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病例标本来自广州市4家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采用犬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人群血清标本于3月和10月在其中一家哨点医院按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采集,采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抑制试验检测各型流感抗体。 结果 1143份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中有95份(8.31%)分离出流感病毒(H1N1型80株,B型15株);接到暴发疫情146起,罹患率0.40%~16.97%。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全市12个区(市)均有报告且全部来自学校。人群血清抗体H3N2、B(维多利亚系)、 B(巴拿马系)型阳性率两次监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H1N1抗体10月高于3月(sup2/sup=41.94,IP/I0.05)。 结论 广州市2006年流感流行优势毒株为H1N1;暴发疫情的流行高峰出现在3-4月,以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流感监测; B型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仍有继续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人群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广州市共有1711名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重复感染病例发生率3.36%,每次感染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 05例,首次感染不同的肠道病毒后,二次感染手足口病病毒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5.233,P<0.001).结论 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实验室结果证实了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之间感染后不能形成有效的交叉保护,同一类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后是否能获得持久性特异性免疫力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广州市居民对新冠疫苗的认知、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新冠疫苗在居民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居民进行电话调查,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000份,居民新冠疫苗知晓率为83.60%(836/1 000),79.16%(547/691)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年龄≥40岁(OR = 0.524,95% CI: 0.291~0.943,P = 0.031)、未曾自费接种(OR = 1.456,95% CI: 1.030~2.059,P = 0.033)是影响居民疫苗知晓率的因素;女性(OR = 0.657,95% CI: 0.422~0.978,P = 0.038)、未曾自费接种(OR = 1.850,95% CI: 1.249~2.740,P = 0.002)是影响居民接种意愿的因素,疫苗无副作用(OR = 0.504,95% CI: 0.298~0.853,P = 0.011)和不清楚疫苗有效期(OR = 10.074,95% CI: 4.105~24.724,P = 0.031)是居民不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居民对新冠疫苗知晓度高、接种意愿强,但疫苗上市后立即接种的积极性低、认知尚匮乏,建议加强新冠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州市2005-2010年霍乱流行特征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10年共发生霍乱病例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4/10万,带菌者21例,无死亡病例,无二代病例,以暴发疫情为主(61例),感染来源主要是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优势菌株为稻叶1f(54.4%)和小川2f(40.5%),O139群也有检出。监测分离到的菌株主要来自水产品(鱼类、贝类、青蛙和甲鱼等)、腹泻病人和水体。结论加强腹泻病人和外环境的监测,掌握菌型变迁,及时发现并管理好传染源,是控制霍乱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和基因进化特点进行监测分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提供研究数据。 方法 采集2014 — 2017年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并绘制血凝素(HA)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和基因进化特点。 结果 2014 — 2017年累计检测外环境标本28 252份,检出H7N9阳性标本888份,阳性率为3.14%。 检出率2015年最低,2014年最高,分别为1.60%和3.89%。2 — 5月出现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高峰,4月检出率最高为13.00%。 测序分析结果显示,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8.6% ~ 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2.0% ~ 100%。 裂解位点分析发现,2017年外环境开始出现高致病性H7N9病毒。 进化分析发现,HA基因呈现多进化分支特点。 结论 2014 — 2017年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H7N9禽流感病毒持续存在且病毒变异较快,呈现基因多样性。 2017年外环境已发现高致病性H7N9病毒,近年病毒HA基因归属于华南分支,呈现本土化,同时监测到来源于野鸟的另一独立分支的病毒存在,提示加强本地区野鸟H7N9禽流感病毒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笼法。在广州市12区、县级市设置监测点,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0年间共捕获鼠形动物8 891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8 285只,食虫目动物60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25%;在1 185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243只,捡获蚤811只。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0.51%,总蚤指数为0.68;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自然人群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分层多级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对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各感染标志物。结果广州市自然人群HAV、HBV、HCV、HDV、HEV、HGV感染率分别为74.47%、64.10%、0.65%、0.13%、1.69%和0.65%;HAV、HBV和HEV的感染率在老城区、新城区和郊市区中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而HCV、HDV和HGV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V感染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HCV感染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HAV、HDV、HEV和HGV的感染率则无性别差异(P〉0.05);HAV、HBV、HCV、HDV、HEV、HGV最低感染年龄分别为2岁、2岁、20岁、31岁、5岁和13岁,最高感染年龄分别为90岁、86岁、46岁、67岁、74岁和71岁;HAV、HBV和HEV感染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P〈0,01和P〈0.05)。结论广州市自然人群各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其中HAV和HBV的感染率较高,HCV、HDV、HEV和HGV的感染水平则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动物禽流感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的风险,探讨禽流感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血清学研究及应急监测方法 ,对病、死禽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方法 ,检测全部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抗体,采集4个疫点环境标本检测禽流感H5核酸.结果 检测4个疫点环境标本22份,H5核酸阳性1份,序列分析与广州市2006年人禽流感病毒株A/China/GD01/2006(H5N1)的同源性为95.9%;检测疫区及周边2个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场所环境标本62份,H5核酸均阴性;采集密切接触者的血样68份、咽拭子68份,禽流感H9抗体阳性6份,H5抗体、H5核酸均阴性,医学观察7 d,未发现禽流感感染者;应急监测区报告流感样患者337例,经排查未发现可疑禽流感患者.结论 此起水禽H5N1暴发未造成扩散,也未出现人感染病例,表明此次疫情的禽流感病毒H5N1对人的传播能力尚不强,引起人群感染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广州市2009年新出现的3型登革病毒(DEN)株的E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探讨其来源及基因型.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9年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DEN,RT-PCR扩增病毒全长E基因,测序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采集的19份患者血清标本中,分离到7株3型DEN株,RT-PCR扩增后测序获得E基因序列,7株DEN3病毒E基因均由1479个碱基组成,编码493个氨基酸,基因序列未见插入或缺失,分析发现7株病毒来自两个不同的亚型:09/GZ/1081、09/GZ/1483和09/GZ/10806属于东南亚/南太平洋型,09/GZ/10616、09/GZ/11144、09/GZ/11194和09/GZ/13105属于印度次大陆型,各亚型群内毒株序列同源性较高.结论 广州市2009年DEN3为输入性,分属两个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广州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引起2008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毒株的分子生物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首先采用Real-time PCR筛选出总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再分别使用CoxA16和EV71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并对EV71毒株测序,比较序列。结果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63%,CoxA16阳性率为3.03%,EV71阳性率为2.77%,并归纳出EV71的4个代表性序列。结论广州地区今年流行的EV71毒株并未见大的变异以及毒力加强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