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蛋白激酶C(PKC)激活与心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12只雄性SD大鼠原则随机均分为A、B组,A组行腹主动脉缩窄(transverse abdominal aortic constriction,TAC)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B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术后饲养16周。采用离体工作心脏灌流装置对16周的大鼠心脏进行灌注,同时行左心室内Millar导管插管,监测心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 TAC可引起大鼠的血压显著增高,心肌肥厚,心输出量增多,呈代偿状态。PKC激动剂佛波酯(PMA)可使TAC大鼠的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心肌收缩与舒张时间延长,并降低舒张速率。由于收缩与舒张时程延长,舒张速率降低,在高心率下可导致左心室舒张末压抬高,心脏泵血功能大幅降低。结论: PMA可激活16周的TAC大鼠肥大心肌细胞中的PKCs,降低肥大心肌收缩功能,这可能为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法(TEG法)和光密度比浊法(LTA法)对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募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期间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共93名。在患者经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稳定剂量后取血,分别采用LTA法和TEG法,检测腺苷二磷酸(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对不同方法的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在93名ACS受试者中,应用LTA法和TEG法检测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9.3±21.34)%和(63.67±28.15)%,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4(P〈0.0001),回归方程为^Y(燃)=0.2+0.617血栓弹力图法oLTA法和TGA法检测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0.87±35.16)%和(46.02±39.26)%,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65(P〈0.0001),回归方程为“Y(&{虫{击)=1.077Xm&#女目*+O.02。结论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中,采用TEG法和u.A法检测的血小板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备授课对象是教学准备中的首要环节,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教学准备中,通过问卷调查与师生座谈的形式,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对教学方法的预期等内容,以便在备课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保障每期的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编码CYP2C19酶的基因(CYP2C19)功能缺失性(LOF)等位基因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和临床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关联性。方法连续募集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治疗,手术当日测定血小板聚集率,采用SNaPshot法进行CYP2C19 LOF等位基因型(CYP2C19*2和CYP2C19*3)检测,并记录在院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PCI术后1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缺血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43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YP2C19*2携带者与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治疗后的抗血小板反应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但在CYP2C19*3携带者中未见上述相关性(P=0.884)。CYP2C19*2和至少一个CYP2C19 LOF携带者1年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较非携带者均明显增加(P<0.05)。与非携带者相比,CYP2C19*2携带者因心绞痛再入院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校正比值比(OR):1.67,95%可信区间(CI):1.05~2.65,P=0.010]。至少一个CYP2C19 LOF携带者的联合心血管事件(校正OR:1.22,95%CI:1.03~1.98,P=0.049)和因心绞痛再入院(校正OR:1.67,95%CI:1.04~2.68,P=0.032)的发生率较非携带者明显增加。结论 CYP2C19 LOF等位基因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密切相关,并可明显削弱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导致PCI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陈曦  张蓝宁  李晓琪  李泱  尹彤 《心脏杂志》2014,26(2):163-167
目的:探讨利尿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前瞻性连续募集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PCI术后ACS患者,并对其心血管主要缺血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联合缺血终点事件(主要缺血终点事件及明确或可疑支架内血栓形成,复发性心肌缺血或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入院治疗,非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Kaplan-Meier曲线及Cox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利尿剂对PCI术后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心血管缺血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在7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PCI术后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中,664例患者完成了为期1年的心血管缺血终点事件的随访。对发生缺血终点事件(n=164)和未发生缺血终点事件(n=500)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的单因素比较分析发现,年龄、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的应用在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联合应用利尿剂是心血管主要缺血终点事件(OR:2.99,95%CI:1.37-6.54,P0.01)及联合缺血终点事件(OR:2.37,95%CI:1.53-3.68,P0.0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和Cox多元回归分析均发现,联合应用利尿剂的患者1年内发生联合缺血终点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未使用利尿剂的患者(P0.01)。结论:联合应用利尿剂增加了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PCI术后ACS患者心血管缺血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新发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PCI后发生心肌梗死的老年ACS患者61例纳入新发心梗组,另择同期收治的PCI后未发生心肌梗死的老年ACS患者61例纳入无新发心梗组。先行单因素分析(包括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再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 结果新发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控制不良比例及纤维蛋白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高于无新发心肌梗死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无新发心肌梗死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6,Z=7.699,t=3.142、5.46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控制不良、纤维蛋白原水平高、MMP-9高表达是老年ACS患者PCI后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OR=7.559、5.169、1.024,95%CI=1.034-55.271、2.624-10.183、1.003-1.046,P<0.05或0.01),白蛋白水平高是其保护因素(OR=0.752,95%CI=0.652-0.867,P<0.01)。 结论高血压者血压控制不良、纤维蛋白原高水平、MMP-9高表达及白蛋白低水平可能是老年ACS患者PCI后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在长寿老人(≥90岁)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2例90岁以上HFpEF患者,对比分析加用托伐普坦前后心衰症状、不良反应、以及用药后2周、1月时尿量、血钠、肝肾功能、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例因过敏反应停药。所有患者体液潴留的症状明显改善,用药后2周及1月时尿量均较用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钠轻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肝肾功能、心功能指标用药前后无显著改变。2例患者在此期间死于肺部感染。结论托伐普坦对90岁以上HFpEF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吸烟和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交互作用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连续募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并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光密度比浊法(LTA)测定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SnaPshot法检测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变异型。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吸烟和CYP2C19基因型交互作用对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治疗期间高血小板反应性(HPR)的影响。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500例患者,吸烟组203例(40.6%),非吸烟组297例(59.4%)。在非吸烟组,氯吡格雷治疗后的稳定血小板聚集率在CYP2C19*2携带者(*1/*2:43.24±19.39;*2/*2:53.52±19.88)和非携带者(*1/*1:37.91±19.1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对后P值分别为P=0.029,P〈0.001);而在吸烟组中未见上述差异。非吸烟组中至少一个CYP2C19*2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之间的HPR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OR:2.13,95%CI:1.23-3.72,P=0.008),而在吸烟组中未见上述差异(校正后OR:1.41;95%CI:0.65-3.04,P=0.387)。结论 吸烟和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的交互作用能够影响ACS患者中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