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吸收支架(BVS)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I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7-10。同时查阅会议摘要和相关网站,收集已公布随访数据的有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的有效性终点和安全性终点为靶病变失败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6 721例患者,其中BVS组3 670例,EES组3 051例。随访时间为6~36个月。Meta分析结果:BVS组靶病变失败(RR=1.31,95%CI:1.08~1.58,P=0.005)、支架内血栓形成(RR=2.89,CI:1.85~4.53,P0.0001)、缺血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RR=1.44,95%CI:1.12~1.86,P=0.005)、靶血管心肌梗死(RR=1.74,95%CI:1.33~2.27,P0.0001)及所有心肌梗死(RR=1.49,95%CI:1.16~1.91,P=0.002)均高于EES组;全因死亡(RR=0.87,95%CI:0.57~1.33,P=0.520),心原性死亡(RR=0.78,95%CI:0.54~1.11,P=0.160)及患者相关的复合终点(RR=1.10,95%CI:0.95~1.27,P=0.21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CI中BVS与EES相比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低。BV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需要更长时间的、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论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Ab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钴铬合金依维莫司洗脱支架(cobalt chromium-everolimus eluting stent,CoCr-EE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8-01至2015-10,同时查阅会议摘要和相关网站,收集已公布随访数据的有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项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3 389例患者(Absorb BVS组2 164例,CoCr-EES组1 225例)。在平均1.1年的随访时间内,Absorb BVS组与CoCr-EES组患者在临床终点靶病变失败[比值比(OR)=1.29,95%可信区间(CI):0.95~1.74,P=0.10]、全因死亡(OR=1.31,95%CI:0.60~2.87,P=0.50)、心原性死亡(OR=1.38,95%CI:0.45~4.24,P=0.57)、心肌梗死(OR=1.30,95%CI:0.93~1.80,P=0.12)、确定的或极有可能的支架内血栓(OR=2.08,95%CI:0.95~4.54,P=0.07)、再次血运重建(OR=1.03,95%CI:0.80~1.33,P=0.81)、靶病变血运重建(OR=1.06,95%CI:0.67~1.66,P=0.81)和患者相关的复合终点(OR=0.95,95%CI:0.66~1.35,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绞痛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中、低危冠心病患者中,AbsorbBVS与CoCr-EES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Absorb BVS应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仍有待更长的随访时间、更多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eve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VS)和依维莫司药物洗脱金属支架(everolimus-eluting metallic stents,EES)在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应用中的中长期临床结局的meta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地检阅了电子数据库以及最新国际心血管会议记录,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月8日,收集已公布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随访数据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1项临床研究,包括7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7 321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BVS组较EES组有更高的明确/极可能支架内血栓(stent/scaffold thrombosis,ST)发生率[比值比(OR)=3.08,95%CI:2.04-4.66,P0.01],其中早期(OR=2.26,95%CI:1.26-4.03,P=0.006)及极晚期ST(OR=4.46,95%CI:2.01-9.89,P0.01)发生率均显著高于EES组。BVS植入患者在靶病变失败(OR=1.34,95%CI:1.11 to 1.60,P0.01)、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1,95%CI:1.31-2.23,P0.01)、有临床指征的靶病变血运重建(OR=1.51,95%CI:1.15-2.00,P0.01)以及总心肌梗死(OR=1.52,95%CI:1.22-1.90,P0.01)的发生率上均较EES组增多。然而,两组在面向患者的复合终点、心因死亡、全因死亡以及全血运重建等发生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VS在冠状动脉疾病应用中的中长期临床结局劣于EES,但仍需更多大型长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eve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VS)和依维莫司药物洗脱金属支架(everolimus-eluting metallic stents,EES)在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应用中的中长期临床结局的meta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地检阅了电子数据库以及最新国际心血管会议记录,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月8日,收集已公布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随访数据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1项临床研究,包括7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7 321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BVS组较EES组有更高的明确/极可能支架内血栓(stent/scaffold thrombosis,ST)发生率[比值比(OR)=3.08,95%CI:2.04-4.66,P<0.01],其中早期(OR=2.26, 95%CI:1.26-4.03, P=0.006)及极晚期ST(OR=4.46,95%CI:2.01-9.89,P<0.01)发生率均显著高于EES组。BVS植入患者在靶病变失败(OR=1.34,95%CI:1.11 to 1.60,P<0.01)、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1,95%CI:1.31-2.23,P<0.01)、有临床指征的靶病变血运重建(OR=1.51,95%CI:1.15-2.00,P<0.01)以及总心肌梗死(OR=1.52,95%CI:1.22-1.90,P<0.01)的发生率上均较EES组增多。然而,两组在面向患者的复合终点、心因死亡、全因死亡以及全血运重建等发生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VS在冠状动脉疾病应用中的中长期临床结局劣于EES,但仍需更多大型长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吸收支架(BV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及相关网站(www.clinicaltrials.gov)。纳入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关于BVS与DES治疗AMI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主要有效终点为靶病变血运重建,主要安全终点为明确/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临床研究,其中2个为随机对照研究,2个为观察性研究,共1335例患者,其中BVS组709例,DES组626例。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Meta分析结果:BVS组与DE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RR 1.59,95%CI 0.82~3.10,P=0.337)、明确/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RR 1.56,95%CI 0.70~3.46,P=0.68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靶血管心肌梗死(RR 1.05,95%CI 0.41~2.67,P=0.667)、全因死亡(RR 1.35,95%CI 0.52~3.45,P=0.871)、心原性死亡(RR 1.29,95%CI 0.59~2.80,P=0.778)、设备相关的复合终点(RR 1.37,95%CI 0.87~2.16,P=0.42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VS治疗AM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能不劣于DES。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everolimus-eluting stent,EES)与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 stent,SES)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EES和SES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手检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会议摘要及相关网站。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对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Rev 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s,Meta分析显示,EES组与SES组之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OR=0.94,95%CI:0.76~1.17,P=0.60)、心源性死亡发生率(OR=0.97,95%CI:0.74~1.27,P=0.81)、心肌梗死发生率(OR=1.03,95%CI:0.83~1.27,P=0.80)、血运重建发生率(OR=0.89,95%CI:0.76~1.04,P=0.1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ES组确定或者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低于S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5,95%CI:0.44~0.97,P=0.04)。结论在冠心病支架介入治疗中,EES能更显著降低支架术后的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在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血运重建发生率与SES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everolimus-eluting stent,EES)与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 stent,SES)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EES和SES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辅以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及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RCTs,Meta分析显示:EES组与SES组之间病死率(OR=0.98,95%CI:0.85~1.12,P=0.75)、心源性病死率(OR=1.05,95%CI:0.88~1.25,P=0.57)、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OR=0.92,95%CI:0.65~1.31,P=0.6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OR=0.95,95%CI:0.77~1.18,P=0.66)、支架内血栓发生率(OR=0.80,95%CI:0.49~1.32,P=0.39)、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OR=0.89,95%CI:0.26~3.04,P=0.8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EES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SES组(OR=0.66,95%CI:0.53~0.80,P<0.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冠心病支架介入治疗中,EES能更显著降低支架术后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但在病死率,心源性病死率,TLR、MACE、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方面,与SES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状动脉(冠脉)小血管病变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9年5月1日正式发表的文献。纳入比较冠脉小血管病变患者使用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差异的研究。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包括203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结果表明,与DES相比,DCB可显著降低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OR=0.58,95%CI:0.35~0.97,P=0.04),且在术后管腔狭窄百分比中,DCB也优于DES(MD=6.96,95%CI:3.59~10.32,P0.0001)。而在靶病变血运重建(OR=1.02,95%CI:0.65~1.59,P=0.93)、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1.01,95%CI:0.72~1.41,P=0.94)、全因死亡(OR=0.56,95%CI:0.25~1.23,P=0.15)、心源性死亡(OR=2.01,95%CI:0.87~4.65,P=0.10)、靶血管血运重建(OR=0.91,95%CI:0.56~1.47,P=0.70)的发生方面,两种策略无显著差异。结论 DCB在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中不劣于DES,在再发心肌梗死及术后管腔狭窄程度方面优于DES。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佐他莫司和依维莫司两类药物洗脱支架的长期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80例,根据置入支架类型,分为佐他莫司洗脱支架组(ZES组,244例)和依维莫司洗脱支架组(EES组,236例)。随访5年的临床疗效。初级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次级终点为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闭塞。结果 5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ES组患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5.1%比10.2%,P=0.040)、支架内再狭窄(5.9%比11.5%,P=0.036)和支架内闭塞(2.1%比6.1%,P=0.038)发生率均显著低于Z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ES的5年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Z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可吸收聚合物西罗莫司洗脱支架(BP?SES)与耐用聚合物依维莫司洗脱支架(DP?EES)在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以289例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小血管病变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实际操作情况分为BP-SES组(共174例,接受PCI术植入BP?SES治疗)和DP-EES组(共115例,接受PCI术植入DP?EES治疗),统计所有病例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时间,并以近期(1年随访)和远期(3年随访)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 BP-SES组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时间低于DP-EE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9.921,P=0.000)。BP-SES组和DP-EES组近期(1年随访)的主要终点事件(全部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全部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74~0.389;P=0.384~0.922)。BP-SES组的远期(3年随访)的主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全部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全部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低于DP-EE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58~9.084;P=0.001,0.0036)。结论 BP?SES治疗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小血管病变的远期临床效果优于DP?EES,并且能明显缩短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ULMCA行PCI与CABG术后长期随访的对比研究,研究的相关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共11 332例患者,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PCI组与CABG组全因死亡率(OR=1.02,95%CI:0.73~1.42,P=0.92)、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59,95%CI:0.33~1.07,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心肌梗死率(OR=1.74,95%CI:1.43~2.11,P0.000 01)、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OR=2.60,95%CI:1.81~3.72,P0.000 01)显著增高。亚组分析结果显示:5年随访,与CABG组相比,PCI组全因死亡率(OR=0.91,95%CI:0.64~1.28,P=0.59)轻微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64,95%CI:0.28~1.48,P=0.29)无明显差异,但心肌梗死率(OR=2.08,95%CI:1.62~2.69,P0.000 01)、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OR=2.70,95%CI:1.80~4.03,P0.000 01)仍显著增高。7年随访,与CABG组相比,PCI组全因死亡率(OR=0.61,95%CI:0.46~0.80,P=0.000 4)、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23,95%CI:0.16~0.32,P0.000 01)均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率(OR=2.00,95%CI:1.39~2.86,P=0.000 2)、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OR=2.37,95%CI:1.65~3.41,P0.000 01)仍显著增高。结论:PCI与CABG治疗ULMCA患者3年随访全因死亡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当,但PCI心肌梗死率与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高。分层分析后7年随访,与CABG相比,PCI全因死亡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仍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ZES)和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EES)的2年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初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655例,根据支架类型分为两组:ZES组(n=1637)和EES组(n=1018)。2年随访的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和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药物应用方面均相似(P均>0.05)。在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治疗方面,与EES组相比,ZES组SYNTAX积分更高,左主干病变、B2/C型病变的比例更高,置入的支架直径更大、长度更长(P均<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ZES组与EES组中MACE(5.4%vs 4.9%)以及各独立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以ZES和EES为代表的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2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种支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吸烟因素对左主干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男性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左主干病变PCI的男性冠心病患者3122例,其中不吸烟组1207例,当前吸烟组1339例,已戒烟组576例,随访3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所有心肌梗死以及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及靶病变失败(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对三组间定量资料采用ANOVA或Cruskal-Wallis检验,对定性资料采用Chi-square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和LogRanh检验。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当前吸烟组年龄低于不吸烟组及已戒烟组(P<0.0001);预后方面三组患者MACE复合终点(P=0.2772)、靶病变失败(P=0.2522)、支架内血栓(P=0.2118)等主要次要终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分组中,心源性死亡(P=0.2509)、靶血管血运重建(P=0.9866)、全因死亡(P=0.3130)、所有血运重建(P=0.5028)和卒中(P=0.3985)等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心肌梗死(5.67%比5.10%比2.97%,P=0.0072)和靶血管心肌梗死(5.48%比5.10%比2.89%,P=0.0067)发生率方面,已戒烟组发生率高于不吸烟组,高于当前吸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Cox回归分析,既往心肌梗死(HR=1.339,95%CI 1.042~1.722,P=0.0227)和基线SYNTAX评分(HR=1.0333,95%CI 1.017~1.049,P<0.0001)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前吸烟是靶血管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R=0.793,95%CI 0.646~0.974,P=0.0274)。结论对左主干病变行PCI的患者,吸烟状态对其长期MACE或靶病变失败的发生并无影响,而对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则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患者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与自身冠脉血管药物洗脱支架长期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4-06至2012-12 CABG后因LIMA桥血管病变致前壁心肌缺血而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51例,回顾分析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冠脉造影和随访资料。依靶血管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LIMA组(n=40)和自身血管组(n=111)。自身血管组的靶血管包括左主干—前降支各节段。研究的终点事件包括靶病变血运重建、靶病变失败(包括由心原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构成的复合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由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任何新的血运重建等组成的复合事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致各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30(范围10~100)个月。LIMA组和自身血管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15.0%vs 11.7%,log-rank P=0.65)和靶病变失败率(17.5%vs 13.5%,log-rank P=0.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LIMA组比自身血管组显著增高(35.0%vs 18.0%,log-rank P=0.043),主要为新的血运重建中非靶血管(包括右冠脉、回旋支和大隐静脉桥血管)血运重建率在LIMA组显著增高(17.5%vs 4.5%,log-rank P=0.014)。Cox多变量分析发现,靶病变支架长度是靶病变血运重建[风险比(HR)=1.03,95%CI:1.00~1.06,P=0.01)、靶病变失败率(HR=1.03,95%CI:1.00~1.05,P=0.02)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而LIMA桥血管介入治疗则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HR=3.09,95%CI:1.28~7.60,P=0.012)。结论:LIMA桥血管与自身血管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相比,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靶病变失败率结果没有差异,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LIMA组显著增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球囊(DEB)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Springer、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筛选有关DEB与第二代DES治疗ISR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或观察性研究,其中DEB组患者采用DEB扩张治疗,DES组患者采用依维莫司涂层支架(EES)/佐他莫司涂层支架(ZES)置入治疗。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包括1 0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RR=1.30,95%CI(0.61,2.77)]、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RR=1.03,95%CI(0.52,2.03)]、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RR=1.15,95%CI(0.75,1.77)]、心肌梗死发生率[RR=0.89,95%CI(0.47,1.67)]、全因死亡率[RR=1.73,95%CI(0.92,3.24)]、心源性死亡率[RR=1.81,95%CI(0.65,5.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患者术后即刻管腔内径比高于DEB组[MD=-0.36,95%CI(-0.57,-0.16)]、晚期管腔丢失少于DEB组[MD=0.11,95%CI(0.02,0.19)]、ISR再发率低于DEB组[RR=2.24,95%CI(1.49,3.37)](P0.05)。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DEB与第二代DES对ISR患者靶病变/靶血管血运重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的影响相似,而与DEB相比,第二代DES可增加术后即刻管腔内径比、减少晚期管腔丢失、降低ISR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引文目录,纳入满足要求的临床研究。结果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0项,总计患者3459例,其中IVUS组1718例,造影组1741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冠状动脉造影,IVUS指导的DES置入术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OR=0.58,95%CI:0.45~0.75,I2=0%,P0.0001)、靶血管血运重建率(OR=0.61,95%CI:0.40~0.92,I2=0%,P=0.02)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OR=0.59,95%CI:0.41~0.84,I2=0%,P=0.003)。两种指导DES置入的方案在支架内血栓形成(P=0.07)、心脏原因死亡率(P=0.13)、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61),但支架内血栓形成方面的结果缺乏稳定性。结论相比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指导,IVUS指导下的DES置入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血运重建的风险,但支架内血栓形成方面的获益还需更多的高质量的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治疗、年龄≥60岁的患者315例,年龄60~96(72.89±7.80)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根据部位不同将所有再次血运重建患者分为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TLR)组和非靶病变血运重(non-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non-TLR)组,分别与未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组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入选患者中共104例(33.0%)发生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其中TLR组和non-TLR组分别为32例(10.2%)和72例(22.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4.560,95%CI 1.935~10.745,P=0.001)和平均置入支架总数(OR 1.549,95%CI 1.049~2.288,P=0.028)与TLR相关,年龄(OR 0.941,95%CI 0.904~0.979,P=0.00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幅(OR 2.512,95%CI 1.562~3.987,P0.001)、分叉病变比例(OR 2.238,95%CI 1.197~4.173,P=0.014)和残余病变SYNTAX积分(rSS)(OR 1.068,95%CI 1.019~1.109,P=0.004)是non-TL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和支架置入数是老年患者PCI术后TLR的相关危险因素,平均年龄小,LDL-C降幅小、分叉病变和rSS偏高与老年患者PCI术后non-TLR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随访和常规随访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搜集有关PCI术后造影随访(AF)和常规随访(CF)对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按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6篇,患者7065例,其中AF组3492例,CF组41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F组相比,AF组患者总的再次血运重建率(RR=1.62,95%CI:1.32~2.00,P0.00001)升高,靶血管血运重建(TVR)(RR=1.68,95%CI:1.18~2.38,P=0.004)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RR=1.64,95%CI:1.39~1.95,P0.00001)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全因死亡率(RR=0.66,95%CI:0.50~0.87,P=0.004)下降;心肌梗死(MI)率(RR=0.80,95%CI:0.52~1.23,P=0.3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作为PCI的随访手段之一,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机率,可能减少患者远期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率。对高缺血风险患者的价值还需大样本完全随机方法的研究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应用血栓抽吸装置与单纯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个随机对照研究,共5177例患者,研究分为抽吸组与PCI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抽吸组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低于PCI组(OR=0.78,95%CI:0.62~0.99,P=0.04)。抽吸组与PCI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65~1.31,P=0.64),但随访时间在180天至365天抽吸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PCI组(OR=0.63,95%CI:0.42~0.94,P=0.02)。抽吸组术后心肌灌注3级高于PCI组(OR=2.03,95%CI:1.37~3.0,P=0.004);术后TIMI3血流高于PCI组(OR=1.31,95%CI:1.11~1.54,P=0.001)。结论血栓抽吸装置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降低术后180天至365天的死亡率,减少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CREDITⅡ、Ⅲ研究中的糖尿病亚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第二代聚合物涂层可降解钴铬合金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2)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了CREDITⅡ、Ⅲ研究中置入EXCEL2支架的所有患者。主要终点为24个月的靶病变失败,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为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患者相关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结果入选828例患者24个月随访率99.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P0.05)及次要终点发生率[全因死亡(2.5%比1.4%,P=0.290)、心肌梗死(7.5%比5.0%,P=0.215)、任何血运重建(5.0%比3.9%,P=0.533)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0.6%比0.5%,P=0.5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XCEL2支架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且不劣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