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假结核耶尔森菌侵染素(invasin)羧基端397个氨基酸(Inv397)对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以评价其作为DNA疫苗佐剂的效果。方法利用PCR扩增Inv397编码基因(inv397),分别构建编码猪丹毒丝菌表面抗原氨基端蛋白(spaA-N)和Inv397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paA-N,pcDNA3.1-spaA-N-inv397。同时构建重组载体pET-30a-inv397,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经过Ni Sepharose 6 Fast Flow亲和层析纯化重组Inv397蛋白。将纯化后重组Inv397蛋白与包含spaA-N的重组真核质粒滴鼻免疫ICR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细胞增殖实验分析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Inv397蛋白与spaA-N重组质粒滴鼻免疫组的血清spaA-N特异性IgG水平明显高于spaA-N其它对照组(P<0.01),且T细胞增殖水平也高于其他各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Inv397蛋白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增强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DNA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196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陕西省1960~2004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季节前移;高发地区为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安康市;发病者中<15岁占80.68%,发病者多数在农村。结论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是降低陕西省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2000~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状况 ,以加速控制麻疹 ,对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比 1997~ 1999年上升了 6 5 7%。病例分布广泛 ,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的麻疹发病水平。 3~ 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 ,0~ 2岁和 6~ 8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 ,2 5 %的麻疹病例未接种麻疹疫苗 (MV) ,2 4 %的病例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MV的初种和复种需加强 ,同时要在全省范围开展一定年龄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调整现行MV的免疫程序 ,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1999~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新生儿破伤风 (NT)的发生原因 ,对陕西省 1999~ 2 0 0 2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NT发病率波动在 0 11‰~ 0 18‰ ,发病率≥ 1‰的县有 2~ 8个 ,病死率为 10 4 %~ 2 6 7%,居甲、乙类传染病 2~ 4位。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以男性为多 ,发病日龄平均 6d。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 82 5 %~ 95 1%,其中接生员未接受过培训的占 4 2 1%~ 4 8 2 %;所有母亲几乎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 (TT)。在实施消除NT中 ,陕西省工作重点在商洛、安康等市的 18个县。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 ,去卫生条件好的医院分娩 ,对高危人群接种TT ,加强新法接生培训 ,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提高医务人员NT报告意识和流行病监测人员的责任心 ,是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2005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宝鸡、渭南3个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监测,了解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M;由监测医院报告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个案调查。结果398例病例中,乙脑IgM阳性病例76例,占19.10%。在发病7 d内、7 d后采集的血标本、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26.24%,18.18%和20.59%,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7 d内与7 d后采集的血标本与脑脊液检测结果一致率分别为86.67%和80.00%。病毒性脑炎发病6~9月较高,与乙脑IgM阳性病例时间分布基本一致,11月病毒性脑炎病例出现一个小高峰;病毒性脑炎病例中15岁以下占73.62%,乙脑IgM阳性病例中0~5岁最高占36.84%,其他病毒性脑炎5~10岁组最高占40.68%;乙脑IgM阳性病例中散居儿童和农民占比例较高为71.05%,其他病毒性脑炎学生占比例较高为56.83%;未接种及接种史不详在乙脑IgM阳性病例中占76.31%;出院时转归,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脑治愈比例分别为67.11%,83.23%,病死率分别为9.21%,3.11%。结论乙脑病例在发病7 d内和7 d后采血进行IgM检测对乙脑诊断均有意义。应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在作好儿童乙脑防治的同时,加强对成人乙脑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接种乙肝疫苗(HepB)15年后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变动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人群2 22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调查人群HBsAg、抗-HBs、抗-HBc标化阳性率分别为3.50%、48.51%、24.45%,HBV标化感染率为37.58%。HepB接种率为50.09%,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1.62%)及HBV感染率(8.80%)低于未接种人群(4.05%、50.00%)。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15岁以上人群,而抗-HBs阳性率、HepB接种率高于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较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别下降54.78%、31.86%,抗-HBs阳性率上升60.79%。HBV感染率农村(33.33%)高于城市(24.17%),HepB接种率城市(88.61%)高于农村(75.96%)。结论陕西省实施HepB接种15年后,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特点。 方法:以120名20~40岁初次单胎妊娠的孕32周孕妇为实验组,120名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 结果:实验组血清OC、β-CTX在20~25岁段最高(χ2=15.61~23.42,P均<0.01)、31~35岁段最低(χ2=19.01~23.97,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OC在20~25岁段升高(U=256.00,P<0.01),其他年龄段则降低(U=4.00~223.00,P均<0.01);而β-CTX在31~35岁段降低(U=145.50,P<0.01),其他各年龄段均升高(U=38.00~220.05,P均<0.01)。 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表现不同,25岁前妊娠孕妇的骨代谢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黄龙县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暴发的特征和原因,为今后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暴发疫情的腮腺炎病例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1月7日至8月17日,黄龙县共发生腮腺炎171例,发病率为0.35%。1-4月散在发病,5月中旬为发病高峰(60例,占35.09%);10~14岁为高发年龄(80例,占46.78%),成人也有病例发生;所有病例均无腮腺炎疫苗免疫史;经过及时采取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该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控制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期妊娠引产的方法很多 ,但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血等并发症 ,为避免上述弊端 ,我们在中期妊娠钳刮术中联合应用异内酚和米索 ,经 76例观察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孕 12~ 16周 ,要求终上妊娠的孕妇共 2 5 6例。随机分为三组 ,A组 76例 ,B组 80例 ,C组 10 0例。年龄 19~45岁。初孕妇 135例 ,经产妇 12 1例。方法 :1A组 :于术前 2~ 3小时空腹顿服米索 6 0 0μg,至孕妇出现明显下腹坠痛或 (和 )阴道出血略多后静注芬太尼2 μg/ kg,1~ 3分钟后静注异丙酚 2~ 2 .5 mg/ kg,待患者意识及睫毛反射消失、会阴肌肉松弛即开始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