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心散瘀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即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等。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上加养心散瘀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两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用量、心功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散瘀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
杨敏  姜钧文  肖蕾 《陕西中医》2019,(4):437-440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其于辽宁省康复中心体检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29例具有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以1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观察三组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探究中医体质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体质类别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郁质、痰湿质、脾虚质在AMI人群中占比较高,可能与AMI形成关系密切,但对比危险因素组与健康组,发现其中气郁质在危险因素组占比高,表明气郁质与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亦关系密切,故而,气郁质有很大可能是因为影响心血管常见危险因素而促进AMI的形成或发展;而脾虚质、痰湿质不一定影响心血管常见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其他各个方面的原因影响AMI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舌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连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方法,收集1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舌象等相关要素,分析其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舌象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最常见的为痰浊瘀阻68(52.3%)其次为气虚血瘀25(19.2%)、气滞血瘀16(12.3%)、气阴两虚10(7.7%)、阳气虚衰9(6.9%)、阴寒凝滞2(1.5%);舌质上出现频次最多的为暗红舌57(43.8%)舌苔上出现频次最多的为腻苔97(74.6%);而在中医证候最常见的痰浊瘀阻在舌质与舌苔上分别以暗红色34(50.0%)、腻苔60(88.8%)所占比例最大。厚苔、腻苔、干苔、淡白舌、瘀斑舌与齿痕舌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厚苔、腻苔与痰浊瘀阻呈正相关,干苔与痰浊瘀滞呈负相关,腻苔与气虚血瘀呈负相关,干苔与气阴两虚呈正相关,瘀斑舌和齿痕舌与痰浊瘀阻呈正相关,淡白色与气虚血瘀呈正相关。结论:AMI中最常见的证候前三位是痰浊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舌质中最常见的前三位为暗红舌、瘀斑舌、胖舌;舌苔中最常见的前三位为腻苔、白苔、厚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肝活血汤联合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炎症因子及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 (ET-1)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观察组加用平肝活血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浆ADM、ET-1水平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d SBP、d DBP、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血浆ADM、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平肝活血汤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ADM、ET-1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取不同抗栓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NSTEMI合并永久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29例,出院后给予不同的抗栓策略分为4组,A组41例: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B组31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C组35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C组35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D组22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D组22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对出血和主要心脏复合终点(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栓塞)随访1年,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D组病死率分别为12.2%、16.1%、14.3%、9.1%。观察1年,8.5%因出血再次入院,20.2%因主要心脏事件再次入院,各组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无统计学差异,但与B组比较,D组出血风险最高(HR=1.267,95%CI:0.3402.5)+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对出血和主要心脏复合终点(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栓塞)随访1年,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D组病死率分别为12.2%、16.1%、14.3%、9.1%。观察1年,8.5%因出血再次入院,20.2%因主要心脏事件再次入院,各组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无统计学差异,但与B组比较,D组出血风险最高(HR=1.267,95%CI:0.3404.718,P=0.25)。C组有低风险趋势(HR=0.911,95%CI:0.3194.718,P=0.25)。C组有低风险趋势(HR=0.911,95%CI:0.3192.597,P=0.37)。结论随着抗栓力度的增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相对出血的风险加大,华法林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主要心脏复合终点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引起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19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2例、永久性房颤组60例和非房颤组82例(对照组);记录3组性别、年龄、家族史、目前用药情况、超声心动图以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3组年龄、β受体阻滞剂应用、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左心房内径、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与房颤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房颤与血尿酸独立相关(OR=3.096,95%CI:1.249~7.677,P=0.015),阵发性房颤与血尿酸无明显相关性(OR=0.932,95%CI:0.355~2.444,P=0.886)。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是永久性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2岁.因周身乏力1年,加重伴心慌胸痛11d,于2006年10月31日入住我院,诊断为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②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③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注射液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钠40 mg,1次/d,静脉滴注7 d治疗。比较2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3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生率,治疗前后前列腺素(E2)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率为6.67%优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E2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随访3个月2组均无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泮托拉唑钠注射液可以促进前列腺素E2合成和分泌,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占AMI的1%~2%,是罕见、严重的并发症,VSR患者病情危重,自然预后极差,占AMI后早期死亡的5%。Ledakowicz-Polak等[1]研究发现,AMI成功PCI后,0.71%并发VSR,AMI并发VSR往往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治疗困难,且死亡率极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84年Doughterty等人首次报道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以来,舒张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约1/3为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或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简称DHF),单纯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由于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的升高而导致的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