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SAP患者SIRS期胃内pH值变化的临床意义及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间,发病时间≤48h的108例SAP患者,采用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变化,观测SAP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72h平均胃内pH值>4、>6的时点数变化,并与APACHEⅡ评分及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比较.将入院时pH值≤4的74例患者分为PPI持续(A组)和间断(B组)静脉输注两组,观察其胃内pH值的变化及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结果 108例患者入院时平均胃内pH值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33,P<0.05).pH值≤4与>4的患者分别占68.52%与31.48%,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别有12例与1例,差异显著(X2=3.8774,P=0.0489).应用PPI后0~24 h,A、B组平均胃内pH值分别为5.24±0.83与4.79±0.89,24~48 h时分别为6.21±1.45与5.56±1.22,差异显著(t=2.2067、2.0888,P=0.0305、0.0403),而48~72 h时分别为6.42±1.18、5.98±1.05, 差异无意义(t=1.6884、P=0.0957).72h内,A、B组胃内pH值>4的时点数分别为29.22±2.38、27.97±2.92,无显著差异(t=1.9590,P=0.0540),而>6的时点数分别为25.66±4.98、20.32±3.72,差异显著(t=5.2828,P=0.0000).两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别为1例与11例(X2=5.7220,P=0.0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患者早期胃内pH值的高低与病情严重度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性高度相关,静脉持续输注PPI能更迅速地提高胃内pH值,并能有效维持高pH值状态,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我中心近年来对胰头部良性病变实施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实施了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术后近期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死亡0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十二指肠瘘1例,胆瘘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平均手术时间约4h,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6d。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通过保留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后支及其血管弓,仅在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后壁残留少许胰腺组织,手术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该改良术式可以作为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的重要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扩大淋巴结清扫(ELND) 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因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扩大淋巴结清扫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6~57岁,平均47.8岁。结果 21例中属Ⅰ、ⅡA、ⅡB及Ⅲ期者分别为3例(14.3%)、9例(42.9%)、8例(38.1%)和1例(4.8%)。R0切除者 18例(85.7%),R1切除者3例。切除淋巴结总数为14~43枚,平均为27.4枚;有淋巴结浸润者10例(47.6%)。平均手术时间为6.8 h (5~8.5 h),术中输血平均为5.6 U (3~8 U)。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5例(23.8%) 术后发生并发症;胰瘘3例(14.3%),胆汁漏 1例(4.8%),腹腔出血1例(4.8%),消化道出血1例(4.8%),顽固性腹泻2例(9.5%)。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6例(28.6%)、10例(47.6%)和5例(23.8%)。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1、2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38.1%和19.0%。结论 对可切除胰头癌选择性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有利于提高根治切除的比例及改善患者预后,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因重症急性胰腺炎行引流手术且术后合并胰腺感染患者的细菌学及药敏报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4月间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腹腔引流物标本,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76株细菌,检出率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2.3%)、铜绿假单胞菌(10.9%)、金黄色葡萄球菌(9.4%)、其他葡萄球菌(9.4%)、D群链球菌(9.4%)、粪肠球菌(8.7%)、大肠埃希菌(8.7%)、表皮葡萄球菌(6.5%)、肺炎克雷伯菌(4.3%)、屎肠球菌(4.3%)。药敏分析及耐药试验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耐药严重,对于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尚保持了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仅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其存在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患者,大部分菌株广泛耐药,临床上应依据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不断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不同血滤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及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单次短时血滤 (SSVVH )、间断短时血滤 (IS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将APACHEII评分≥ 14分和出现液体负平衡作为血滤(HF)重要的适应证和最终停滤指征之一。对符合指征的 5 6例SAP患者SSVVH (SS组 ,17例 )、ISVVH (IS组 ,19例 ) ,另 2 0例作对照 (N组 )。观察各时点的APACHEII评分、BalthazarCT积分及TNF α、IL 6、IL 8、IL 1ra、IL 2、IL 10的血浆水平。结果 入组 4d起 ,IS、SS组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N组 ,分别为 (6.1± 1.6)、(9.5± 2 .4)和 (12 .6± 3 .2 )分 ,组间P均 <0 .0 5。入组 2周 ,IS、SS和N组BalthazarCT积分分别为 (5 .1± 0 .8)、(5 .3± 1.1)和 (8.1± 1.3 )分。HF组TNF α、IL 6水平在第 4、10天较N组低 ,IS组最低 ,组间P均 <0 .0 5 ,第 10天的IL 2、IL 10较N组高 (P <0 .0 5 ) ,促抗炎细胞因子比值明显高于N组。IS、SS、N组中转手术分别为 0、1、1例 ,死亡为 0、2、3例。结论 HF治疗SAP有较好疗效 ,且ISVVH优于SSVVH。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断短时血滤 (ISVVH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APACHEII评分≥ 14分和出现液体负平衡分别作为血滤 (HF)重要的适应证和最终停滤指征之一 ,对符合指征的 61例患者 ,行ISVVH治疗 3 1例 (IS组 ) ,未行HF的 3 0例作对比(N组 )。观察APACHEII评分 ,血浆降钙素原 (PCT)水平 ,外周血CD3 、CD3 CD4 、CD3 CD8 淋巴细胞计数、CD4 /CD8 比值 ,HLA -DR CD14 细胞占CD14 细胞的比例和相关预后指标。结果 入组后第 4和第 10天 ,IS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N组 ,P <0 .0 5。入组后第 7和第 14天 ,反映免疫功能的指标外周血CD3 淋巴细胞计数、CD4 /CD8 比值 ,HLA -DR CD14 /CD14 比例均高于N组 ,P <0 .0 5。同时 ,细菌感染标志物PCT半定量低于N组 ,P <0 .0 5 ;感染所致严重并发症率亦有下降趋势。结论 SAP早期ISVVH治疗有利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控制病情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腹腔室隔综合征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1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孙家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普外学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定义是:腹壁.盆腔、膈和后腹膜受到持续高压(持续时间〉6h),引起腹内内脏和相关的腹外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损害,减压可以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尤其是暴发性胰腺炎时,腹腔炎症反应较重,出现严重的脏器、腹膜水肿和渗出,多会发生ACS,其并非SAP所特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空腹高血糖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01—2018-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133例AP且无糖尿病(DM)病史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按照不同性别、年龄、AP临床分型、病因、CT指数评分(CISI)等分组,χ2检验分析各组临床因素与空腹高血糖(FPG≥6.1mmol/L)发生率的关系,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高血糖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P临床分型(χ2=5.494,P=0.019)和CTSI(χ2=6.236,P=0.013)与AP患者空腹高血糖相关(P<0.05)。CTSI≥6分(P=0.015,OR=2.920,95%Cl=1.234—6.905)为AP患者空腹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分型中重症+重症及CTSI≥6分的AP患者易发生空腹高血糖,尤其CTSI≥6分是AP后空腹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9(IL-19)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水平的时相变化,探讨HMGBl在SAP病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胰管逆行灌注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8)、假手术组(Sham组,n=8)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80)。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动物血清TNF-α、IL-1β。用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HMGBl水平。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在建模后迅速升高,约在4~6h达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在建模12h即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一直维持至24和48h。SAP组大鼠血清HMGB1水平在建模后12h开始有明显升高,至24和4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SAP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