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 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间住院治疗的46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诊治经过。 结果42例(91.3%)患者有生育史,且35例(76.0%)有积乳史,先天性乳头凹陷8例(17.3%),5例(10.8%)产后未哺乳,9例(19.6%)有避孕药服用史,37例(80.4%)不伴有白细胞计数的升高,3例(6.5%)病理检查为多灶性。所有病例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得以治愈。 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可能与乳汁淤积有关,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市梁平区中医院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为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95例女性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32(21~50)岁。24例血清泌乳素升高, 53例血清类风湿抗体谱一项或多项指标升高, 26例血清甲状腺抗体一项或两项指标升高, 14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谱一项或多项指标升高, 33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36例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革兰染色显示杆菌阳性有78例。组织学形态: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化脓性肉芽肿, 肉芽肿中心为囊性空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肉芽肿内及周围的炎症细胞主要以CD3+的T细胞为主, CD4+的T细胞数量多于CD8+的T细胞。结论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少见类型, 诊断依赖于其特殊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市梁平区中医院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为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95例女性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32(21~50)岁。24例血清泌乳素升高,53例血清类风湿抗体谱一项或多项指标升高,26例血清甲状腺抗体一项或两项指标升高,14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谱一项或多项指标升高,33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6例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革兰染色显示杆菌阳性有78例。组织学形态: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化脓性肉芽肿,肉芽肿中心为囊性空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肉芽肿内及周围的炎症细胞主要以CD3+的T细胞为主,CD4+的T细胞数量多于CD8+的T细胞。结论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少见类型,诊断依赖于其特殊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最佳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术后乳腺标本,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89例病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3.9±6.8)(22~57)岁,85例有哺乳史,均以乳腺肿块就诊。其中单纯肿块34例,肿块伴疼痛43例,肿块伴乳头溢液5例,肿块伴疼痛、乳头溢液7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64.0±3.8)(1~102)个月,复发1例。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在临床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易误诊,应在临床工作中高度重视。组织病理检查是唯一的确诊依据,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临床病例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整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PM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病例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结果病理结果为导管周围乳腺炎(PDM)35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15例。临床表现特点:①36例表现为乳房单发无痛性肿物(PDM 24/36,66.67%;GLM 12/36,33.32%),14例表现为肿块伴疼痛(PDM 5/14,35.71%;GLM 5/9,64.29%);合并乳头溢液17例(PDM 9/17,52.94%;GLM 8/17,47.06%);合并乳头内陷20例(PDM 16/20,80%;GLM 4/20,20%);合并脓肿形成者6例(PDM 3/6,50%;GLM 3/6,50%)。②保守治疗(抗生素+激素)11例,术后复发3例(27.27%);病灶区段切除术治疗39例,术后复发3例(7.69%)。结论乳房肿块伴(或不伴)疼痛、乳头溢液及乳头内陷是NPM常见临床表现,不同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保守治疗适用于肿块直径小于3cm、未合并脓肿的病例,手术是主要的根治方式,病灶区段切除术效果满意,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岁,病理检查28例(85%)为典型肉芽肿,5例(15%)为不成熟肉芽肿,均在排除其他病因后确诊。药物治疗29例,其中单纯口服泼尼松治愈21例,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愈6例,2例无效,停药后有13例复发。手术治疗有脓肿破溃者4例,术后有2例复发。15例复发患者均口服泼尼松加甲氨蝶呤,除1例因肝功能损害而停药及1例不完全缓解外,其余13例再次治愈。结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该病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良好,一旦破溃或迁延不愈需尽早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附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加分叶状乳头)74例(59.64%);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型66例(53.23%),无痛性肿块型38例(30.65%),慢性瘘管型20例(16.13%);误诊为急性细菌性乳腺炎13例(10.48%),乳腺癌7例(5.64%);手术切除病灶120例(96.77%),其中术后7例(5.65%)切口感染。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形成时极易误诊为乳腺癌;伴有细菌感染时又极易与一般的感染性乳腺炎混淆;乳头发育不良可能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特征及泼尼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7%的患者在产后1~4年发病,平均随访时间11.7个月,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乳腺肿块及疼痛,影像学表现为非特异性改变,泼尼松治疗2周后缓解率为92.9%,54.5%患者停药后获得治愈并最终免除手术,未观察到患者复发。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好发于育龄期经产妇女,泼尼松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免除手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研究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加置管引流与开放手术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脓肿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9例以及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脓肿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29例共计38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彩超引导下的安珂微创旋切术加术后置管引流冲洗治疗。同时按照1∶1配对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采取一期多孔硅胶管引流加二期病灶切除的38例脓肿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术后美容效果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74.000,P0.001),研究组的术后美容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280,P=0.007),2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9,P=0.455)。结论微创旋切加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乳腺炎在不增加复发率的基础上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能收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手术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确诊的8例IG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情况.结果 87.5%的患者已生育和哺乳.100%患者有肿块,肿块内有程度不等的微小脓肿,乳晕旁受累达50.0%.全组术前仅凭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50.0%的患者被误诊为乳腺癌.8例均经手术治疗.随访4~25个月,行扩大切除术的6例患者痊愈,而仅行病灶切除术的2例复发,其中1例经泼尼松治疗有效,1例行再次扩大切除术治愈.结论 IGM的病因不清楚,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IGM的金标准,病灶扩大切除术是一种快速、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88例胰岛素细胞瘤病例,探讨胰岛素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出对于胰岛素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0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胰岛素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病例中女性患者占71.6%(63/88),年龄(38.59±11.95)岁,体质量指数为27.78±5.86,肿瘤直径为(1.62±0.70)cm,其中12例为多发性。Whipple三联征及空腹胰岛素/葡萄糖比值对胰岛素细胞瘤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6.4%(76/88)和79.5%(70/88)。腹部超声、CT、MRI及术中超声检查对胰岛素细胞瘤定位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30.8%(24/78)、74.6%(53/71)、82.5%(47/57)和100%(59/59)。88例患者中,仅行肿瘤剜除术60例,仅行胰腺远端切除术24例,同时行肿瘤剜除术及胰腺远端切除术4例。行肿瘤剜除术及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7.5%(24/64)和14.3%(4/28),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8 d及16 d和29 d及13 d,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胰岛素细胞瘤可根据Whipple三联征以及空腹胰岛素/葡萄糖比值获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可依靠术中超声。禁食试验可缩减至15 h。肿瘤剜除术与胰腺远端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照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激素治疗后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手术与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166例,分为微创手术组(观察组)86例及开放手术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应用乳腺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超声引导下切除病灶。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切除病灶,术腔较大者行任意皮瓣成形术并留置引流管。观察两组复发率、外观满意度、住院时长及治疗费用。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3.49%(3/86),对照组复发率3.75%(3/80),两组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3)。外观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则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效果不亚于开放手术,美容效果好、住院时间短且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无明显发热和局部乳房红肿表现,术前15例诊断为乳腺癌,20例乳腺癌未排除,伴乳房疼痛20例,合并免疫功能下降13例。17例既往有哺乳期乳腺炎病史,与其他患者相比,此组患者年龄较轻,多伴有疼痛症状,较少合并免疫功能低下。14例行空芯针穿刺,12例确定为慢性炎症。2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乳腺慢性炎症、乳腺组织坏死并慢性炎症、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方法包括病灶完整切除,创面开放引流或置管冲洗,患者均痊愈。结论外周非哺乳期乳腺慢性炎症易与乳腺癌混淆,空芯针穿刺活检是确诊本病的有效手段。与传统术式比较,对有感染灶残留的病灶切除后置管冲洗引流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2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高血压26例(89.7%),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和24h尿儿茶酚胺(CA)升高者分别为92.3%(24/26)和86.2%(25/29)。B超、CT、MRI和^131I-间碘苄胍扫描(^131I-MIBG)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6.2%(25/29)、96.6%(28/29)、88.9%(8/9)和81.2%(18/22),拟诊恶性者分别为24.1%(7/29)、55.2%(16/29)、44.4%(4/9)和40.9%(9/22)。1例行放射治疗,27例行开放手术,1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结果29例患者位于肾上腺17例(58.6%),肾上腺外12例(41.4%)。首次手术根据肿瘤结构破坏、浸润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确诊恶性13例(44.8%)。病理检查28例,确诊恶性23例(82.1%)。术后随访24例,时间4个月~8年,肿瘤复发11例,其中9例行2次或多次手术。肺转移4例,肝转移4例,骨转移3例,局部淋巴结转移4例,广泛淋巴结转移2例,2个或多个脏器同时发生转移3例。死亡4例:其余存活至今。结论病理难以区分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及术中所见。根治性肿瘤切除是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肿瘤复发时再次手术仍然有效。长期随访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对最终确诊疑似病例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Granulomatous mastitis is an uncommon chronic inflammatory breast condition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Granulomatous mastitis presents a challenging clinical scenario, because it can mimic carcinoma. The etiology and optimal treatment remain unclear.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with granulomatous mastitis patients who presented to our clinic within the past 2 years and describe their response to our treatment modalities.

Methods

Our clinic records were reviewed for the diagnosis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 Charts were used to collect clinical data, patients were reinter viewed, and physicians completed detailed reports on their management of these cases. All cases were diagnosed with granulomatous mastitis based on histological findings and by ruling out other etiologies.

Results

Twenty-four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The mean age was 34 years. Fifty-three percent of our patients emigrated from Mexico. Most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rednisone and/or methotrexate with overall response rate greater than 80 %. Cases that failed to improve were treated with other modalities, including antituberculosis drugs.

Conclusions

Granulomatous mastitis remains a difficult entity to diagnose and to treat. The clinical course of patients often is prolonged. Exclusion of other causes of granulomatous conditions is essential before initiating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3-2013年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8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组患者11例,药物治疗组71例,其中导管周围乳腺炎患者采用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皮质醇激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单纯药物组(三联或者激素)总病程(11.92±6.50)周,4周后缓解率为(89.06±2.25)%,药物加手术组总病程(6.57±2.30)周,术后未见复发,单纯手术组总病程(17.09±13.11)周,4周后缓解率为(63.64±1.10)%,三组对比总病程及累计缓解率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需临床与病理检查结合确诊.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选择,三联抗分枝杆菌及皮质醇激素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及降低复发率,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 目的 提高对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临床以及磁共振表现的认识,避免对该病的误诊。方法 报告我院1例术前磁共振误诊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超声、磁共振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超声、磁共振等检查后,行乳腺病灶区段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前磁共振诊断较难,但其磁共振表现仍有一定特异性,若出现相应征象,应考虑到该病可能,将有助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肝脏病理和诊断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均来自宾川县州城镇,有家庭聚集现象,以农民青壮年为主(19/28 67.86%),主要表现发热(100%),肝区疼痛及叩痛(100%),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0%),球蛋白升高(100%),肝肿大(82.14%,23/28),WBC计数升高、贫血(92.86%,26/28);CT/MRI均提示肝实质内散在多发低密度影,肝占位性病变;全粪便水洗沉淀法检查检出片形吸虫虫卵4例;ELISA检测显示,患者大片吸虫可溶性抗原,26例患者阳性率为100%(26/26)。三氯苯达唑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结论宾川县为大片形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地,诊断要重视流行病学史,三氯苯达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的关口,少吃或不吃半生食/生食,加强牲畜的治疗和放牧管理,防止粪便污染;灭螺,消灭和改造椎实螺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20.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in search of a therapeutic paradig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also known as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is a benign breast lesion that represents both 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dilemma. We report two cases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 recently evaluated and managed at our institu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rare disease, we analyzed treatment outcomes in reported cases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 One hundred sixteen cases were subsequently analyzed. Primary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ed observation (n = 9), steroids (n = 29), partial mastectomy (n = 75), and mastectomy (n = 3). Success rates with each treatment were observation, 56 per cent; steroids, 42 per cent; partial mastectomy, 79 per cent; and mastectomy, 100 per cent. Based on this analysis, we propose a clinically useful algorithm for both workup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challenging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