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床上无论远端脾肾分流(DSRS),还是远端脾腔分流(DSCS),其技术难度都较大,主要是游离脾静脉和结扎、切断汇入脾静脉的数支胰腺静脉难度大,因此影响此类手术的开展[1]。1 DSRS和DSCS手术的临床意义DSRS和DSCS手术,其目的是选择性维持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区域的高压、维持门脉向肝血流灌注;选择性降低胃脾区域的压力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为此,必须有效地施行完全性的“脾胰断流”,将胰腺汇入脾静脉的数支小静脉一一分离结扎、切断。“脾胰断流”越彻底,其选择性分流效果越好。否则高压的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区域的血流,就会通过胰…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外科治疗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我们仍然认为应根据发病原因、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年龄、肝脏大小、肝功能、上消化道出血、脾脏大小与脾亢程度,以及外科医生自己的经验、习惯等多种因素个体化选择。黄筵庭教授也认为:外科术式繁多,都有一定疗效,各有优点,但也有其不足,再加上外科医生自己的观点,甚至成见,很难取得一致,也没有必要一致。在其主编的《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学》中,国内许多外科专家已经把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方方面面问题做了详尽阐述。在这里把下列问题再提出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血管造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具有显影清晰、定位比较准确等优点。通过影像分析,可为术前预测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及范围提供判断依据。我院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20年来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并发左肝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018例,年龄27~72岁,其中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133例,手术治疗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各肝管狭窄并发率,术前各项检查确诊率,手术治疗方式,再狭窄率.结果左肝管狭窄的发生率为598%,左外肝管和左内肝管分别为840%和848%,均以重度狭窄为主.狭窄切开整形后高位胆肠吻合术是处理左肝管狭窄的常用手术方式(522%),远期再狭窄率为171%;左半肝切除术施实率为194%,再狭窄率为00%;狭窄整形术和狭窄扩张术的施实率分别为90%和194%,再狭窄率分别为500%和923%.左外肝管狭窄通常采用肝段或肝叶切除术(787%),而左内肝管狭窄的处理则通常采用非左半肝切除术(848%).左内肝管狭窄的术前/后影像学确诊率明显低于左肝管和左外肝管,平均确诊率依次259%,933%和879%.结论二级肝管狭窄是孤立性左肝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肝叶或肝段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原则.过多依赖非肝叶/段切除术和不适当的肝段切除术是遗留狭窄和远期疗效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ʽ����ֲ���������ĸ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时病肝切除及肝流出道重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67例背驮式肝移植时病肝切除及肝流出道重建的方法改进及效果。结果 肝移植病例围手术期死亡7例,手术死亡率为10.45%。2例存活超过3年,8例存活超过2年,19例存活超过1年。结论 病肝切除及肝流出道重建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提高背驮式肝移植的成功率、减少技术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多价转移因子对肿瘤患者NK及LA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并观察抗肿瘤多价转移因子(M-TF)对肿瘤患者NK及LAK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肝癌细胞悬液,胃癌细胞悬液免疫山羊,取其淋巴组织均匀浆透析法制备肝癌特异性转移因子(HCC-STF)和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GC-STF),用肝癌,胃癌及大肠癌混合细胞悬液免疫山羊,制备M-TF。比较其理化性质及对肿瘤患者NK及LAK活性的影响。结果:三种转移因子理化性质十分相似,肽类,核苷酸类物质及氨基酸俯含量相近。HCC-STF能明显增加肝癌患者NK,LAK活性及LAK细胞对肝癌7721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GC-STF能明显增加胃癌和大肠癌患者NK,LAK活性及LAK细胞对胃癌7901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M-TF能显著增加肝癌,胃癌及大肠癌的NK,LAK活性及LAK细胞对7721和790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其增加效果与HCC-STF及GC-STF比无明显差异。结论:M-TF具有免疫调节性强,抗肿瘤谱广的特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系统地观察了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肝癌患者的LAK活性、NK活性,IL-2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均明显下降;AFP及HBsAg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无明显关系,但肿瘤大小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呈正相关。提示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全面低下,这可能是多种免疫抑制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改善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可能阻止或延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24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结果。切除率为60.0%,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58.3%、37.5%。介绍了估计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可能性的经验,并讨论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腔内放疗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再次肝切除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再次行肝切除治疗的有关临床资料。作者结合自已的体会,讨论了再次手术的适应证,切口选择,手术中的困难以及手术后的治疗问题。着重指出肝癌再次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几个难点,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5-氟尿嘧啶对淋巴细胞转化及肿瘤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彭贵勇,蔡景修(重庆西南医院630038)袁爱力(广州南方医院)Effectsofdifferentdosesof5-FuonDNAsynthesisoftumorcellsandlym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