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门诊病例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门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治疗情况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患病率。收集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3年 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 2 70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 ,登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抗凝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以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房颤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在 2 70例房颤中 ,男 14 7例 ,占 5 4 .4 % ;患者年龄 6 2 .0± 10 .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 93例 ,占 34.4 % ,慢性房颤 177例 ,占 6 5 .6 %。瓣膜性房颤 85例 ,占 31.5 % ,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 (NVAF)患者中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9.4 %和 9.2 %。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的应用率为 95 .3% ,合并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为 2 3.4 % ,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就诊时国际标化率 <2 .0的占 5 7.6 %。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率为 38.7% ,胺碘酮可引发甲状腺机能紊乱。结论 :门诊房颤患者以老龄患者为主 ,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高 ,华法林的应用率低 ,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起源于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心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起源点位于希氏束旁的房速,简称希氏束旁房速18例,其中男2例,女16例,年龄31~68(40±9)岁,病史1~10年。对患者临床特征、心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希氏束旁房速大多为女性,16例表现为阵发性,为心房或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2例为无休止心动过速。所有患者房速心电图P波窄而低幅,Ⅱ,Ⅲ,a VF和V1导联P波负正双向,Ⅰ、a VL导联为直立,V2~V6导联P波负向。右房激动标测示心内最早激动位于希氏束附近,并领先于体表P波起始(15±3)ms。16例患者于无冠窦内消融成功,2例于右房希氏束旁消融成功,均无并发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希氏束旁房速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心电图特征及心房内激动顺序,应首选无冠窦途径消融,长期随访房速行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动态心电图(Hoher)记录的心电图比较,检验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洲仪(AKM—N1型,简称心电检测仪)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11月存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患者36例,其中男性2l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3.0±14.8)岁。所有人选患者同时行心电检测仪和Holier监测,比刈’两行同步记录的心电蚓数据(包括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RR间期、有无伪差与干扰、有无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足否一致。两组分别选取相同时间点比对上述参数,包括记录的第10分钟、第20分钟、第30分钟、筇40分钟和第50分钟开始的30S心电数据,以及在受试者心脏不适或临床医生指示的情情下,2次同步按压两者的“捕捉键”进行心电捕捉的30S记录。结果36例入选患者有29例检测到心律失常。两种榆测方法得到的不同时间的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PR间期、QTM期与RR间期无差异,两种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情况高度关联(P〈0.001),检出心律失常的比例无差异(P=1.0)。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比例无差别,但出现伪差与干扰情况的关联性不肯定。临床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AKM—N1型)获得的心电数据准确,对心律失常的诊断能力与Holter相当,借助网络传输,可及时指导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在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标测和消融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施行经CartoSound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乳头肌起源VAs的患者10例,均采用压力监测导管进行激动标测,并行射频消融治疗,同时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结果 10例患者VAs的QRS波时限为(149.0±17.8)ms,其中6例VAs起源于左后乳头肌,4例VAs起源于左前乳头肌。左后乳头肌起源VAs表现为右束支阻滞,电轴左偏,Ⅲ导联主波向下,aVL导联主波向上;左前乳头肌起源VAs表现为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Ⅲ导联主波向上,aVL导联主波向下。除1例起源于左后乳头肌VAs患者消融失败外,其余9例患者均即刻消融成功,对10例患者随访6个月,1例起源于左后乳头肌的VAs复发。消融靶点至体表QRS波起始时限为(25.8±3.8)ms。所有患者双极电图靶点处窦性心律下无领先于QRS波的P电位,其中9例患者VAs时可记录到提前QRS波的高频电位。即刻消融成功患者的平均放电(2.4±1.3)次。结论左室前乳头肌和后乳头肌起源的VAs在心电图上有明显差别,CartoSound指导下应用压力导管进行左室乳头肌标测和消融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NT-proBNP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T-proBNP(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在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UA患者218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LVEF》55%),没有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肾功能正常.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计算心电图ST段压低数值,按Gensini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结果]218例患者中男142例、女76例,年龄52±10.4(44~79)岁.其中中低危患者126例,高危患者92例.与中低危组患者相比,高危组患者NT-proBNP水平、ST段压低程度、cTnI水平和Gensini积分显著升高.按NT-proBNP中位数258ng/L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与低于中位数的患者相比,高于中位数的患者cTnI水平、ST段压低程度和Gensini积分显著升高.NT-proBNP与ST段压低程度、cTnI和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329、0.47,均P<0.01.[结论]NT-proBNP可以作为UA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有价值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425例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65岁组与≥65岁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PR间期、AH间期、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操作时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前电生理检查结果≥65岁组的PR间期、AH间期明显长于〈65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手术的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慢径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存在自身房室传导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分别以DDD模式和AAISafeR模式工作3个月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以及临床指标。方法因病窦综合征置入Ela Symphony D 2450 DR2550系列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DDD组和AAISafeR组,3个月后交叉程控为AAISafeR和DDD,再随访3个月。结果没有观察到与AAISafeR有关的不良反应;AAISafeR模式能显著降低心室起搏的百分比51.3%(2%~91%)与0.9%(0~3%),(P=0.001);2.94%(0~18%)与41.18%(0~65%),(P=0.000);DDD模式工作3个月,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均比术前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AAI SafeR模式工作3个月,除左房内径明显增大外,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30例患者,在6个月的随访中,21例因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AAI模式暂时转换为DDD模式。结论AAISafeR起搏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心室起搏的百分比;AAISafeR起搏模式能够在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迅速安全的转换为DDD模式。  相似文献   
8.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衣原体 (CP)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近 10余年来倍受关注的课题 ,早期的研究多认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因此 ,肺炎依原体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确切关系仍不明确。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为自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月收住入院的UAP患者。入选标准 :UAP包括初发劳累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及变异心绞痛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前 2 4h内应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 ,症状持续不超过 30min ,且包括以下任一条 :(1)…  相似文献   
9.
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电机械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分析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电机械活动的影响;探讨能够预测右室心尖部起搏后左室内机械活动不同步性的因素。方法选取因病窦综合征置入双腔永久起搏器的患者28例,术后7天分别测量患者在自身心律、VVI起搏两种状态下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心功能指数(Tei指数)、左室内不同步指数(Ts-SD)等参数并分析左室内机械活动不同步的影响因素。结果64.2%的患者在右室起搏期间,表现为左室机械活动的不同步;Ts-SD显著增加(40.10±18.50 ms vs 29.96±18.87 ms,P=0.034);右室起搏后Tei指数明显增加(0.49±0.23 vs 0.38±0.21,P(0.01);自身心律状态下的Ts-SD指数是右室起搏时出现左室收缩不同步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79,P=0.029)。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及左室内收缩不同步,对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540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R组,247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R组,29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处数、严重程度、三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32.4&#177;2.4)个月,IR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CR组(P〈0.05)。IR组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预测因子(P〈0.05),但未见对远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事件、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