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进行评价。方法: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1-3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达到TIMI分级标准Ⅱ级以上为再通,分析参考方案中2项、3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4项指标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评判冠脉再通46例,未通18例;以临床标准评判冠脉再通42例,未通22例。临床再通指标对血管开通判断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54.5%;临床准确度为75.0%。结论:冠脉造影与临床再通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临床标准判断冠脉血管再通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 B(镁盐)对高脂血症兔受损的内皮结构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纯种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及治疗组,通过血管多普勒的方法测定兔髂总动脉内血流平均峰值速度(APV)的变化以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取胸主动脉标本分别送电镜、光镜检查以观察各组动物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形态学检查显示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减轻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壁结构的损害;血管多普勒检测显示注射乙酰胆碱后正常组、高脂组、治疗组的 APV 比值分别为1.10±0.20、1.65土0.69、1.15±0.37,治疗组与高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改善异常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论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改善高脂血症所致的内皮结构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单个核细胞为一组多潜能干细胞的混合体,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心肌间质重塑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10/2007-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完成。 材料:普通级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30只,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阿霉素为深圳万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602E1。 方法:30只兔均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造模后存活兔取10只用于模型观察,剩余2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对照组,10只/组。移植组兔抽取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于造模2周后经塑性的4F造影导管模拟临床冠状动脉内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2 mL。对照组兔同样接受骨髓液采集以平衡手术操作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完成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后,经造影导管注射2 mL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评价心肌间质重塑,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脑钠素浓度评价心功能的变化。 结果:移植组脱落2只,对照组脱落1只。细胞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胶原纤维增生进程延缓,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 < 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t=4.45,P < 0.01),左心室收缩压、压力变化速率最大值均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下降(t=9.12,P < 0.01),血清脑钠素浓度明显降低(t=6.05,P < 0.05)。 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应激性改变而延缓心肌间质重塑中胶原代谢进程,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有无冠脉病变的临床比较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中9例冠脉造影正常患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184例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于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A组);和冠状动脉病变组(B组)。比较两组患的临床特点。结果 184例急性心肌梗塞个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占同期AMI的4.89%;A组与B组相比:A组年龄明显年轻,均为吸烟男性,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子相对较少,无梗塞前心绞痛,冠脉造影无侧支循环形成,室壁瘤形成比例高,但LVEF高于B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可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其临床症状典型,发病多见于男性年龄较轻吸烟患,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发病机理主要与冠状动脉痉挛(CAS)和/或血栓形成有关,室壁瘤发生率高,可能与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有关,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临床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随访NSVT167例和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192例,随访记录所有原因死亡、心源性猝死、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等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NSVT组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分成3个亚组,通过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NSVT和频发室早分别失访4,1例,NSVT组完成随访163例,频发室早组191例。左室收缩内径值、是否有心肌病病史以及24hHolter室性事件总数上,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性别、年龄,是否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衰史、心肌梗死史,空腹血糖值、LVEF值、联律间期、平均PR间期、QRS波时限、QT间期的大小则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病为发生NSVT的独立危险性预测因素,其比值比(OR值)为36.307。NSVT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非高血压组事件发生率高于高血压组(P0.005);②心衰组事件发生率高于非心衰组(P=0.042);③冠心病组事件发生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2)。结论心肌病为发生NSVT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NSVT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高。LVEF≥0.40的NS-VT病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9年,复发并加剧3 d入院.1995年曾因持续胸痛10 h在外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于左前降支近端置入Cook支架1枚出院.有高血压史.吸烟史40年.以后偶有胸闷发作,间断服用硝酸盐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系全身性疾病,临床上期望通过无创检出颈动脉、肾动脉的斑块,间接推断冠心病的存在。尽管超声检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联性已有定论,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也有报道,但目前仍缺乏综合分析三者病变关联性的临床数据。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血脂水平对颈动脉、冠状动脉(冠脉)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315例冠脉造影患者,181例年龄≥65岁为老年组、其余<65岁的134例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脂水平测定、冠脉和颈动脉造影;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冠脉病变特征,计算冠脉狭窄病变积分,并依据有无血脂异常、冠脉狭窄程度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组。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3.73±5.34)岁、(55.96±6.54)岁,诊断血脂异常分别为53例(29.28%),36例(26.86%)。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积分老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异常亚组的积分明显高于非血脂异常亚组[老年组(7.03±6.65)分vs(6.61±5.73)分,对照组(5.72±5.90)分vs(4.59±5.00)分,P<0.05]。随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的升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水平相应升高的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则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老年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颈动脉狭窄老年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9%vs8.20%,P<0.05),血脂异常可增加老年组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P<0.05),但冠脉病变的轻重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无显著关联。结论血脂异常可增加老年人群颈动脉、冠脉狭窄的发生率,血脂异常的程度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冠脉病变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的检出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延迟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院2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介入治疗或接受介入治疗的种类、将患者分为直接急诊PCI治疗组(急诊组)75例,延迟PCI治疗组(延迟组)73例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128例.收集并分析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对存活出院的患者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并于出院第12~48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基线资料急诊组ST段抬高例数高于其他两组,住院天数明显降低(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急诊组和延迟组.平均随访4.3±2.7年(1.8~7.5年),完成随访247人(89.5%).随访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延迟组为57.4%±3.4%,急诊组为59.3%±7.5%,对照组为54.7%±4.1%.延迟组死亡1例,急诊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14例.与对照组相比,延迟PCI治疗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降低远期MACE的发生率;与急诊组相比,其左心室功能改善及远期临床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延迟PCI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140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nstable angina,UA)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AMI)72例;另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SA)273例;以及正常对照30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2,TFPI-2)基因多态性分析和关联分析。 结果 在所有对象的TFPI-2基因中共检测出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rs59805398和rs34489123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CS组和S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3763473、rs59999573、rs59740167、rs34489123位点在ACS组中存在连锁不平衡,与rs59805398位点关联分析提示主要有C-C-G-G-G和T-C-G-G-G两种单倍型。rs59999573、rs59740167、rs34489123位点在SA组中存在连锁不平衡,与rs59805398位点进行关联分析,主要有C-G-G-G和G-A-A-A两种单倍型。ACS组与SA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TFPI-2基因rs59805398位点C等位基因和rs34489123位点A等位基因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存在关联性,其变异可能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子之一。TFPI-2基因SNP在冠心病患者中存在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