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地西他滨(DAC)对p16INK4a(p16)和维甲酸受体β(RARβ)的DNA甲基化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2药联合对U937细胞和老年初发急性骨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16和RARβ的表达,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p16和RARβ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应用WST-1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TRA联合DAC对U937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对分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ATRA联合DAC可以诱导DNA去甲基化,增强p16和RARβ的基因表达;2药联合导致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分化、凋亡和周期阻滞;此外,对于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老年AML患者,ATRA联合DAC联合方案在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伴随着p16和RARβ表达水平的上调,以及骨髓原始细胞的减少,且患者显示良好的耐受性。结论:ATRA联合DAC方案,作为诱导分化和去甲基化的联合治疗策略,具有抗AML作用潜能,有助于优化老年AML治疗策略和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参数和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小板参数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2例HSP患儿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免疫球蛋白测定,并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HSP无肾损害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LT、IgG、IgM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V、PDW、IgA均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SP伴肾损害即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与HSP无肾损害患儿相比PLT明显降低,而MPV、PDW、IgA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与HSP发病和肾脏是否损害及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全身照射(TBI)和环磷酰胺(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探索新的手段。以(BALB/c×C57BL/6)F1雌性小鼠(H-2d/b)为受鼠,于第0天接受亚致死量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总剂量为4Gy,第1天接种P388D1白血病细胞,第2天输注由C57BL/6雄性小鼠(H-2b)为供鼠提供的MHC不匹配的供者脾淋巴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第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200mg/kg或再次TBI9G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第7天输注(BALB/c×C57BL/6)F1雄性小鼠(H-2d/b)提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结果显示:以CY和TBI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组的小鼠无白血病和GVHD的发生,生存期超过了210天,于移植后第21天出现完全供者嵌合,然后嵌合率下降,第90天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对照组的小鼠出现了白血病和GVHD,出血、感染明显,生存期短,为20-36天(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前输注不相匹配的供者脾细胞诱导GVL效应,然后再通过TBI和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肝静脉阻塞病(V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理基础是预处理毒性引起肝脏内肝小叶3区内的血窦内皮细胞以及肝细胞损害所致。在本文中作者对这一并发症的防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氨磷汀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氨磷汀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放化疗中的保护作用、对骨髓造血重建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40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氨磷汀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预处理方案A即改良BuCy方案,方案B即BuCy方案,方案C即TB I加Cy方案。预处理放、化疗前后,主要观察黏膜炎的发生情况,肝功能、肾功能、血钙、神经毒性、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对骨髓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氨磷汀治疗组黏膜炎的发生率为30%,平均持续时间3.5 d,对照组分别为80%和8.5 d,两组比较P<0.05;预处理放、化疗相关肝功能损害对照组出现20例,治疗组出现13例(P<0.01);肾功能损害仅见对照组出现2例,心功能损害仅见对照组出现1例,治疗组未出现心、肾功能损害;氨磷汀治疗组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2 d(P<0.05);氨磷汀治疗组血小板>20×109L-1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3~4 d(P<0.05)。结论:氨磷汀能明显减少预处理放、化疗相关黏膜炎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可以促进骨髓造血重建,可能减少心、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早期死亡APL患者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并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起病时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BP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骨髓中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BMLP%)、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等。结果:63例APL患者中13例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率20.63%。13例早期死亡APL中,7例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1,9例形态学上表现为M3v,8例为CD34+,8例为CD2+,9例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与非早期死亡组相比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等存在统计学差异。除1例死于维甲酸综合征外,其余12例均死于脑出血。结论:外周血高白细胞,形态学表现为M3v、CD34+、CD2+和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APL早期死亡率极高,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陈静  曹恒斌  董伟民 《医药导报》2010,29(2):253-25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龙连利胆合剂中白藜芦醇、大黄素、大黄酸等3 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150 mm×3.9 mm,5 μm) ,流动相为乙腈和1%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8226;min 1,检测波长287 nm。结果白藜芦醇、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分别在3.4~34.2,3.8~38.5,3.6~36.0 μg&#8226;mL 1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2,0.999 6,0.999 6;重复性良好;白藜芦醇、大黄酸、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0.14%,82.70%,91.24%。结论该法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龙连利胆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移植前选择性去除同种异体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效果。方法以(BALB/c×C57BL/6)F1雌性小鼠(H-2d/b)为受鼠,于第0天接受亚致死量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TB I),总剂量为4 Gy,第1天接种P388D1白血病细胞,第2天输注由C57BL/6雄性小鼠(H-2b)为供鼠提供的不相匹配的供者脾淋巴细胞,第6天再次TB I 9 Gy,第7天输注由(BALB/c×C57BL/6)F1雄性小鼠(H-2d/b)提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结果以TB I选择性去除同种异体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组的小鼠无白血病和GVHD的发生,生存期超过了210 d。对照组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GVHD、白血病或因出血、感染导致的死亡,生存期短,为20~36 d(P<0.01)。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输注不相匹配的供者淋巴细胞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然后再选择性去除同种异体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来预防GVHD的发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促进血小板恢复治疗中的临床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共120例allo-HSCT后的患者根据入组标准进入研究,按患者人组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不用TP0;试验组:用TPO,剂量为300 U·kg-1·d-1,根据不同的用药时机[分别为移植后1天(+1)、+4、+7 d开始],分为B、C、D 3组.最终可评估的患者共89例,其中A组22例,B组23例,C组20例,D组24例.观察有效性评价指标(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和安全性评价指标[不良事件、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结果 试验组B、C、D 3组的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3.17±2.89)、(12.15±2.08)和(12.33±1.76)d;对照组为(14.82±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试验组3组间在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最低值及输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TPO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可以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于+7d开始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