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Ⅰ期临床试验是药物临床研究的起始阶段,是整个药物研发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Ⅰ期临床试验通常是以健康受试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单中心临床研究,健康受试者不但不能获得疾病治疗的益处,还常常需要承受高剂量试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对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保护应贯穿在试验的整个过程中,从方案设计、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保险和研究协议、身份识别和个人信息保护、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受试者参加华法林钠片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2020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展的4项随机、开放、四周期、交叉对照设计的华法林钠片生物等效性(BE)试验中188例受试者,比较空腹与餐后给药所发生不良事件(TEAEs)的差异及TEAEs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4个试验中共报告了116例次TEAEs,与试验药物相关的TEAEs 29例次,均属于轻度,主要为凝血功能指标异常(14例次)和肝功能指标异常(10例次)。餐后给药试验中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例次多于空腹给药试验(8:2),与试验药物具有相关性的TEAEs发生率出现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健康受试者参加BE试验单次口服华法林钠片的安全性良好,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多与华法林的药理机制有关,年龄是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和发生率的潜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化药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可能从原辅包材料、生产过程、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引入。控制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产生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参考有关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国内外药典标准、指导原则和研究文献,探讨不溶性微粒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策略和相关建议,以期为控制化药注射剂的质量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4.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是一对疏水性烯丙基联苯酚类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具有许多相同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微生物等。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也能促进胃动素和胃泌素分泌,增强胃肠道内Cajal间质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受体和兰尼碱受体的表达和受体活性,促进内质网释放钙离子,激活Cajal间质细胞的起搏电流,增强胃肠道的节律性收缩。因此。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对胃排空和胃肠推进运动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当各种病理因子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低下时表现为促进胃排空和胃肠推进运动;当各种病理因子引起胃肠运动亢进时,表现为对抗亢进。加之它们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保护肠黏膜免遭伤害,提高脓毒症所致的胃肠道运动障碍,也能对抗各种肠炎和泻药所致的腹泻。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伤,具有局限性、复发性、自愈性等特点。其发病机制是口腔疾病的研究重点之一。新近研究认为,RAU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固有免疫、Th1/Th2失衡、CD4~+CD25~+Foxp3~+Treg减少、细胞因子分泌紊乱、黏膜抗体形成、口腔黏膜局部SIgA低表达以及过敏反应等一系列免疫紊乱,并发现局部微循环改变以及氧自由基介导的免疫紊乱也参与了RAU发病。随着对RAU与免疫学、微量元素和微循环病因关联性研究的深入,可以进一步从分子免疫学角度揭示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为预防与治疗RAU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Ps)对tau蛋白过表达细胞代谢的影响,探讨GPs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机制。方法 通过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微管相关蛋白tau (MAPT)过表达N2a细胞系(MAPT细胞);用CCK-8法检测GPs对N2a、MAP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体外培养N2a (对照组)、MAPT细胞(模型组),向MAPT细胞中加入GPs (50、100 μg·mL-1)进行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总tau蛋白量水平;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GPs对MAPT细胞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明确差异代谢产物及通路。结果 50、100、200 μg·mL-1 GPs对N2a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5、50、100、200 μg·mL-1 GPs对MAPT细胞活力无显著性影响;与对照组相比,MAPT细胞内tau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50 μg·mL-1 GPs可明显减少MAPT细胞内总tau蛋白含量(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按照差异代谢产物数量占比从高到底依次为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等。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在核苷酸代谢、氨基酸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的胞磷胆碱和磷脂酰胆碱水平显著增加(P<0.001),甘油磷酰胆碱、甘油-3-磷乙醇胺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GPs可以减少细胞内tau蛋白的异常过表达,通过增加胞磷胆碱和磷脂酰胆碱水平、减少甘油磷酰胆碱和甘油-3-磷乙醇胺水平调控甘油磷脂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7.
<正>全世界约有5 000万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2021年AD调查报告显示,2000~2019年AD患者死亡人数增加了145%以上[1,2]。因此,深入解析AD的诱导因素,将为延缓或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供有效途径。大量研究证实,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均可作为AD的诱发因素[3,4]。且随着不断深入研究,首次在人体证实神经炎症是AD发病机制上游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5]。因此,阐明神经炎症在AD中的发生及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及抗胶原蛋白Ⅱ(CⅡ)抗体的异常表现。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2例RA及6例骨关节炎(O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SF)中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和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选用HSP-65和胶原蛋白Ⅱ(CⅡ)抗原诱导和分析患者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克隆频率,采用经典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和SF中抗CⅡ抗体以及IFN-γ、IL-10、IL-4和IL-12的含量。结果:RA患者关节SF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为1.09,显著低于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2.02);SF中CD3+/CD25+双阳性的活化T淋巴细胞占(15.9±9.6)%。SF中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较低,与外周血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趋化因子受体CD25+/CXCR3+表达量较高,为(16.0±4.0)%,远远高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仅为(0.5±0.3)%](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RA患者关节SF中抗CⅡ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血清以及OA患者SF和血清;RA患者SF中IFN-γ、IL-12的含量高于外周血。来自RA患者病灶关节SF单个核细胞(SFMC)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HSP-65抗原和CⅡ的诱导具有更高的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应答频率(分别为8.5×10-6和11.5×10-6)。结论:RA患者关节SF中存在高活化状态的T淋巴细胞,其对CⅡ的高克隆反应频率以及SF中高表达抗CⅡ抗体,均提示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是造成患者病灶区组织损伤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非韦伦(EFV)在药物临床试验中致健康受试者皮疹的发生情况。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Ⅰ期临床研究中心2020年11月及2021年10月开展的2项以EFV为酶诱导剂的临床试验中, 健康受试者EFV相关皮疹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 收集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以EFV为研究药物或酶诱导剂的研究文献, 回顾文献中报道的EFV相关皮疹病例资料, 并与本院2项临床试验中的数据汇总,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项临床试验共纳入40例健康受试者, 5例(12.5%)发生EFV相关皮疹。从服药至出现皮疹的时间平均为8 d;皮疹首发症状均为皮肤瘙痒, 出现部位主要为四肢和背部, 主要形态为斑丘疹, 无伴随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4例受试者退出试验, 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5~7 d后皮疹消退;1例因皮疹较轻, 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 继续参加试验, 皮疹于17 d后(停用EFV 5 d)消退。检索到18篇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以EFV为研究药物或酶诱导剂的文献。汇总后, 18篇文献及本院研究共包括健康受试者403例, 19例发生皮疹, 皮疹发生率为4.7%。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异戊烯焦磷酸(IPP)作用下,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的增殖和亚型变化,以期获得足够的具有不同特征的γδT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经IPP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状态,评估其γδT细胞的比例、亚型和表型格局。结果: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数量虽占较低比例,但两者的γδT细胞存在显著异质性。健康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主要以Vγ9Vδ2 TCR亚群为主;初始分选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Vγ9Vδ2T细胞主要为中央记忆型(CD27+CD45RA-)和效应记忆型(CD27-CD45RA-);IPP诱导后,γδT细胞显著扩增,Vγ9Vδ2 T细胞亚群转变为以效应记忆型为主,并高表达HLA-DR和B7分子。而新生儿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亚群异质性,其Vγ9Vδ2 T细胞主要为CD27+CD45RA+的幼稚型细胞;经IPP诱导14天后,γδT细胞获得扩增(比例增高)且Vγ9Vδ2 T细胞趋向中央记忆型和效应记忆型分化,但仍以幼稚型为主。结论: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在数量、亚群诸方面存在差异;IPP具有诱导和扩增外周血γδ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而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还需相关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才能呈现出其分化成熟为可用于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的效应记忆型γδT细胞的潜能。关于其具有的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将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