。  相似文献   
5.
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的力学原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6.
前路与后路Steffee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式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89~1995年我院61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效果,其中Ⅰ°滑脱28例,Ⅱ°滑脱28例。前路腹膜外腰椎融合术22例,优良率90.9%;后路Steffee手术39例,优良率79.5%。本文对本组资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两种术式的个人见解,认为L_(3.4)滑脱选用前路腰椎融合术为好,而L_5滑脱以后路Steffee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7.
股、腘动脉损伤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损伤后结扎血管,多数将发生小腿坏疽(95~100%)。此类损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截肢率为72.5%,六十年代改为血管修复法,截肢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20~50%。当下肢骨骼和血管复合伤时,其治疗更为困难,不少肢体虽作了功能的重建术,但仍有残废和严重的功能缺陷。我院自1967年以来共收治股、腘动脉损伤10例,现将经验与教训作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8.
临床、X线和病理三结合是估计骨巨细胞瘤预后的较好方法。但这三方面的结果有时并非完全一致,例如病理工级者其X线表现会呈侵袭性,而X线表现局限者手术后亦会局部复发甚至肺转移或死亡。这些问题常使外科医生对病理分级或X线分度的价值产生疑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远端胃癌患者正常肝动脉及异常肝动脉周围淋巴结的微转移及清扫的必要性,为胃癌D2根治术中合理地选择淋巴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由同一手术者进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60例胃癌患者,对正常肝动脉及源自肠系膜上动脉异常肝动脉周围淋巴脂肪组织行重组人细胞角蛋白20(CK20)和CEA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查,从而判断正常及异常肝动脉周围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结果 本组经CK20和CEA微转移免疫组化测定,正常肝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27%,患者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均为转移的影响因素。存在源自肠系膜上动脉异常肝动脉的患者共7例,变异率为12%,其中走行于胰腺前方的1例,胰腺后方的6例,胰前、后型异常血管周围淋巴组织中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CK20和CEA免疫组化检查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良好的指标;对于年龄≥60岁、肿瘤>3 cm、BorrmannⅢ~Ⅳ型的远端胃癌患者,走行正常的肝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甚高,术者应重视对此处淋巴结的清扫;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异常肝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则很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调蛙式外固定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长期疗效。方法: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先天髋脱位程度,髋臼指数大小,术前预先订做蛙式髋关节外固定架,术中行手法复位,C臂X线监视下穿戴蛙式架,并作调整,以保证髋关节复位。结果:在33例34个脱位髋关节中,进行1.5~10年观察随诊,除2例髋关节轻度半脱位外,其余髋关节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可调蛙式外固定架治疗3岁以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固定可靠,费用少,操作、护理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