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良纤维蛋白胶及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软骨模块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选取新西兰兔10只,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系统中加入生长因子(含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100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以及1%ITS-A。培养第2,4,6,8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法在酶标仪上检测吸光度值表示细胞增殖。于培养7,14d行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及Ⅱ胶原免疫组化。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上,加入生长因子诱导培养,于培养7,14,21d行形态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兔10只均进入实验结果分析。①四甲基偶氮噻唑法测定培养第6和8天后,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吸收度值高于对照组(实验组:0.4554±0.0206,0.5348±0.0169;对照组:0.4270±0.0255,0.5057±0.0368,P<0.05)。②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细胞周围有蓝色基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③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中培养,Masson染色可见胞浆及细胞周围有胶原的形成;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透射电镜可见细胞代谢旺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良纤维蛋白胶及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模块体外培养系统中,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相容性好,转化生长因子β等生长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增殖,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2.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髂腹股沟入路是由Letournel开展的显示髋臼前柱和髂骨体的内侧面的入路.它可由骶髂前面至耻骨联合范围内显露内髂骨的全部和骨盆入口.也可进入髂骨体部的四边形面和上下支.也可进入髂骨外侧面.所有骨盆前面和前柱的骨折均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相似文献   
3.
新复合纤维蛋白胶可注射性磷酸钙人工骨的理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纤维蛋白胶复合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物理学性能,评价纤维蛋白胶对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以及其作为注射型复合人工骨用于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材料实验室完成。①材料:β-磷酸三钙由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磷酸二氢钙为东泰化工赠,纤维蛋白胶购自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②复合材料制备:将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骨水泥按3∶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与纤维蛋白胶按凝固后的体积2∶1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③观察指标: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抗压强度,抗稀散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显微结构特征,以未加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水泥为对照(CPC组)。结果:复合人工骨材料的平均初凝时间长于CPC组(P<0.004),终凝时间在初凝时间后2~4 min;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4.72±1.81)MPa。复合材料较CPC组有良好的抗稀散性能,扫描电镜发现,纤维蛋白胶贯穿于磷酸钙水泥晶体间,并将磷酸钙水泥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复合材料的孔径有增大,空隙率为57.28%,并且微孔之间有空隙互相贯通。结论:该骨水泥复合材料凝固时间符合临床操作的需要;抗压强度达到松质骨强度的要求;煅烧后磷酸钙水泥的空隙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材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估联合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的早期疗效。方法本组自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了97例(104髋)接受THR的患者,男43例,女54例,平均年龄(56.14+2.97)岁。术后采用联合多模式镇痛技术进行围手术镇痛,除给予术后常规药物镇痛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如术前宣教、超前镇痛、物理疗法以及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由同一术者实施,关节假体及器械均选自同一厂家,自术后12h随机将上述104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实验组联合应用及通安片与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对照组单纯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进行镇痛,术后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以患者主观疼痛及关节活动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对静息痛与关节活动后疼痛评分进行量化评估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静息痛与关节活动后疼痛总体NPRS评分分别为(4.74+0.77)及(6.14±1.41)分,对照组则分别为(5.11±1.01)及(7.23+0.97)分,经SPSS13.0软件包统计学检验,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出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关节主动活动能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多模式镇痛在THR术后的早期疗效较好,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较廉价的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6.
李鉴轶,欧新发,徐达传,等.肩关节前上后入路[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5):705—706.  相似文献   
7.
基于CT断层图像重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寻求快速准确重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三维结构的方法。方法基于髋关节的64排螺旋CT连续断层二维图像,M im ics软件分别重建髋臼、近端股骨、股骨颈及股骨头病变组织的三维可视化结构。结果 M im 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髋关节CT扫描的D 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结构清晰,可真实再现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并且能够对病变组织部位予以定位,对病变组织体积进行计算。结论 M im ics软件根据CT扫描所得的D icom原始数据能准确重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的三维立体结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质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在人体步态运动过程中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应力分布.方法 选择4名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均应用DuromTM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假体)术后志愿者,利用64排螺旋CT对志愿者髋臼、股骨近端及假体进行扫描,采用Mimics、Abaqus软件重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有限元模型,模拟股骨在膝关节完全固定(人体站立相)下的静力影响,同时采用冲击载荷对髋关节进行试验,比较冲击载荷对股骨的不同作用效果,以及股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结果 在500 N载荷作用下静载的应力峰值(5.21 MPa)大于冲击载荷应力峰值(1.89 MPa).从分布区域看,静载的峰值应力与冲击载荷的分布相同,都位于股骨颈周围区域.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颈交界处应力较其他区域减少21% ~76%,出现明显的应力遮挡,应力峰值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结论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高应力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股骨头颈交界处应力遮挡明显.  相似文献   
9.
背景:椎间盘退变可导致髓核细胞数量的减少,过氧化物酶Ⅱ可参与细胞的抗氧化损伤、细胞分裂、分化、信号转导和凋亡等过程的调控。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退变有促进作用,但其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Ⅱ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和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设置对照组及过氧化物酶Ⅱ10,100和1 000 ng/L组。对照组不含氧化物酶Ⅱ,其他3组加入相应剂量的氧化物酶Ⅱ。应用免疫组化法鉴定髓核细胞,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加过氧化物酶Ⅱ后第3和7天分别取对照组及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Ⅱ型胶原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随加入的过氧化物酶Ⅱ质量浓度的增加,椎间盘髓核细胞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逐渐减少(P < 0.01)。提示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以此推测过氧化物酶Ⅱ对髓核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一种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椎间盘退变可导致髓核细胞数量的减少,过氧化物酶Ⅱ可参与细胞的抗氧化损伤、细胞分裂、分化、信号转导和凋亡等过程的调控.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退变有促进作用,但其机制仍不清楚.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Ⅱ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和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设置对照组及过氧化物酶Ⅱ10,100和1 000 ng/L组.对照组不含氧化物酶Ⅱ,其他3组加入相应剂量的氧化物酶Ⅱ.应用免疫组化法鉴定髓核细胞,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加过氧化物酶Ⅱ后第3和7天分别取对照组及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Ⅱ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随加入的过氧化物酶Ⅱ质量浓度的增加,椎间盘髓核细胞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逐渐减少(P<0 01).提示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以此推测过氧化物酶Ⅱ对髓核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一种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