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篇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帕霉素是药物涂层支架最常用的载入药物,在抑制内膜增生的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的功能,延迟损伤血管再内皮化,易引发支架内血栓形成。雷帕霉素抑制再内皮化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对其机制的研究是解决雷帕霉素不良作用的关键,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内皮细胞功能、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内皮细胞凋亡三个方面,就近年来对雷帕霉素延迟血管再内皮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生物瓣膜与自体瓣膜对合不佳会影响冠状动脉通路充盈,导致再次主动脉瓣介入治疗失败和瓣膜功能受损,影响患者远期预后。部分研究通过改变瓣膜释放前的轴向方向,应用个体化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改进对合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瓣膜对合不佳对患者的影响仍存在许多未知的问题,瓣膜准确对合的技术仍需进一步探索。该文就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生物瓣膜与自体瓣膜对合不佳可能产生的影响、可能有效的瓣膜准确对合技术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及运动后合并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2014年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2095例患者中,选取99例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0.10 m V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根据CAG中病变最严重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分为4组:A组(无狭窄)12例,B组(0~50%)15例,C组(51%~75%)23例,D组(76%~100%)49例。对4组患者一般情况、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各项指标、静息心率、最大目标百分比、运动时间、METS值、运动时心电图ST段下降最大值、运动时ST段下降持续时间、运动后是否合并ST段下降、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4组患者一般情况、静息心律、最大目标百分比、运动时间、运动耐量(ME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较好;4组患者心电图上斜性ST段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合并ST段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P=0.014,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3141)。运动后出现心电图ST段下降多为水平型或下斜型(89.6%)。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可作为判别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升级的Diamond-Forrester法(updated Diamond-Forrester method,UDFM)和Duke临床评分(Duke clinical score,DCS)对于冠心病的评估准确性,并进一步分析验前概率与冠脉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因稳定型心绞痛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先后行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的患者523例,分别用UDFM和DCS估算每例患者患冠心病的验前概率。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验前概率、CTCA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理论验后概率根据贝叶斯公式进行计算。结果523例患者中有385例(74%)CCA结果为阳性。与UDFM相比,DCS将更多的CCA结果阳性患者分入高验前概率组(46%vs 23%,P<0.0001)。DCS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UDFM[0.77(0.73,0.82)vs 0.71(0.66,0.77),P=0.0009]。根据DCS估算结果划分的低、中和高3个验前概率亚组中,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4%、98%和97%,94%、87%和55%,91%、94%和93%及96%、96%和77%。中验前概率亚组的理论验后概率十分接近实际验后概率(阳性:94.7%vs 93.6%,阴性:3.7%vs 4.0%)。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DCS比UDFM更适用于冠心病验前概率的估算。将按DCS估算的验前概率与CTCA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CTCA的诊断准确性,并避免过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离子泵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2只,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简称阿托伐他汀组,n=6)和蒸馏水组(n=6),并以正常血压大鼠作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给以阿托伐他汀[50mg(kg·d)]加适量蒸馏水灌胃12周。观察给药前后大鼠尾动脉血压的变化,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以及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动脉血压显著低于蒸馏水组(161.8±9.9比192.9±10.4,P<0.05);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明显高于蒸馏水组(5.20±0.54比3.06±0.42,P<0.01;4.62±0.35比2.98±0.17,P<0.05),略低于对照组,而蒸馏水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06±0.42比5.92±0.31,P<0.01;2.98±0.17比4.86±0.26,P<0.01)。Na K ATP酶活性、Ca2 Mg2 ATP酶活性与血压呈显著负相关(r=-0.426、r=-0.359,P<0.01)。结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离子泵活性而影响血压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冠心病是由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控制危险因素是其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环节~([1-2])。本文报道了1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由于危险因素控制不佳,3年内斑块迅速发展、破裂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大于0.12 ms,其临床特点和相关疾病分析。方法收集2010-01-01-2010-12-31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期间体表心电图提示P波时限大于0.12 ms的患者134例。收集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占51%,其中30例合并冠心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44%,同时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18例,占26%,其中冠心病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心肌梗死患者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5例,占7.4%。肾功能不全患者20例,占1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5例,占11%,癌症患者34例,占25%,以肺癌患者居多。结论心电图P波增宽临床上疾病以高血压患者为主,其中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肾功能不全和扩张型心肌病,癌症也是造成体表心电图P波增宽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主动脉瓣膜重度狭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选择1例主动脉瓣膜重度狭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治疗的患者,组成多学科协作手术团队,术前充分评估,术中严密监测,术后安全监护(CCU)及康复,定期随访.结果本例手术成功,无处置及护理不当并发症;随访12个月,患者活动后胸闷症状明显缓解,活动耐力逐步提升,生存质量提高.结论利用团队优势,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可以顺利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心率65/min、窦性心律且节律整齐、体质量指数30 kg/m2的CABG术后患者62例,根据双源CT扫描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32例)和B组(采用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30例);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分=图像质量极好,2分=图像质量好,3分=图像质量一般,4分=图像质量差),并记录2组患者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总有效剂量值(ED)及CT冠状动脉成像增强扫描过程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 2组冠状动脉移植血管共139支,平均随访(14.1±9.3)年。其中A组71支,图像质量评分为(1.3±0.7)分;B组68支,图像质量评分为(1.4±0.6)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整个扫描过程中的ED分别为(7.8±2.1)mSv和(2.3±0.3)mSv(P0.01),DLP分别为(505.1±113.5)mGycm和(225.4±29.8)mGycm(P0.01);CT冠状动脉成像增强扫描过程中的ED分别为(6.1±1.7)mSv和(1.5±0.8)mSv(P0.01),DLP分别为(480.8±121.9)mGycm和(90.2±19.2)mGycm(P0.01),CTDIvol分别为(48.1±8.9)mGy和(2.8±0.9)mGy(P0.01)。在对比剂总用量方面,A组(74±12)ml与B组(70±8)ml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应用于CABG术后随访具有可行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比较,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磁导航导引系统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3-8月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86例,43例患者透视下以磁导航系统二维模式辅助调整磁导丝尖端的弯度和推送的方向,辅助导引导丝通过病变至靶血管的远端(磁导航组),其余43例患者以常规方法体外塑形导丝尖端和弯度,透视下手动旋转、推送导引钢丝通过靶病变至靶血管的远端(常规方法组)。两组患者均予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两组患者导丝放置成功率、导丝放置时间、导丝放置X线曝光量、平均造影剂使用量。结果:(1)磁导航组41例(95.3%)患者在磁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经皮冠脉介入治疗,2例因磁导航导丝进入冠脉内膜下假腔换用常规导丝完成手术,无死亡,无心血管事件。(2)磁导航组病变通过时间、放射透视剂量均高于常规方法组,但造影剂使用量低于常规方法组。结论:磁导航导引系统在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仍需经过一个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