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前期研究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异常升高的瘦素可加剧间充质干细胞(MSC)衰老,本研究旨在探讨瘦素预处理MSC 对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的变化情况。方法:分离脐带MSC,并收集SLE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三组:PBMC 组,MSC+PBMC,瘦素(100 ng/ ml)预处理MSC 3 d+PBMC,1 .10 共培养3 d,收集悬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CD4+ IL-17+ Th17 细胞、CD4+ CXCR5+ PD-1+滤泡辅助T(Tfh)细胞、CD19+ B 细胞,并检测CD3+ T 细胞、CD19+ B 细胞表面CD25、CD69 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瘦素预处理的MSC 对Treg 细胞上调作用受损[(8.53±2.33)% vs (6.79±2.14)%,P<0.01],对Th17 细胞下调亦受影响[(1.28±0.70)%vs (1.64±0.55)%,P<0.01],Tfh 细胞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1.36) % vs (2.08±1.52)%,P =0.051]。与MSC 组比较,瘦素预处理组T 细胞活化分子CD25、CD69 表达增加。而在B 淋巴细胞活化指标,瘦素预处理后CD25 MFI 较前有升高[(19.16±3.62) vs (21.05±2.36),P<0.05],但对CD69 影响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瘦素体外作用于MSC,不仅使加剧其细胞衰老,亦损伤其对T、B 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男,68岁。因“腰骶、多关节痛5年,咳嗽、气急1年余,加重1周”,于2004年7月在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两肺问质纤维化转来我院。5年前先出现腰、骶、髋痛,背僵,清晨或久坐时明显,活动后减轻。外院CT示“双侧骶髂关节炎Ⅲ级”,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HLA-B27(+),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1年前始咳嗽,活动后气急,经CT、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肺问质纤维化”,经抗感染,口服泼尼松对症处理,仍活动后气急,平时需吸氧维持。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2岁.因发热2个月,胸前区不适15 d入院.患者入院2个月前开始反复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畏寒,无寒战,稍有咳嗽,无咯痰.外院查外周血三系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脾功能亢进;腹部彩超:脾脏肿大.予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一度正常,后又复升,达38.0℃,伴乏力、纳差,体质量下降5kg.近15 d来患者感心前区不适,性质无法描述,无胸闷、气急.近1年来患者脱发明显,无关节痛、皮疹、口腔溃疡,无双手雷诺现象.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1,2〕,好发于育龄女性,占病人的90%~95%,但也见于儿童和老人〔3〕。其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变化多样,以周期性静止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核糖体P0蛋白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用基因重组的核糖体P0蛋白和纯化的核糖体P蛋白作为抗原榆测126例SLE患者和145例非SLE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抗P0抗体和抗P抗体;同时对126例SLE患者采用线性免疫分析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D1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SA60抗体、抗SSB抗体等,比较以上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SLE患者抗核糖体PO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38.89%,非SLE自身免疫病患者组为2.0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9,P<0.01);SLE患者组中,抗P0阳性牢高于抗P蛋白抗体阳性率(X2=19.36,P<0.001);抗核糖体P0蛋白抗体诊断SLE的特异性为97.93%,抗dsDNA抗体和抗核糖体P0蛋白抗体单独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08%和9.52%;抗SmD1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单独阳性率较低,分别为3.17%和3.97%.结论 抗核糖体P0蛋白抗体对SLE患者有高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对抗dsDNA抗体、抗SmD1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等抗体阴性的SLE患者有尤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SSA60000抗体和抗SSA52000抗体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血清抗SS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78例和pSS患者36例,采用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抗SSA60000抗体和抗SSA52000抗体.结果:SLE患者双抗体均阳性38例,单独抗SSA60000阳性33例,单独抗SSA52000阳性7例;pSS患者双抗体均阳性32例,单独抗SSA60000阳性0例,单独抗SSA52000阳性4例.抗SSA60000阳性率在SLE及pS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 3,P=0.96);pSS患者抗SSA52000阳性率高于SLE患者(x2=19.43,P=0.000 0);SLE患者单独抗SSA60000阳性率高于pSS患者x2=19.43,P=0.000 0);单独抗SSA52000阳性率在SLE患者及pSS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 3,P>0.05).结论:抗SSA60000抗体和抗SSA52000抗体联合检测可用于辨别SLE和pSS,单独抗SSA60000抗体阳性主要见SLE,可排除pSS;抗SSA52000阳性率在pSS患者高于SLE患者,但单独抗SSA52000阳性不能排除SLE.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2岁.因发热2个月,胸前区不适15 d入院.患者入院2个月前开始反复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畏寒,无寒战,稍有咳嗽,无咯痰.外院查外周血三系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脾功能亢进;腹部彩超:脾脏肿大.予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一度正常,后又复升,达38.0℃,伴乏力、纳差,体质量下降5kg.近15 d来患者感心前区不适,性质无法描述,无胸闷、气急.近1年来患者脱发明显,无关节痛、皮疹、口腔溃疡,无双手雷诺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疗情况间的关系.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62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活动性发热患者729例,非发热患者1033例,通过对照研究,发热组入院年龄、是否初治、光敏感、浆膜炎、神经精神系统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血清肌酐、补体C3、抗双链DNA (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既往治疗与非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异常[比值比(OR)=1.396,95%可信区间(CI)1.114~1.711,P=0.004]、CRP (OR=1.005,95%CI 1.002~1.009,P=0.002)、ALT( OR=1.003,95%CI 1.001 ~1.005,P=0.005)、血清肌酐(OR=0.997,95%CI 0.995~0.999,P=0.007)、血红蛋白(OR=0.986,95%CI0.981~0.992,P=0.000)、入院年龄(OR=0.984,95%CI 0.974~0.993,P=0.001)及环磷酰胺应用比例(OR=0.557,95%CI 0.382~0.813,P=0.002)与SLE 患者发热相关.结论 发热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白细胞下降、CRP升高、肝功能异常、贫血、入院年龄轻为SLE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危险因素,而肾累及、环磷酰胺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19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发病形式及患者就诊时的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10年来1 958例SLE住院患者的病历,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1 958份病例中,临床特征以关节痛(炎)最多(53.8%),其次为面部红斑(48.3%)、发热(36.1%)、肾损害症状(24.5%)。②男女发病比例为1.0︰15.0,男性以皮疹最多见,占59.0%,高于女性47.6%,其次为发热(47.5%),高于女性(35.3%),关节痛(炎)(45.9%低于女性(54.3%),男性肾损害(36.9%),高于女性(23.7%)。③不同年龄患病率:≤20岁(19.2%),>40岁(18.8%),20~40岁(62.0%)。④从出现症状到住院:发热13.8个月,肾损害症状19.5个月,关节痛(炎)36.9个月,面部红斑37.2个月。结论关节痛(炎)、面部红斑、发热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就诊的主因。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男性皮疹、发热、肾损害发生率高,而女性关节痛(炎)发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方法 对83例RA患者病情活动性进行DAS-28评分,应用高频超声对纳入DAS-28评分对应关节的滑膜增生、滑膜炎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及骨侵蚀情况进行超声评分,各受累关节的评分相加为超声最终得分;常规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分析超声总评分与DAS-28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总评分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434,P<0.01),超声总评分、DAS-28评分与ESR正相关(P均<0.05);DAS-28评分与滑膜增生、滑膜炎PD及骨侵蚀评分均有相关性:与滑膜增生及滑膜炎PD分级的相关性好于骨侵蚀。滑膜增生、滑膜炎PD评分与ESR、CRP有相关性,骨侵蚀评分与ESR、CRP无相关性,其中滑膜炎PD评分与ESR相关性最好(r=0.303,P<0.01);滑膜增生、滑膜炎PD及骨侵蚀评分与RF、A-CCP均无相关性。结论 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超声评分法可以客观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联合应用DAS28评分及超声评分可较为客观的反映RA的临床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