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 5 %~ 10 %。因梗死部位、病灶大小而症状表现各异 ,特别是大面积小脑梗死 ,形成占位效应 ,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 ,诊断困难 ,故临床易导致误诊。现对我院自 1997年 7月~ 2 0 0 1年 10月间收治经CT确诊的小脑梗死患者 2 7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对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41例中并高血压者69例(高血压组)、血压正常者72例(对照组),进行两组间多导睡眠监测(PSG)资料的比较。结果两组睡眠结构中的微觉指数、非快速眼动睡眠的1、2、3+4期和快速眼动睡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重于血压正常患者,但睡眠结构紊乱的程度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68例经头颅核磁证实的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核磁成像。结果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颅内血管低灌注、颅内主要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心脏疾病、血液性状改变等。按照血管病变范围分为皮质前型、皮质下型、皮质后型。每种类型临床表现不同。结论明确诊断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早期扩容升压,提高颅内灌注,积极治疗其动脉狭窄,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微导管超选择小脑前下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血管性突发性耳聋之疗效.方法 74例血管性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接受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手术后辅助低分子肝素(0.40 m1)和阿司匹林(100mg)抗血小板聚集,分别于治疗后第1、3、6和10天复查电测听,以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第10天时,动脉溶栓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4.21%(32/38),静脉溶栓治疗组为58.33%(2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1,P:0.014).两组溶栓治疗后不同观察时间点电测听结果比较,动脉溶栓治疗组显著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超选择经动脉予以尿激酶可能是治疗血管性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萘酚喹进行改造,以发现活性更高的抗疟药。方法用3-羟基丙胺、4-羟基丁胺、N-(2-氨基乙基)吗啉、3,5-二甲基哌啶、3,5-二甲基哌嗪替代萘酚喹特丁氨基,采用曼尼希反应与关键中间体7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ESI-MS验证。采用4日抑制法对衍生物进行体内抗疟活性评价,计算ED50。结果合成的5个萘酚喹衍生物为新化合物,均未见报道。体内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8、9、11具有抗疟活性,其中化合物9的抗疟活性较好。结论萘酚喹的特丁氨基被不同的含氮六元环取代会影响化合物的体内抗疟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吲唑嘧啶类化合物,作为潜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方法以邻乙基苯胺为原料,经硝化、磺化、环合、硝基还原、甲基化、取代等11步反应合成了5个吲唑嘧啶苯磺酰胺类衍生物,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经1H-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设计合成的5个目标化合物及其中的5个中间体均未见文献报道。该合成方法简单可行,可作为一系列吲唑嘧啶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候选化合物的合成通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外感咳嗽患儿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麻杏石甘汤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咯痰、湿啰音以及干啰音等症消失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能够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可显著加快患儿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3例明确诊断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分析,采用苯丙胺、哌醋甲酯、丙咪嗪、阿米替林治疗,并进行随访3年.结果 23例患者均有日间不能克制的短暂睡眠发作,睡眠潜伏期缩短.结论 发作性睡病是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睡眠脑电图可以早期诊断,尽早给予患者规范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按CCMD-3标准诊断为广泛性焦虑30例,服用丁螺环酮、帕罗西汀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客观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时HAMA积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或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对病情演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5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并发肺部感染前及并发肺部感染后不同时期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评分的变化.结果共收集并发肺部感染病例85例,感染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4.3±5.2)分,感染后评分为(35.6±8.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85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7人,死亡率8.23%,923例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1人,病人死亡率为3.3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并发肺部感染后明显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并发肺部感染可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