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动态心电图对4255例患者行Holter监测,对其心律失常情况分析,其中男2645例,女1610 例,年龄16~83岁,平均47.5岁,分为三个年龄组:≤40年者1408例,其中男763例,女645例;41~64岁者 2049例,其中男1261例,女788例;≥65岁年龄组798例,其中男621例,女177例。结果在各种心律失常中 以过早搏动发生率最高,尤以室性过早搏动和房性过早搏动最多见。三个年龄组发生室性过早搏动机率分别为:≤ 40岁年龄组36.86%,41~64岁年龄组52.92%,≥65岁年龄组32.34%;房性过早搏动在三个年龄组依次为 38.07%、46.02%、36.34%;交界区性早搏分别为2.41%、1.71%、5.27%;而其它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提示心律失常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各种心律失常机率不同,这主要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及内外环境对机体影响有关。明确不同年龄段心律失常特点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21是FGF家族新成员,是一种代谢调节因子,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如脂质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缺血,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本文重点概述FGF21在糖脂代谢和心血管方面的作用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36(soluble CD36,sCD36)、尿酸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 176例T2DM患者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未合并NAFLD组56例,合并轻度NAFLD组45例,合并中重度NAFLD组75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血清sCD36、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γ-G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sCD36、尿酸与TG、GPT、GOT等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轻度NAFLD组、合并中重度NAFLD组体质量指数[(25.98±0.44)、(27.99±0.40)kg/m2],腰围[(92.47±0.90)、(97.12±0.84)cm],血清TG[(2.01±0.10)、(2.56±0.19)mmol/L]、TC[(4.38±0.15)、(4.46±0.11)mmol/L]、LDL-C[(2.11±0.11)、(2.24±0.09)mmol/L]、GOT[(21.76±1.16)、(24.36±1.22)u/L]、GPT[(25.71±1.79)、(31.04±1.47)u/L]、糖化血红蛋白[(8.99±0.25)%、(9.43±0.18)%]、空腹血糖[(10.22±0.48)、(10.54±0.36)mmol/L]、空腹C肽[(1.72±0.12)、(2.17±0.10)μg/L]、餐后2hC肽[(4.32±0.37)、(5.63±0.30)μg/L]、sCD36[(4.34±0.21)、(7.25±0.23)μg/L]、尿酸[(285.70±12.21)、(313.68±8.45)μg/L]水平均高于未合并NAFLD组[(24.24±0.36)kg/m2、(87.75±0.97)cm、(1.30±0.07)mmol/L、(4.05±0.10)mmol/L、(2.02±0.08)mmol/L、(19.75±0.96)u/L、(20.11±1.14)u/L、(8.53±0.19)%、(9.03±0.39)mmol/L、(1.57±0.09)μg/L、(3.64±0.28)μg/L、(2.31±0.11)μg/L、(266.34±8.94)μg/L](P0.05),HDL-C[(0.85±0.03)、(0.84±0.02)mmol/L]水平均低于未合并NAFLD组[(0.96±0.03)mmol/L](P0.05);合并中重度NAFLD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清TG、TC、LDL-C、GOT、GPT、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sCD36、尿酸水平均高于合并轻度NAFLD组(P0.05),HDL-C水平低于合并轻度NAFLD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36、尿酸均与体质量指数、腰围,血清TG、GOT、GPT、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且血清sCD36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36≥3.26μg/L(OR=6.103,95%CI:3.319~11.221,P=0.001)、尿酸≥279.15μg/L(OR=1.007,95%CI:1.002~1.012,P=0.003)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CD36及尿酸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诱导患者血脂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TRP13)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150例患者,根据是否诊断UAP和T2DM分为UAP+T2DM组(n=50)、UAP组(n=50)和T2DM组(n=50),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n=50)。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的血清CTRP13浓度和晨尿UACR水平。比较各组间的一般资料及CTRP13和UACR水平的差异,分析UAP+T2DM组CTRP13和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使用倒数f[CTRP13(ng/L)]=1/[CTRP13(ng/L)]转换CTRP13(ng/L),用ROC曲线分析f(CTRP13)和UACR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UAP+T2DM的预测效能。结果 血清CTRP13水平在UAP+T2DM组最低,T2DM组和UAP组次之,对照组水平最高(P<0.05);UACR水平在UAP+T2DM组最高,UAP组和T2DM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5)。UAP+T2DM组Gensini评分高于UAP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UAP+T2DM组,血清CTRP13水平与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均P<0.05);UACR与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显示,f(CTRP13)、UACR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预测UAP合并T2D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5%CI:0.759~0.882)、0.846(95%CI:0.786~0.905)和0.876(95%CI:0.820~0.931),其灵敏度分别为88%、82%和86%,其特异度分别为64%、80%和77.3%。结论 CTRP13和UACR不仅可作为UAP合并T2DM患者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还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对UAP合并T2DM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天内)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连续入选ACS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20 mg组37例、10mg组37例;对照组36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 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测定三组入院时、入院后4周、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变化。随访近期内(2个月)发生心性事件。结果:(1)ACS住院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且20 mg作用优于10mg。这种益处早在治疗4周后即可见,8周时更为明显。治疗4周后TC、LDL-C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且随访期间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ACS患者住院后尽早(24~48 h内)开始积极的降脂治疗有益于降低近期心性事件的发生。结论: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 h)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降低炎症因子,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改善及血脑钠肽( BNP )水平和血常规指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红细胞压积( HCT)、血小板压积( PCT)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及血BNP 水平和血常规指标RDW、HCT、PCT的变化。结果:参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且治疗后血 BNP、RDW、HCT、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血BNP 及RDW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降低血BNP、RDW、HCT、PCT水平,可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项选择。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瑞田  王伟民 《临床荟萃》2002,17(21):1300-130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 ,其基本原理为通过股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1~ 2cm的降主动脉处放置一个体积约 38~ 4 0ml的长球囊 ,主动脉瓣关闭后 ,球囊被触发膨胀 ,导致主动脉舒张压增高 ,使心输出量和舒张期冠脉灌注增加。在收缩期结束前被抽瘪 ,使左室的后负荷降低 ,心脏做功降低 ,心肌耗氧量降低。随着国内外介入治疗进展 ,IABP应用日益增多 ,对其研究及应用进展现综述如下。1 IABP应用时机Christenson等[1] 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6 0例高危患者 (符合以下 2个或 3个标准 :左…  相似文献   
10.
近年病毒性心肌炎有增多趋势,据报道在病毒感染流行期中约5%病人发生心肌炎,而对于心肌炎的诊断,因无特异性指标往往诊断比较困难;而心律失常是临床一种常见疾患。本文就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的病毒性心肌炎与不明原因心律失常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