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RI,iMRI)中的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低级别神经胶质瘤(WHOⅠ~Ⅱ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是否存在残留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8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low-grade gliomas,LGGs)患者的术中MRI,查看FLAIR图像中手术腔周围是否存在高信号,并对术前或术后复查过MRI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术区周边FLAIR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切除术中手术区域边缘iMRI的FLAIR表现:1)没有FLAIR异常信号7例;2)线状FLAIR高信号(linear FLAIR hyperintensity,LFH)7例;3)结节或片状FLAIR高信号(nodular or patchy FLAIR hyperintensity,NPFH)4例。接受iMRI分析的患者的手术切缘上无FLARI异常信号中的4例术后3个月复查MRI术区周围未见异常改变;出现LFH中有4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复查MRI,异常信号强度减低或消失。而2例NPFH随即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切除,并再次行术中MRI扫描,最终组织病理学为肿瘤残留,1例NPFH未进行二次手术,半年后复查,异常信号范围增大。结论经iMRI分析的手术区域切缘可能出现FLAIR高信号,出现线状FLAIR高信号时不应误认为是残余肿瘤,而出现结节或片状FLAIR高信号时可能是残余肿瘤。iMRI FLAIR在初步判断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切除术术区边缘是否存在残留肿瘤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小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位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部5例.其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11例肿瘤中镜下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5例.除1例术后出现脑膜炎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3年,9例恢复正常工作,1例死于糖尿病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小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术前诊断需根据病史、神经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Hajdu-Cheney综合征又称原发性骨发育不良伴肢端溶骨症.此病非常罕见,最早分别是1948年由Hajdu和Kauntze及1965年由Cheney三位放射科医生进行了个例报道~([1-12]).  相似文献   
4.
当患者临床表现提示肺动脉高压可能时,应立即进行肺动脉高压的筛查。同时也应注意与肺动脉高压明显不相关的异常表现,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肺动脉高压的类型并确定其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合理的肺动脉高压治疗策略及对患者预后进行正确评估。同许多疾病的诊断流程一样,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应首先选择创伤性小、操作较简单的检查方法,但相应地特异性也较低;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操作更为复杂但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在增生期和分化期过氧化氢(H2O2)预处理后H2O2损伤氧化耐受的变化。方法分别用浓度为0.05 mmol/L、0.10 mmol/L、0.25 mmol/L、0.50 mmol/L、1.0 mmol/L的H2O2处理增生期NSC(PNSC)和分化期NSC(DNSC)。用0.50 mmol/L的H2O2处理10 m in后,间隔6 h和12 h后再次给予0.50 mmol/L H2O2,观察细胞和损伤的情况。检测热休克蛋白27(Hsp27)、热休克蛋白70(Hsp70)、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透射电镜(TEM)检测NSC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0.50 mmol/L H2O2预处理10 m in,间隔12 h后DNSC可以产生H2O2耐受,并至少持续12 h;而PNSC并不能产生H2O2耐受。预处理后的DNSC在Hsp27和Hsp70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TEM示存活的细胞均为比较原始的细胞。结论在给予0.5 mmol/L H2O2预处理10 m in后,间隔12 h后DNSC后产生对H2O2耐受;而PNSC不能产生耐受。这可能与Hsp27和Hsp70的增加有关。此外,这与原始状态NSC H2O2氧化耐受要高于分化状态的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分化期神经干细胞(differentiated neural stem cell,DNSC)对过氧化氢(H2O2)氧化耐受(oxidative tolerance,OT)的差异。方法取SD胎鼠培养DNSC,用浓度为0.05mmol/L、0.10mmol/L、0.25mmol/L,0.50mmol/L和1.0mmol/L的H2O2进行损伤干预,观察2,4,8,12和24h后细胞损伤情况。同时观察用H2O2(0.5mmol/L)损伤2h后,DNSC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PI)染色的结果。观察热休克蛋白(Hsp)、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用透射电镜(TEM)检测DNSC损伤前后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当H2O2浓度达到0.25mmol/L时,DNSC开始死亡。给予0.5mmol/LH2O2损伤2h后,位于神经球周边的DNSC死亡并脱落,存活的细胞位于神经球中心。近中心区域Hsp70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目明显上升,而Hsp27、CAT和SOD无明显阳性表达。TEM检测结果显示,存活细胞均为比较原始的细胞;距离中心越远,细胞分化程度越高,中心区域细胞具有原始细胞特点。结论随着DNSC的发育,其抗H2O2损伤的能力下降。相对原始的DNSC抗H2O2的OT能力要高于分化较好的DNSC。经H2O2损伤后存活的DNSC仍然具有增殖和细胞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脑缺血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颅内动脉瘤,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分组,对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入院Hunt-Hess分级、发病Fisher分级等11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性。结果术后2周不可逆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为14.1%(41/29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复杂、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发生脑缺血的危险系数分别为1.998、2.501和3.419(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可作为术后早期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及长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例岩斜区脑膜瘤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PS评分对术前后状况进行评估,并对预后及远期生存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随访314例,男85例,女229例,术前KPS评分72.9±10.5.主要手术入路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53.5%),肿瘤大小为(4.1±1.0)cm,全切53.8%(Simpson Ⅰ或Ⅱ级),手术死亡率2.1%,术后KPS评分为65.5 ±16.1.平均随访71.2个月,复发28例,死亡23例.随访KPS评分为74.2±28.2.术前KPS评分、肿瘤与脑干粘连和与血管神经关系等均为预后KPS(≥80分)和远期生存的独立因素.5年、10年和1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3.0%、90.6%和70.0%.结论 手术为首选治疗策略.以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为前提,行个体化治疗,未全切者应规律复查,以决定是否辅助放疗.复发病例则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岩斜区脑膜瘤影像学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318例岩斜区脑膜瘤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岩尖型、海绵窦型、蝶岩型、岩斜型、岩斜海绵窦型、CPA型、斜坡型和广泛型,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入路.结果 入组248例,术前KPS评分73.7±10.3.主要入路包括乙状窦前入路(49.6%),颞下经岩经小脑幕入路/岩前Kawase入路(STTA/KA) (35.1%).全切(SimpsonⅠ、Ⅱ级)52.4%.前3型主要入路为STTA/KA (53.7%),而后5型则为乙状窦前入路(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61,P<0.001).乙状窦前入路的第Ⅵ、Ⅶ和Ⅷ脑神经并发症率较STTA/KA高.随访KPS评分为75.8±26.9,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321,P=0.188),改善57.7%,稳定19.0%.结论 岩斜脑膜瘤分型有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STTA/KA入路适于前3型,而乙状窦前入路则适于后5型,但仍需术前全面评估,实现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患者22例,男∶女=10∶12,平均39.4岁.最常见症状是听力障碍,其次为后组脑神经症状.手术分为乙状窦-球前方、后方及联合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病理检查4例为WHOⅡ级,恶性(WHOⅢ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暂时下降,后逐渐改善.共6例肿瘤复发,其中WHOⅡ~Ⅲ级4例.仅1例恶性脑膜瘤于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 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中非良性脑膜瘤所占比例高,虽然手术治疗取得很好效果,但仍要注意保护后组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