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常见血液学指标在评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疾病严重程度和激素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8月至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初诊NMOSD患者,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液学指标[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全血细胞计数衍生参数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E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率(MHR),以及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肌酐(CR)、尿酸(UA)、总胆红素(TB)等指标],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依据EDSS评分将NMOS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3组间一般资料及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RBC、HB、RDW、PLT、PLR、ELR、MHR、TB、CR、UA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WBC、NLR、MLR、CRP、FE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LR(OR:1.566,95%CI:1.202~2.039,P<0.05)、FER(OR:1.003,95%CI:1.000~1.005,P<0.05)是NMOS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EDSS评分与WBC、NLR、MLR、CRP、FER成正相关(r=0.238、0.454、0.339、0.301、0.362,P<0.05);病情变化ΔEDSS(ΔEDSS=治疗前EDSS-治疗后EDSS)与CR成正相关(r=0.420,P<0.05),与MLR呈负相关(r=-0.199,P<0.05).结论 NMOSD患者血液学指标NLR、FER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CR、MLR与激素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舌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连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方法,收集1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舌象等相关要素,分析其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舌象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最常见的为痰浊瘀阻68(52.3%)其次为气虚血瘀25(19.2%)、气滞血瘀16(12.3%)、气阴两虚10(7.7%)、阳气虚衰9(6.9%)、阴寒凝滞2(1.5%);舌质上出现频次最多的为暗红舌57(43.8%)舌苔上出现频次最多的为腻苔97(74.6%);而在中医证候最常见的痰浊瘀阻在舌质与舌苔上分别以暗红色34(50.0%)、腻苔60(88.8%)所占比例最大。厚苔、腻苔、干苔、淡白舌、瘀斑舌与齿痕舌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厚苔、腻苔与痰浊瘀阻呈正相关,干苔与痰浊瘀滞呈负相关,腻苔与气虚血瘀呈负相关,干苔与气阴两虚呈正相关,瘀斑舌和齿痕舌与痰浊瘀阻呈正相关,淡白色与气虚血瘀呈正相关。结论:AMI中最常见的证候前三位是痰浊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舌质中最常见的前三位为暗红舌、瘀斑舌、胖舌;舌苔中最常见的前三位为腻苔、白苔、厚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上海市金山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金山区16家监测点医院收集2014-2020年金山区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可疑饮食暴露史和疾病诊断等.描述性分析食源性疾病病例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可疑食品暴露史和病原学特...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美洲大蠊糖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美洲大蠊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溶剂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并结合综合评分的方法优选美洲大蠊糖蛋白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溶剂量,1 h/次,提取3次。结论:优化所得的提取工艺可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科学合理,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美洲大蠊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药材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为美洲大蠊的工业化生产及临床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KM 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 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美洲大蠊药材高、中、低剂量组,其中阳性组按100 mg·kg-1 灌胃给予硫普罗宁,药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6.667、3.333、1.667g·kg-1 剂量连续10 天灌胃给予药材全粉,第10 天给药后3 h,除空白组灌胃等体积水,其余各组灌胃14mL·kg-1 的56毅红星二锅头。禁食不禁水12 h,眼眶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酌-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剖取肝脏,测定肝重系数,同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 活性显著升高(P<0.01),GGT 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GGT、AST 活性明显升高(P<0.05),ALT 活性显著升高(P<0.01),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脏病理均有严重损伤。结论:美洲大蠊药材全粉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闪式与回流提取美洲大蠊总氨基酸的工艺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闪式与回流提取美洲大蠊总氨基酸的工艺。方法:以总氨基酸提取率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考察闪式与回流提取对美洲大蠊总氨基酸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采用闪式提取总氨基酸的含量与回流提取基本一致。结论:美洲大蠊总氨基酸采用闪式提取效率高、省时、节能,可推广用于动物类药材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RRD患者120例(120只患眼,120只健康眼)为研究对象,均行巩膜扣带手术,术后行全面眼科检查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在术后3d、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诊时对双眼进行OCT检查,测量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SMF)高度及光感受器内外连接(IS/OS)交界线、视网膜外界膜(ELM)等微结构改变,分析术后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其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OCT可见IS/OS与ELM层断裂,光感受器外节反光带不规则或增粗,术后IS/OS、ELM形态主要为IS/OS、ELM连续,IS/OS断裂、ELM连续,IS/OS连续、ELM断裂,IS/OS、ELM均断裂;术后2周患眼BCVA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术后3个月、6个月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前患眼SMF高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高于对侧健康眼(P0.01),术后3d、2周、1个月、3个月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术前,但仍高于对侧健康眼(P0.01),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MF高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后6个月患眼BCVA呈负相关(P0.05)。结论 OCT在RRD术后有较高应用价值,可较好评价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SMF、IS/OS、ELM等微结构,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海藻糖低温保存血小板过程中miRNA的变化.方法 收集3份来自相同血型无偿献血员的单采血小板,少量混匀后,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新鲜血小板组(22℃,100%血浆储存的新鲜血小板2h);实验组:海藻糖低温保存血小板组(10℃,70%海藻糖保存液储存5d);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两组样品进行了Small RNA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主要包括已知miRNA鉴定、miRNA差异表达分析及富集分析.结果 2组样品经Small RNA高通量测序,平均每个样品获得了11兆净读值(Clean reads),经过生物信息分析,分别获得了821个已知miRNA.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在已知的miRNA中共有460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194个miRNA表达上调,266个miRNA表达下调,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已知miRNA共44个,分别在钙离子通路、MAPK通路、凋亡路径、轴突导向等储存损伤相关路径中富集程度较高.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hsa-miR-4449、hsa-miR-1296表达显著上调(P <0.01,且差异倍数>2),hsa-miR-665表达被抑制.结论 血小板经过海藻糖低温保存后的miRNA呈现出特征性表达变化,提示miRNA活动参与了低温时海藻糖对血小板储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