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19例急性DVT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术。DVT位于左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3例,双侧髂-股静脉2例,其余14例均在左髂静脉。均有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3.2±1.3)d。取栓前均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即刻静脉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者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18例取栓后造影示髂静脉狭窄,其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15例(78.9%),残留狭窄3例;1例未发现髂静脉狭窄。18例有狭窄者共置入22枚自膨式支架,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伤口血肿。随访16例,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10.3月),疼痛症状均消失,2例行走后下肢轻度肿胀,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腔内治疗髂静脉梗阻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再次干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月20例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变特征及再次干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和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14例,急性下肢缺血3例,静息痛3例.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中位数0.43 (0~0.72),间歇性跛行距离(238.50±76.80)m.20例患者中65% (13/20)合并2型糖尿病,45%合并高血压(9/20),25%合并高脂血症(5/20).70% (14/20)为TASCII C/D级病变.再次干预治疗的方法分别为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4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stent,PTA+S)9例、大隐静脉/人工血管旁路术(bypass)3例、斑块旋切治疗(SilverHawk)4例.随访患者14例,平均随访6m (2~18 m).围手术期未出现死亡、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无截肢发生.术后ABI中位数0.69 (0.5~0.85),与术前AB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835.00±217.80)m,(P<0.01),术后6m随访时,42.86%患者(6/14)再次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再次干预治疗可以在近期明显改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下肢缺血症状,但仍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急性DVT患者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6~71岁,平均57.4岁.DVT位于左股、髂及下腔静脉内2例,双侧髂静脉1例,其余12例均在左髂股静脉.所有患者表现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有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平均为3.3 d.诱发DVT的原因包括外科手术6例,DVT复发2例,其余7例病因不清.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1例,胃溃疡1例,高血压3例,脑梗死1例.取栓之前均先经右股静脉穿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包括1例双髂静脉血栓患者),取栓之后术中造影均发现髂静脉受压致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均先行球囊血管成形后植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术中造影证实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2例,取栓后残留狭窄3例.共植入18枚自膨式支架,手术成功率15/15,30 d病死率为0;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保守治疗后痊愈.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仅2例表现为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对侧颈内动脉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因一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而实施CEA病人的临床资料,每隔1年行1次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定期检查双侧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随访1~110个月,平均32.8个月,从实施CEA到对侧颈内动脉出现显著狭窄时间为50.7个月;出现对侧颈内动脉进行性狭窄达70%以上12例。这12例虽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冠脉疾病,但与非进行性狭窄病人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EA术后对侧颈内动脉出现进行性狭窄的显著危险因子尚未发现,定期检查及密切观察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急性DVT患者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6~71岁,平均57.4岁.DVT位于左股、髂及下腔静脉内2例,双侧髂静脉1例,其余12例均在左髂股静脉.所有患者表现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有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平均为3.3 d.诱发DVT的原因包括外科手术6例,DVT复发2例,其余7例病因不清.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1例,胃溃疡1例,高血压3例,脑梗死1例.取栓之前均先经右股静脉穿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包括1例双髂静脉血栓患者),取栓之后术中造影均发现髂静脉受压致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均先行球囊血管成形后植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术中造影证实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2例,取栓后残留狭窄3例.共植入18枚自膨式支架,手术成功率15/15,30 d病死率为0;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保守治疗后痊愈.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仅2例表现为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模型的制作方法,观察低氧缺血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假手术组(n=8)和HIBI模型组(n=19), HIBI模型制作中省去了经典Rice法中的麻醉步骤和动物手术后休息时间,观察HIBI后大鼠体重增长情况,行为能力表现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较HIBI 制模后3 d假手术组及HIBI组鼠脑匀浆beta-NGF和human-NT3的变化。结果(1)HIBI模型组体重增长明显落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2)HIBI组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84%翻身不能,63%肌肉颤动和/或头颤,抽搐者占42%,死亡率为21%。制模后3 d HIBI模型组大鼠的行为障碍和异常运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制模当日(P <0.01);(3)HE染色可见HIBI模型组大鼠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元损伤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4)制模后3 d鼠脑匀浆human-NT3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β-NGF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制作的新生大鼠HIBI模型更符合临床新生儿HIBI的自然病程。HIBI早期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在神经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采用Itoh 5分法对斑块RTE图像进行评分,并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弹性图彩色编码显示斑块脂质坏死核心为绿色,纤维为蓝色,钙化为蓝白色,出血/血栓为绿色、红绿色相间、蓝绿色相间。60例中,纤维斑块12例,粥样斑块24例,斑块内出血/血栓9例,复杂斑块15例。弹性成像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75%(45/48)、83.33%(10/12)、91.67%(55/6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4%(45/47)、76.92%(10/13),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62、0.07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急性DVT患者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6~71岁,平均57.4岁.DVT位于左股、髂及下腔静脉内2例,双侧髂静脉1例,其余12例均在左髂股静脉.所有患者表现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有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平均为3.3 d.诱发DVT的原因包括外科手术6例,DVT复发2例,其余7例病因不清.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1例,胃溃疡1例,高血压3例,脑梗死1例.取栓之前均先经右股静脉穿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包括1例双髂静脉血栓患者),取栓之后术中造影均发现髂静脉受压致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均先行球囊血管成形后植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术中造影证实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2例,取栓后残留狭窄3例.共植入18枚自膨式支架,手术成功率15/15,30 d病死率为0;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保守治疗后痊愈.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仅2例表现为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跳动下冠脉搭桥术(OPCAB)的术式选择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讨论移植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方法 以我院心脏血管外科从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实施的51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C-CABG)32例,OPCAB 482例.结果 术前合并脑血管障碍43例(8.4%),合并透析16例(3.1%),合并慢性闭塞性肺病(COPD)17例(3.3%),既往有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35例(6.8%),左主干(LMT)病变179例(34.8%).平均远端吻合口数(3.6±1.4)个,移植血管全动脉化患者77例(14.9%),使用左乳内动脉(LITA)患者421例(81.9%).平均大隐静脉(SVG)使用支数为(1.6±0.5)支/例.术后主要合并症为脑血管病6例(1.1%),纵隔感染4例(0.7%),肾功能损害透析(CHDF)7例(1.3%),房颤(Paf)46例(8.9%).结论 对于高风险、高难度的CABG应用标准OPCAB术式,采用全动脉化及动、静脉移植血管相组合等低侵袭性手术方法 ,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提高CABG的远期手术成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光加透光法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表浅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下应用激光加透光法静脉旋切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61例(210个下肢).结果:161例患者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住院时间2 d,均获得满意疗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8个月,效果良好,无复发.结论:激光加透光法静脉旋切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术式简单、安全美观、疗效好、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