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术治疗较大乳腺肿物的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肿物手术的患者2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麦默通治疗组(103例)和常规手术组(1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并随访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和肿物复发情况,并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绘制术后不良结局发生曲线,组间差异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麦默通治疗组和常规手术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麦默通治疗组切口长度短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微创治疗乳腺较大肿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方法 1998年3月至2005年9月,对26例早期乳腺癌在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以国产硅凝胶假体植入胸大肌后Ⅰ期进行乳房再造,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26例手术均获成功,但5例乳头乳晕部分皮肤发生缺血坏死,通过换药愈合,1例出现皮下积液,通畅引流后消除.随访1~90个月,无一例复发和远处转移.乳房美容效果良好占69.2%,一般占19.2%,较差占11.5%.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术,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是适合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药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0例哺乳期乳腺炎伴乳腺肿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抗生素及大黄、芒硝外敷;对照组仅用抗生素及热敷、人工挤奶。结果观察组治愈77例(96.25%),好转3例(3.7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40例(50%),好转22例(27.5%),总有效率7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大块皮瓣坏死的理想处理方法。方法 1998~2002年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根治或改良根治365例,较大范围皮瓣坏死(≥3×3cm)40例(11%),进行简单清创后直接将坏死皮瓣切除缝合。结果 40例病人中39例经过坏死皮瓣切除缝合后成功(97.5%),其中 2例术后皮瓣再次坏死,行再次上述手术而治愈。1例病人再坏死皮瓣小而浅,经过数次换药后迅速愈合。结论 就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较大皮瓣发生坏死而言,局部坏死皮瓣切除加立即缝合是一种经济、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在乳房切开微创手术中预防术中出血的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局部麻醉药物成分的不同,将50例需微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生命体征之间的差异.结果:肾上腺素组平均每个患者的出血量30.5ml(含膨胀液),平均每个肿物的出血量4.2ml(含膨胀液),对照组平均每个患者的出血量175ml(含膨胀液),平均每个肿物的出血量21.9ml(含膨胀液),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术中血压、心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乳房切开手术中,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5年9月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术的2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因为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SLND)阳性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术后病理证实只有哨兵淋巴结(SN)的转移,而非哨兵淋巴结(NSN)并没有转移,因此这些患者是否应一律行ALND值得探讨。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共有252例患者入选,穿刺或切除活检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肿瘤为T1—2NOM0期。  相似文献   
8.
3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 ,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3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诊治经过。结果在该研究组中30例(97%)患者有生育史,且11例(35%)有积乳病史。85%(25/29)在产后6年内发病,中位发病间隔期为3年。79%(22/28)不伴有白细胞计数的升高。病理检查病灶为多灶性。93%(29/31)的病例通过I期或II期手术切除病灶得以治愈。结论使用抗生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控制肉芽肿性胰腺炎的病情进展。病灶切除术是根治该病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后,哨兵淋巴结(SN)转移者非哨兵淋巴结(NSN)转移相关的临床及组织学因素。方法252例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SLNB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所有的腋窝淋巴结(SN及NSN)均行常规组织学检查。应用X^2检验分析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受体状态和SN转移数目与NSN转移的关系。结果SLNB成功率94%,假阴性率7.4%。随着原发肿瘤的增大,NSN转移的可能性增加:T1a T1b期肿瘤NSN转移率为0;T1c期为42%;T2期为87%。只有1个SN转移的患者NSN转移率明显低于多个SN转移的患者(27%vs46%)。结论NSN转移的可能性随着原发肿瘤的增大和多个SN转移而增加,而患者的年龄,肿瘤的位置,病理类型和受体状态不影响NSN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