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报道并分析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5例肿瘤患者高位截肢的下肢标本,冲洗和灌注后,剥离体被组织摄X线片,观察腓肠神经营养动脉链内、腓动脉穿支间及这些穿支与动脉链间的真性吻合连接。临床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创面52例。 结果 标本观察发现,腓肠神经营养动脉链内从踝间线至腘窝横纹、腓动脉远端2~3个穿支间及这些穿支与动脉链间均通过真性吻合连接。临床研究中皮瓣成活42例;部分坏死10例,予以1例Ⅱ期缝合、8例植皮、1例局部皮瓣转位后残留创面愈合。 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链内、腓动脉远端2~3个穿支间及这些穿支与动脉链间的真性吻合连接,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存活长度较长的血管解剖学基础,该皮瓣是修复前足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意义。方法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38例,了解术后内固定及疼痛情况变化。结果 38例患者均得到6~24个月随访。术后0周至末次随访时R值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蛋白199(CA199)、α—L-岩藻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和CA199;采用速率法检测AFU;用酶法检测γ-GT。结果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4.12%.显著高于单项AFP阳性率68.62%(P〈0.01)。结论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特别是单项AFP检测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位置对皮瓣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5月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病例资料,共153位患者157例皮瓣.将小腿后面从外踝尖至腘窝横纹等分为9个区,从下至上依次为第1至第9区.皮瓣分为成活组(包括完全成活、远端表皮坏死和伤口裂开的皮瓣)和部分坏死组;根据皮瓣近端位置,将皮瓣分为近端不超过第6区(A组)、位于第7区(B组)、第8区(C组)和第9区即小腿上1/9区段(D组)4个组.皮瓣采用顺逆结合法切取.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125例;远端表皮坏死8例,远端伤口裂开6例;远端部分坏死18例(11.5%).A、B、C和D组皮瓣部分坏死率分别为0(0/19)、2.3%(1/44)、11.3%(7/62)和31.3%(10/32),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皮瓣部分坏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部分坏死率:D组高于C组(P=0.012)、近端位于小腿下7/9区域的皮瓣(1.6%,1/63)低于小腿上2/9区域的皮瓣(18.1%,17/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不超过小腿下7/9与上2/9交界线时,皮瓣成活可靠;皮瓣近端位于小腿上1/9区段时,皮瓣部分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压力测试后血液中缺血修饰清蛋白(IMA)的水平.方法 选取该院49例1周内出现胸痛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单车运动压力测试,采集开始运动测试时的血液样本测试IMA作为基线水平,5 min后再次采样测试IMA水平.结果 49例患者中,有25例(冠状动脉疾病组)有冠状动脉狭窄,另外24例(非冠状动脉疾病组)无冠状动脉狭窄.而IMA水平在基线水平与运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基线水平分别为(70.7±7.2)U/mL、(72.5±6.4)U/mL,而运动后水平分别为(74.1±5.1)U/mL、(75.8±6.8)U/mL,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对比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后IMA水平变化值两组分别为(5.4±3.5)U/mL、(4.7±7.6)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阳性组(16例)与心电图阴性组(33例)IMA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在运动测试中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联合口腔颌面外科,行前臂皮瓣10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腓骨皮瓣2例,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皮肤软组织及下颌骨缺损.结果 术后1例舌癌病例死亡.其余病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并获2.O个月~1.5年的随访.修复舌癌根治术后舌部缺损的病例中,发音较好6例,口齿欠清2例,均可正常进食;4例颊癌病例,术后均感外观较满意,吞咽、咀嚼无明显影响;3例牙龈癌根治术后.效果较好:2例下颌骨肿瘤病例,骨折端已愈合,已行种植牙,患者对外观较满意.结论 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皮瓣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基本能够满足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组织缺损的修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伸肌间室支持带上动脉(the first and second intercompartmental supraretinacular artery,1,2 ICSRA)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收集47例正常人腕关节CT数据,分别测量桡骨茎突尖端到舟骨长轴近极及远极距离,并与1,2 ICRSA血管蒂的长度进行对比,分析1,2 ICSRA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可行性。对23例舟骨骨不连患者实施1,2 ICSRA桡骨瓣结合Herbert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局部症状和功能。 结果 桡骨茎突尖端到舟骨长轴近极和远极距离分别为(15.66±1.89)mm和(17.07±1.60)mm,均小于1,2 ICSRA血管蒂长度。23例患者术后舟骨均获得愈合;随访时间(51.08±11.30)月,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感消失,2例患者重体力劳动时有轻微疼痛,但症状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Cooney腕关节评分优20例,良3例,从术前(62.39±7.21)分提高至术后(92.39±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13,P=0)。 结论 1,2 ICSRA桡骨瓣长度足以覆盖舟骨任何部位,该方法治疗舟骨骨不连具备可行性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6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初步的进展。皮瓣手术的失败是其主要的并发症,对于如何减少这种并发症和了解皮瓣的血供特点及切取范围,人体皮瓣解剖学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体解剖无法模拟临床应用时皮瓣在活体的生理状态。因此,皮瓣的很多研究是在动物模型中完成的。自1988年Kroll报道穿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来~[1],穿支皮瓣逐渐在临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4 cm~20 cm×15 cm,皮瓣的切取采用先显露穿支血管后游离皮瓣的方法.[结果] 本组58例皮瓣中,46例完全存活,12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经术后1~34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较满意,感染控制且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行走功能好.[结论]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创面具有血运丰富,成活面积大,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可重建保护性感觉的优点,大部分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用该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0.
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合并空腔形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5月,行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男8例,女2例;年龄5~70岁,中位年龄29.5岁.皮肤软组织缺损位于后足跟、跟底7例,外踝及跟外侧2例,小腿下1/3段及踝后区l例.缺损范围8cm×6cm~11cm×11cm.伤后9~42d进行手术.术中皮瓣切取范围10.0cm×8.0cm~13.0cm×12.5cm,所带筋膜皮下组织瓣范围7.0cm×1.5cm~8.0cm×5.0cm.供区行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8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无感染;远端1cm表浅坏死及内侧部分坏死各l例,对症处理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10例获随访1~13个月.皮瓣外观较满意,感染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结论 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容易控制创面感染,保留足跟负重面功能的优点,适于修复有空腔形成的足跟部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