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龙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子俊  黄松柏  王启仪 《广东医学》2000,21(10):894-895
目的 探讨金龙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症状积分法,观察比较金龙汤组与吗叮啉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服用金龙汤前、后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的变化。结果 金龙汤症状改善和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吗丁啉组(P〈0.01)。金龙汤组服药后血浆胃动素水平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金龙汤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剂,疗效优于临床常用西药吗丁  相似文献   
3.
吗丁啉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它作用于胃的多巴胺受体和阻断化学受体促发区的功能,促进胃动力,改善胃窦和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是较强的止吐药物。以前,有关于吗丁啉对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作用的研究,结论的分歧。这些研究仅是使用针剂和片剂,而针剂后来被证实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现已淘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hVEGF)基因促使血管内支架处内皮细胞生长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方法 将 phVEGF基因局部涂布于由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血管内支架上 ,采用介入方法经颈静脉插管至 6只狗的右肝静脉 ,同时以置入裸支架为对照组。结果 支架置入后第 1周 ,在转染 phVEGF基因组局部血管组织内 ,RT PCR法检测到 phVEGF的表达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发出黄绿色荧光 ;扫描电镜显示支架腔内皮分化程度较对照组高。置入后第 8周 ,转染 phVEGF基因组 (n =6 )血管造影显示支架通畅 ,而对照组 (n =5 )则均发生再狭窄 ;支架端肝静脉血管平均新生内膜厚度 ,平均新生内膜面积 ,百分狭窄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0 .16 7± 0 .10 3)mm比 (1.96 5± 0 .72 5 )mm ,(2 .5 6 8± 1.5 2 6 )mm2 比 (17.5 96± 7.939)mm2 ,(11.46 2± 5 .42 3) %比 (6 8.5 0 5± 2 4.0 0 3) %,P <0 .0 5 ];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 (PLI)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0 .0 30± 0 .0 0 2 )比 (0 .0 42± 0 .0 0 3) ,P <0 .0 5 ) ]。结论 phVEGF基因涂布支架可加速支架内皮化的形成 ,进而抑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和内膜增殖引起的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研究多集中在与临床症状相关的机制方面,而对于FD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较少,仅限于少数基因.现就FD与基因多态性作一综述. 一、G蛋白β3亚基(G protein β3 subunit,GNB3)C825T基因 G蛋白作为一个重要的第二信使物质,是多种重要神经递质、肽类激素、炎性反应趋化因子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通路中关键的信号传递分子,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的功能改变对细胞内信号转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正常生物体的一系列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行冠脉CT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同时行肝脏超声,体格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测。其中合并NAFLD者57例作为观察组,不合并NAFLD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心病(CHD,一支或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发生率,非钙化及钙化斑块发生率,代谢综合征(MS)及其具体组分的发生率,以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其后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评价NAFLD在其中的地位。结果NAFLD组冠脉狭窄达CHD标准者,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53%vs13%(P〈0.01),44%VS27%(P〈0.05),53%vs34%(P〈0.05);MS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高(49%vs19%,P〈0.01),有明显差异的具体指标包括HOMA—IR(3.06vs2.75,P〈0.05),BMI(32.1vs27.5,P〈0.05),TRIG(5.62vs4.28,P〈0.01),ALT(47.2vs34.6,P〈0.01),HS—CRP(12.02vs6.46,P〈0.01);对CHD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NAFLD,MS,TRIG,CRP,ALT(OR分别为31.21,14.02,2.54,1.85,1.08)。结论在冠脉CT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中,NAFLD患者的冠脉病变比非NAFLD患者更严重及活动度更高,一方面表现为更易伴发影响冠脉病变的疾病及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NAFLD仍对冠脉病变有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胃肠动力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93例腹泻型IBS(IBS-D)、36例便秘型IBS(IB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查,对各组的口盲传输时间( OCTT)、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SIBO)发生率、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率、焦虑抑郁评分、体质指数(BM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D、IBS-C及对照组的平均OCTT分别为(86.2±35.3)min、(143.3±36.0) min、(105.0±31.3)min;IBS-D组的平均OCTT明显快于IBS-C组(t=-4.56,P<0.01)及对照组(t=-2.54, P=0.014<0.05),IBS-C组的平均OCTT相比对照组(t=2.08,P=0.047<0.05)明显减慢;相比对照组,IBS-D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χ2=7.07,P=0.008<0.05)、平均BMI( t=3.70,P<0.01)、SIBO发生率(χ2=7.72,P=0.005<0.01)明显升高。结论 IBS-D、IBS-C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动力异常。焦虑抑郁状态、SIBO、BMI异常升高与IBS-D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9.
1994年12月~1998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大肠息肉的103例患者行内镜下电切治疗,旨在了解大肠息肉发生的部位,与年龄的关系,恶变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经内镜行息肉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4年12月~1998年6月我院...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18例次,其中脑梗塞11例,震颤麻痹2例,脑出血、肺动脉栓塞、脑缺血昏迷、食管气管瘘及呼衰各1例,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带管出院8例,后经口进食而拔管5例,死亡4例,管脱出1例。认为该方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胃造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