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路经皮三钉固定治疗老年寰枢椎联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 3月至 2011年 2月, 共 7例老年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患者。男 6例, 女 1例;年龄 64~84岁, 平均 72.4岁。寰椎骨折: Jefferson骨折 2例, 前弓骨折 2例, 前后弓两处骨折 2例, 前后弓骨折+侧块骨折 1例。枢椎齿状突骨折: Anderson域型骨折 6例, 浅芋型骨折 1例。颅脑损伤 5例, 均合并不同程度意识朦胧、谵妄或昏迷。对所有患者均在”C冶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经皮前路枢椎齿状突和两侧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 36~78 min, 平均 56 min。同时行植骨术的患者出血 20~50 ml, 未行植骨术者无明显出血。 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螺钉位置正确。无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全组病例平均随访 10.7个月, 无脱钉、弯钉及断钉发生, 枢椎齿状突骨折均骨性愈合, 无寰枢关节不稳。结论 对于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 经皮前路三钉固定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有利于对患者临床护理和早期功能训练,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双侧钉棒固定,也有部分学者采取单侧钉棒固定[1].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取TLIF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在老年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9年4月对15例老年齿状突骨折采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男13例,女2例;年龄60~86岁,平均69.3岁。根据Anderson分类:Ⅱ型10例,浅Ⅲ型4例,深Ⅲ型1例;10例Ⅱ型骨折按Eysel和Roosen分类,ⅡA型7例,ⅡB型3例。新鲜骨折13例,陈旧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颈肩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症状,其中4例伴神经损伤症状,根据Frankel分级:D级2例,C级2例。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影像学评估,临床检查包括术后颈部活动、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张口位及过屈、过伸位X线片。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1.3个月,2例随访期间死于其他疾病(分别为术后18、22个月)。末次随访时内固定满意,螺钉位置良好,无偏斜,1例螺钉尾部过长,并向前方轻度压迫食管,1例纤维愈合,12例骨性愈合,2例不愈合,但无临床症状。除3例颈部旋转轻度受限外,其余患者颈部活动无明显障碍。4例伴神经损伤症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至末次随访为止,根据Frankel分级:E级3例,D级1例。颈部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07±1.44)分(4~8分)降至术后的平均(1.13±0.92)分(0~3分)。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齿状突骨折具有操作易、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只要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齿状突粉碎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则不宜采用此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4组不同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对后路单节段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将24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分为4组,用椎体楔行切除法在L1椎体上制作严重压缩性骨折模型,用4组不同进钉角度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频率为1.0Hz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疲劳载荷各3000次,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疲劳后4种状态下固定节段(T13~L1)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运动范围,将其标准化为稳定指数后比较四组内固定方式在4种状态下6个载荷方向上稳定性的差异。结果 4组固定均能显著提高骨折模型在6个载荷方向上的稳定性(P<0.01),而且显著强于正常标本组(P<0.01),但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疲劳试验后4组标本在6个载荷方向上的稳定性均小于各自疲劳试验前,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只要保证螺钉在椎弓根及椎体内且伤椎螺钉避开骨折区域,螺钉的F角大小不会影响单节段固定的即刻稳定性及疲劳后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正常和损伤的前臂骨间膜的MRI表现。方法 :对 2具前臂尸体标本进行回顾性MRI对比观察。结果 :完整的骨间膜在MRI上呈现为从桡骨近端斜向尺骨远端的带状结构 ,在T1和T2 加权像上表现为黑色低信号带 ,在T2 脂肪抑制像上显示最清楚。断裂的骨间膜在MRI上显示出骨间膜的连续性中断 ,表现为波浪状、迂曲、移位的韧带纤维及前臂肌肉向骨间膜膨出。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前臂骨间膜解剖结构 ,能准确诊断前臂骨间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手术并发症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采用Coflex内固定手术治疗121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资料,男76例,女45例;年龄37~75岁,平均54.6岁。其中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3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5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病变节段均分布于L3,4、L4,5及L5S1间隙。记录并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10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3%(10/121)。其中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3例,包括假体固定翼折断、假体松动及棘突骨折各1例,予观察随访,假体均未移位,未影响手术疗效。非器械相关并发症7例:术中硬膜撕裂2例,创口浅表感染1例,经相应处理均治愈;再手术4例,再手术率为3.3%(4/121),其中2例为术中减压不彻底需再次减压,1例为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再次行髓核摘除术,另1例为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经手术清除血肿后好转。结论 Coflex 辅助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均较低,且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较低,术中规范操作是降低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的关键;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彻底有效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避免发生非器械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枢椎椎弓根影像学测量数据探讨实施经皮穿刺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测量40名正常成人中立位寰枢椎二维CT水平位及矢状位断层图像上枢椎椎弓根螺钉经皮置人的标准角度及置钉角度的安全范围,皮肤穿刺点与水平位上颈后中线距离和矢状位上枢椎基底前缘顶点皮肤投影点的标准距离及其安全范围等影像学参数。结果(1)水平位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标准角度为42.34±2.95度.其安全范围为13.68±2.17度;(2)矢状位上椎弓根螺钉置钉的标准角度为27.94±3.98度,安全范围为19.39±2.19度;(3)水平位上皮肤穿刺点与颈后中线标准距离为57.39±7.47mm.安全范围为19.46±3.48mm;(4)矢状位上皮肤穿刺点与枢椎基底前缘顶点皮肤投影点的标准距离为36.50±4.62mm.其安全范围为37.35±4.96mm。结论枢椎椎弓根螺钉经皮置人的标准角度及距离个体差异较大,但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上均有一定的安全范围.该手术在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情况下具有一定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伤的初期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伤的初期救治情况。男9例,女7例;开放性骨盆骨折10例。结果 15例存活,1例因严重合并伤,术后11天后死于严重的感染。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伤常需多科室合作,采用多种外科修复手段来处理;稳定血流动力学、彻底清创、局部骨折内固定、及时修复损伤器官、放置多条引流管及选择性粪道转移是初期处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跳跃式多节段截骨治疗休门氏病后凸畸形(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跳跃式截骨术治疗休门氏病所至驼背畸形的矫形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8例采用跳跃式多节段椎弓椎体联合“V”形截骨的休门氏病患者 ,6例棘齿压缩棒固定 ,2例改良Dick多钉固定。结果 :术后矫正度数最小 30° ,最大 70° ,平均 4 5° ;平均矫正率 85 7% ;无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随访 1~ 4年 ,平均 2 3年 ,全部病例经治疗后脊柱外形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局部无压痛 ,恢复原来工作。结论 :应用跳跃式多节段椎弓椎体联合截骨加椎弓根螺钉棘齿压缩固定治疗休门氏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