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s,VEGFR)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特异性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VEGF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是血管生成的先决条件和基础。目前广泛认为VEGFR与VEGF有高度亲和力,是VEGF发挥生理活性的介导物质,故而就VEGF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VEGF受体的结构和功能正常生理情况下,VEGF对血管生成起关键作用,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强刺激血管生成因子之一,在体内实验中,它可改变内皮细胞表达方式,促进纤维蛋白酶和间质胶原酶的表达,直接诱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 ,FLK 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5例人大肠癌组织VEGF ,FLT ,FLK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转移相关性。结果 VEGF ,FLT ,FLK 1主要表达于癌浸润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FLT表达于癌细胞膜和 (或 )细胞质 ,而FLK 1则只表达于细胞质。VEGF ,FLK 1强阳性组 ( )MVD计数增多 (P均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VEGF ,FLT ,FLK 1强阳性表达例数增多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VEGF ,FLT及FLK 1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核素显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共受体(VEGFR)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VEGFR已成为目前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和治疗研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分子靶点.放射性核素受体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能够客观、准确显示体内肿瘤组织VEGFR的分布、密度及与其配体的结合亲和力,有助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复发与转移的探测,并对临床实施针对VEGFR的肿瘤生物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5只,随机为术后8、24、72h,1、3、5、8周7个时相组每组5只,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按分组于相应时相点取骨折端标本固定,脱钱处理后行冰冻切片,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VEGF及其受体在骨折端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伤后8h-8周的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检测到VEGF的flt1受体表达,1-3周为表达的高峰期;骨折后3d-3周检测到flk1受体的强阳性表达。结论 VEGF及其flt1受体表达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flk1受体在伤后一定时间呈强阳性表达。由于VEGF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可以确定VEGF在骨折后的血管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了68例人大肠癌组织中的VEGF及KDR的定位与分布,并对血管进行染色及计数。结果显示,6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55.9%(38/68),阳性物质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KDR表达阳性率为45.6%(31/68),既可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VEGF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密切相关。VEGF表达阳性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1),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1)。结果提示,大肠癌细胞分泌的VEGF既可以旁分泌的形式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也可能存在着自分泌形式;VEGF与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是大肠癌主要的血管新生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为分子靶点指导胃癌患者临床用药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103例胃癌患者HER2及VEGF的状态,同时联合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HER2的状态,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胃癌中HER2扩增率约为11%(11/103),在阳性病例中IHC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 situ hydridization,FISH)方法的符合率为90%,具有相关性(P<0.01);②HER2的扩增与胃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否及Lauren分型相关(P<0.05);③胃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约为24%(25/103),VEGF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Lauren分型相关(P<0.05);④HER2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 HER2、VEGF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特别是分化较好的胃管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ER2及VEGF在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对了解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肺癌的持续生长、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调控因子.因此,通过对其表达、活性及效应等方面进行有效抑制而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是近年来抗肺癌治疗的新方法和手段之一.同时,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向的放射性核素显像,不仅可以显示肺癌的血管生成,而且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正确分期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乙型肝炎(HB)肝血管增生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从人肝组织提取VEGF总RNA,经RT-PCR扩增取得VEGF mRNA基因探针,对160例HB肝组织(HB组)及10例正常肝组织(对照组)的VEGF mRNA作了定位观察,同时对VEGF表达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显示,对照组VEGF mRNA阴性.HB组VEGF mRNA定位于肝窦、狄氏腔及扩张的肝窦周围肝细胞胞质;而VEGF则有胞质、膜窦、窦内皮3种形态,其表达强度、分布范围与HB分级分期、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纤维化呈同步关系,不同肝病变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组织VEGF表达增强可促进肝血管生成及肝窦毛细血管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SWD ALI)后血清及组织血管内皮乍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1(sVEGF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8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制作SWD-ALI模型),分别用于3h和6h时间点(每组7只)的观察.分别检测各组动物的肺微血管通透指数、肺湿/干重比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法榆测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的VEGF及sVEGFR-1表达,RT PCR法检测肺组织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 海水淹溺后,肺组织湿/干重比、肺微血管通透指数均增高,肺组织病理损伤重,6h时点肺组织湿/干重比略低于3h.而肺组织病理学积分仍高于3h.血清中VEGF和sVEGFR-1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损伤时间(r=0.837,r=0.761,P<0.01)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796,r=0.839,P<0.01).VEGF和sVEFR-1在肺组织及BALF中的表达均明显减低,两者mRNA的表达也明显减低,6h时有所回升.免疫组化提示VEGF在对照组大量表达,分布均匀,淹溺后表达明显减少,分布不均.结论 SWD-ALI时,VEGF和sVEGFR-1表达异常,两者变化规律一致,其水平与肺损伤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胎肝激酶(KDR/flk-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中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SABC法)方法,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检测44例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卵巢子宫内膜囊肿32份)及30份在位内膜组织(研究组)中VEGFRKDR的阳性表达率.选择40例非内异症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多数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均可检测KDR的表达,内异症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KDR相对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经周期KDR的表达,在增殖期KDR相对表达强度高于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受体KDR在内异症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有明显表达,可能VEGF受体参与内异症血管生成,促使异位病灶远处转移种植、浸润;在位内膜增殖期KDR相对表达强度高于分泌期可能与卵巢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IM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恶性间皮瘤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79例经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确诊的恶性间皮瘤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和VEGF的表达.结果 79例中女32例,男47例;发病年龄11~79岁,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生存时间5~160个月.根据组织学亚型分类:上皮细胞型51例,肉瘤样型20例,混合型8例;VEGF表达阳性者上皮细胞型26例(50.98%),肉瘤样型13例(65.00%),混合型5例(62.50%).将恶性间皮瘤根据IMD值分成两组,可见高IMD组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IMD者.相关分析表明,VEGF与IMD值呈显著正相关(P=0.02,r=0.330 2);VEGF表达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表达组(P<0.05);各组织学类型之间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MD值和VEGF表达与恶性间皮瘤的预后相关,IMD值越高提示预后越差,同时VEGF高表达也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dlial 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Flt-1,Flk-1)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处理系统,研究VEGF及其受体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的免疫反应.结果VEGF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呈弱表达,分布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EⅡ)、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及少量的肺内间质.在实验组VEGF亦表达于上述细胞并呈高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lt-1在正常对照组可分布于ATEⅡ、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呈弱表达,实验组表达于上述细胞,其表达量在14 d组达高峰,两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损伤中VEGF是肺纤维化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它的高表达ATEⅡ损害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为分子靶点指导胃癌患者临床用药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103例胃癌患者HER2及VEGF的状态,同时联合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HER2的状态,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胃癌中HER2扩增率约为11%(11/103),在阳性病例中IHC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 situ hydridization,FISH)方法的符合率为90%,具有相关性(P<0.01);②HER2的扩增与胃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否及Lauren分型相关(P<0.05);③胃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约为24%(25/103),VEGF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Lauren分型相关(P<0.05);④HER2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 HER2、VEGF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特别是分化较好的胃管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ER2及VEGF在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对了解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携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单克隆抗体的超声微泡造影剂(microbubble,MB)在评价小鼠原位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边界识别中的作用。方法:以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靶向微泡(MBv),体外鉴定其性质。建立小鼠GL261胶质瘤模型,分别注射MBv和普通微泡(MBc)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成功构建偶联抗小鼠VEGFR2单克隆抗体的MBv,造影结果表明MBv较MBc能更好地评价小鼠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肿瘤边界。结论:MBv是良好的肿瘤靶向造影剂,应用MBv可较好地实现术中评价小鼠胶质瘤血管新生,更好地辅助术中超声导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纳米粒子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l65)基因转染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VEGFl65基因质粒,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载药量、体外释放情况及粒径;培养心肌细胞,应用RT-PCR及ELISA方法观察纳米级粒子混合物为真核细胞传递基因的可行性;将纳米粒子悬浮液注射至活体家兔心肌组织内,96h后电镜观察其向心肌组织内传递基因的可行性。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87%,粒径为25~300nm;RT-PCR和ELISA结果提示纳米粒子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心肌细胞中;体内实验显示心肌细胞胞质内及胞核内可见大量被吞噬的纳米粒子。结论 纳米粒子可作为向心肌组织转运VEGF基因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和抗体,探讨VEGF在屈肌腱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兔屈肌腱损伤模型,局部应用VEGF中和抗体,分别于术后4,7,10,14,28,56 d 6个时相点取材,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应用VEGF中和抗体对肌腱粘连评分、VEGF的表达、胶原合成的影响,对比应用抗体前后的肌腱生物力学,透射电镜观察修复区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应用中和抗体后,肌腱粘连程度评分、VEGF的表达水平和肌腱的位移降低,但对胶原肌腱的断裂载荷及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 结论 VEGF可能主要是通过肌腱的外源性愈合发挥作用,局部应用VEGF中和抗体可以抑制外源性愈合,减轻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体外诱导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移植到下肢缺血的高脂血日本大耳兔体内,观测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方法:①制作高脂血兔,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用内皮细胞专业培养基(EGM-2)诱导培养EPCs,并用双荧光染色法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定。②脂质体介导携带EGFP标记的VEGF165质粒转染EPCs,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③制作兔单侧下肢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移植EPCs、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及EGM-2培养基,多种方法检测移植效果。结果:①诱导出的梭形细胞,经FITC-UEA-I和DiI-acLDL荧光双染证实为正在分化的EPCs,同时经免疫组化法证实其Flk-1和Ⅷ因子的表达。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实VEGF165转染成功,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到转染率约22.5%。③DSA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移植后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优于其他2组。结论:VEGF基因转染EPCs后能改进EPCs质量,移植后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其效果优于未转染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多抗(Flt4 PcAb)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为进一步应用Flt4 PcAb进行前哨淋巴结(SLN)的特异性定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氯胺T法对Flt4 PcAb行125I标记;将125I-Flt4 PcAb经大鼠足背皮下注射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液、腋窝淋巴结及主要脏器测量其放射性计数,经衰变校正后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观察标记物的生物学分布。结果125I-Flt4 PcAb的标记率达46.5%,放射性比活度为1.72×10^12Bq/g,放射性化学纯度达96.7%;大鼠体内分布实验显示:125I-Flt4 PcAb主要分布于腋窝淋巴结及血液中,其余脏器较低;注射后16h内腋窝淋巴结与血液单位质量的放射性比值均大于2.5。结论①应用氯胺T法可以成功标记Flt4 PcAb;②皮下注射后Flt4 PcAb的体内分布表现为淋巴结浓集;③本实验为进一步应用Flt4 PcAb进行SLN的特异性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脑组织损伤后的表达和上调起到了血管神经再生、保护和修复的作用.本文对其生物学效应、表达的规律和外源性治疗可能性等方面综述,认为应用VEGF及受体对脑损伤具有保护意义,可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脑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调节机理和作用,并探讨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与螺旋CT增强扫描特点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