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丙基硫氧嘧啶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丙基硫氧嘧啶(PTU)相关ANCA血管炎伴肾脏损害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方法:因Graves病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PTU后出现血清ANCA阳性伴肾脏损害患者12例[女性11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2.4±13.8)岁],均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和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转归. 结果:12例患者服用PTU 2~264月(中位时间42月),肾脏病程(11.5±20.1)月,ANCA类型均为P-ANCA,其中11例为MPO-ANCA阳性,1例MPO-/PR3-ANCA双阳性.临床均表现血尿(其中5例肉眼血尿)及蛋白尿[(1.9±1.6g/24h)],7例(58.3%)存在肾功能不全[SCr(282.88±335.92)μmol/L],其中3例人院时即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肾活检病理10例为寡免疫复合物节段坏死性肾炎伴新月体形成,2例为节段坏死性肾炎伴膜性病变.治疗上均停用PTU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随访3-60月(中位时间19月),1例进入终末期肾衰,1例SCr倍增,2例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8例完全缓解(肾功能正常,尿检阴性).血清ANCA 2例转阴,9例滴度下降,1例无变化.3例肾血管炎复发伴血清ANCA滴度升高. 结论:本组PTU相关血管炎肾功能损害严重,病理改变除与ANCA相关的肾血管炎外,还合并膜性病变,预后不佳,停用PTU后ANCA持续阳性且滴度升高与复发相关,表明对ANCA水平升高者需维持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60年代,应用免疫组化技术,Berger与Hinglais[1]首次描述了IgA、IgG在肾小球系膜区共同沉积的肾小球疾病,并将其命名为"IgA肾病(IgAN)"(又名Berger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SD大鼠BSA隔日灌胃、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ip)组;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和TUNEL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升高;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系膜区可见基质弥漫增生伴系膜细胞增殖; TUNEL染色提示未见凋亡的系膜细胞。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干预后,肾炎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降低更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降低;系膜区缩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情况均明显减轻;系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I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常规均无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抑制系膜增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逆转肾炎大鼠并发的急性肾损伤,且无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SD大鼠BSA隔日灌胃、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ip)组;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和TUNEL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升高;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系膜区可见基质弥漫增生伴系膜细胞增殖; TUNEL染色提示未见凋亡的系膜细胞。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干预后,肾炎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降低更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降低;系膜区缩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情况均明显减轻;系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I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常规均无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抑制系膜增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逆转肾炎大鼠并发的急性肾损伤,且无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IA)联合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01~2016-01收治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4例,每例患者使用HA280进行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ANCA水平的变化,比较血管炎活动性(BVAs评分)、尿蛋白定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血肌酐(Scr)、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关节痛、咯血、呼吸困难症状消失。HA280免疫吸附3次后,1例患者ANCA转阴,2例分别于治疗4个月、12个月后ANCA转阴,1例患者随访至3个月时仍为阳性。所有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后BVAs、hs-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期间3例患者尿蛋白、Scr明显下降。IA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低血压1次,1例出现一过性血小板下降1次,1例随访3个月因股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结论HA80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可有效快速降低ANCA水平,抑制血管炎活动性,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药物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MTT法显示,姜黄素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随着剂量增加,其效应也增加。电镜观察显示癌细胞经姜黄素作用后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凋亡细胞多见。结论 姜黄素具有抑制HepG2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为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前瞻性观察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和并发症的关系。方法:63例经肾活检及临床确诊且蛋白尿≥3.5g/d的特发性FSGS患者进入本研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2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分析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和E选择素(ES)的阳性率,观察起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与其他临床指标及静脉血栓栓塞(VTE)并发症的关系,观察内皮细胞损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FSGS患者的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无VTE的52例患者内皮细胞损伤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CECs48.1%、vWF92.3%,sTM96.2%,VCAM67.3%,ES28.9%,其中VCAM阳性患者的血压水平、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及肾小管损伤指标NAG酶、RBP均显著高于阴性者,CECs及ES阳性与阴性患者各项指标间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sTM、VCAM与SCr显著正相关,VCAM、vWF与NAG、RBP均有正相关性。随访2月时15例达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5例无效(NR),8例失随访,1例进入腹膜透析治疗退出本研究。CR组治疗后sTM、VCAM均明显下降,而vWF、ES水平变化不明显,PR组治疗前后相比sTM明显下降,余三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R组治疗前后各项内皮损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随访1年期间11例患者获得持续缓解,该组患者各观察点E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sTM于随访2月时即降至正常,VCAM、vWF分别于随访2月、6月时开始下降,随访12月时仍高于正常对照。(3)合并VTE者CECs、vWF水平显著高于无VTE者。结论:FSGS患者存在明显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其中VCAM及CECs水平的异常升高分别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疾病的缓解内皮细胞功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对FSGS患者的病情及血栓栓塞并发症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WV)评估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143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根据牛津病理分型指标M、E、S、T进行分组,同时纳入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定量分析肾实质SWV测值与MEST分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构建ROC曲线确定VTQ技术评价IgA肾病病理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IgA肾病SWV测值与M、T分型、BUN及Scr负相关(r=-0.179、-0.448、-0.509、-0.578,P≤0.03),与e-GFR呈正相关(r=0.592,P0.001)。IgA肾病组SWV测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01);T2组SWV测值与T0、T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2.66、2.59m/s和2.39m/s为诊断IgA肾病M1、T1及T2分型的最佳诊断界值,其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66.2%、65.6%和87.0%,特异度分别为59.0%、68.7%和83.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0.734和0.897。结论 VTQ技术可无创性评估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因环磷酰胺治疗导致肝损伤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对照组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大多数恢复正常,两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肝肿大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ALT、AST、TBIL、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血清ALB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T、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清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4.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环磷酰胺所致肝损伤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司机,因“颜面部浮肿6月余”于2013-11-22入院。入院前6月余出现眼睑浮肿,无晨轻暮重,无双下肢水肿,曾短期服用中药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于2013-06-04到我院,查尿潜血、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均阴性,血白蛋白50.3 g/L,球蛋白31.5 g/L,胆固醇9.43 mmol/L,血肌酐158μmol/L, ALT/AST 48/167 U/L,予保肾排毒等治疗。2013-09及2013-11复查血肌酐分别为171、173μmol/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正常。既往史无特殊,无烟酒等不良嗜好。体温36.4℃,脉搏10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14/74 mmHg,吐字构音欠清晰,眼睑轻度浮肿,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100次/min;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明显浮肿;四肢肌力正常,肌肉无压痛,肌腱反射弱。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9.42×10^9/L,粒细胞比率56.0%,血红蛋白126 g/L,血小板计数382×10^9/L。尿常规:潜血阴性,尿蛋白阴性,红细胞镜检未见;尿糖阴性;24h尿蛋白定量77 mg。血生化:钾5.13 mmol/L,钠140 mmol/L,氯100 mmol/L,钙2.55 mmol/L,磷1.44 mmol/L,直接胆红素1.2μmol/L,间接胆红素9.0μmol/L;ALT 136 U/L,AST 176 U/L,碱性磷酸酶53 U/L,γ-谷氨酰基转肽酶54 U/L,尿素11.26 mmol/L,肌酐267μmol/L,总二氧化碳21.6 mmol/L,尿酸915μmol/L,葡萄糖3.88 mmol/L,血脂载脂蛋白AⅠ1.66 g/L,载脂蛋白B 1.92 g/L,总胆固醇8.98mmol/L,甘油三酯2.3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91 mmol/L。白蛋白51.1 g/L,球蛋白37.6 g/L;抗核抗体细胞核均质型1∶320;ANCA、ENA、ACL、A-ds-DNA及自身免疫性肝原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