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配合可变向动力磨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3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病例资料,均为一侧侧隐窝狭窄症状。收集患者术前与随访时间节点X线片、CT和MRI等影像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32例患者行椎间孔入路手术,平均病程19.83个月,手术节段:L_5/S_1节段11例,L_(4/5)节段18例,L_(3/4)节段3例。术中使用骨钻、咬钳与可变向磨除去除上关节突腹侧、黄韧带、椎间盘并充分扩大侧隐窝。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43个月。术后及随访时ODI评分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复查腰椎CT与MRI证实,侧隐窝及神经根减压充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0%。[结论]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可变向磨钻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边防部队以下腰痛住院官兵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发病原因,为该类伤病员的预防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3年6月,广西所属边防部队以下腰痛为症状在我院住院治疗伤病员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成3组:18~20岁组、21~24岁组、25岁以上组;按有无腰部外伤史分成两组,统计各组间不同下腰痛类型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人数最多,为694人,占总人数的88.5%;腰肌劳损66人(8.4%);腰椎管狭窄14人(1.8%);腰椎峡部裂10人(1.3%)。3组中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大,4种腰痛疾病发生人数均逐步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肌劳损发生率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0.05);四种疾病受伤组发生人数均较无受伤组少,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组(0.05)以为,其它3组均无显著差异(0.05)。结论随着官兵入伍的年限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肌劳损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大,外伤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在人体步态运动过程中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应力分布.方法 选择4名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均应用DuromTM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假体)术后志愿者,利用64排螺旋CT对志愿者髋臼、股骨近端及假体进行扫描,采用Mimics、Abaqus软件重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有限元模型,模拟股骨在膝关节完全固定(人体站立相)下的静力影响,同时采用冲击载荷对髋关节进行试验,比较冲击载荷对股骨的不同作用效果,以及股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结果 在500 N载荷作用下静载的应力峰值(5.21 MPa)大于冲击载荷应力峰值(1.89 MPa).从分布区域看,静载的峰值应力与冲击载荷的分布相同,都位于股骨颈周围区域.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颈交界处应力较其他区域减少21% ~76%,出现明显的应力遮挡,应力峰值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结论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高应力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股骨头颈交界处应力遮挡明显.  相似文献   
4.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后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全髋关节置换相比,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有着诸多优势,如保留股骨头、股骨颈,方便于日后翻修,保存了股骨近端的生理力学分布,已成为年轻或对髋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的髋关节骨关节炎终末期患者更具吸引力的手术治疗方式.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殷骨及假体的应力分布.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4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及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男性患者1例(自愿参与实验),年龄40岁,检查排除健侧髋关节疾患.方法:建立股骨和假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步行峰值关节载荷作用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及假体的应力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股骨侧与假体的应力.结果:①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受力总体模式不变,股骨颈存在应力遮挡.应力峰值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与其他区应力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特别是转子窝附近以及骨-假体界面.②假体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存在于髋臼及股骨假体外上方、髋臼杯沿与股骨假体交界处以及骨-假体界面.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受力总体模式不变,股骨颈存在应力遮挡.峰应力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及骨-假体界面,为了减少术后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术中应特别加以保护上述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引起的髋关节骨性强直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18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双侧髋关节强直施行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获平均3.5年随访,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21.5分,术后平均95分.未见髋臼假体松动、脱落,无感染、脱位等并发...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0岁,战士,病案号163497。于1998年9月27日排雷时左足踩中地雷爆炸,致左小腿中段离断,右小腿多处爆裂伤,伤口出血不止,紧急止血包扎送至当地县医院,在抗休克同时,急诊行“左小腿残端截肢,右小腿清创综合术”,术后持续中高热,创口渗血、渗液,于1998年9月30日转至我科。入院时查体:左小腿膝下10cm处离断,残端已缝合,留置一胶管引流,少量渗血;右小腿上段有一7cm的缝合伤口,留置一胶管引流,有淡黄色较粘稠渗出物,味臭,右小腿中下段可见多处爆裂伤疤,右膝关节活动障碍,X线照片:左胫腓骨残端等长,边缘较锐;右胫骨内侧平台塌陷约0.8cm部分骨质缺损。入院后经抗炎,换药等治疗,体温降至正常,伤口分泌物由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至阴性,于1998年10月26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左小腿残端修整,右小腿清创胫骨平台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中因左腓骨残留长度过短而予以切除,右小腿经清创后,见右胫骨内侧平台塌陷约1cm,且前侧缺损约2cm×3cm×2cm。将内侧平台撬拔复位后,将废弃的左腓骨小头修整约2cm×3cm×2cm大小,与胫骨相连的关节面朝上置于右胫骨缺损处,拧入一枚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伤口工期愈合拆线出院。患者于1999年10月7日再次入院,左小腿已装假肢,右膝关节无畸形,无压痛,主动屈曲达100°,伸直0°,行走步态基本正常,X线照片复查:右胫骨平台骨折线模糊,关节形状好。于1999年10月11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右胫骨平台螺纹钉取出术”,术后切口愈合拆线,于1999年10月25日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四肢战创伤病例中院内死亡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1968年至2002年在战伤救治过程中收治的352例四肢战创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15例死亡病例尸体剖解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死亡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多因素统计学分析.以探讨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352例在院病例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4.3%.死亡原因主要有急性肾功能衰竭(ARF)7例(46.7%),肺栓塞3例(20.0%),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2例(13.3%),气性坏疽3例(20.0%),其中气性坏疽合并ARFl例,合并MOSF 1例.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休克、截肢(χ2=93.589、144.716,均P<0.05).结论 四肢战创伤病例主要死亡原因为ARF,对休克病人的及时正确处理以及截肢时机的正确选择有利于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刮除股骨头坏死骨 ,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共治疗 2 1例 2 1髋。结果 术后随访 2~ 5年。按照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百分评份标准评价治疗结果 ,优 13例 ,良 5例 ,可 3例 ,优良率 85 7%。结论 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可使坏死股骨头重建血运 ,重建骨小梁结构 ,防止塌陷 ,使股骨头得以修复 ,从而防止了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87年12月至99年4月共治疗胫骨疲劳性骨折29例,其中A组15例接受理疗、口服药物等治疗,另外B组14例采用新的局部注射治疗,对两者疗效进对比,结果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9例全部为部队男战亡,年龄18~23岁,其中新兵27例。21例为长距离越野跑后出现小腿疼痛,8例是新兵训练的其它项目中(如跑障碍)出现症状。病程3周至5个月,平均76天,主要表现为小腿肿痛,行走不便,伤肢负重困难。查体:胫骨中上段触及硬性隆起,局部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X线照片:胫骨中上段有局限性骨膜增殖或骨皮质增厚,中间可见骨折线。血碱性磷酸酶增高16例。  相似文献   
10.
砂枪伤合并骨折治疗比较困难。1992-2002年我们采取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砂枪伤合并骨折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