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灵敏度和特异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明蓉  李大江  王星月  谭成  乔甫  王志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76-1776,1778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1],因此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率,可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保障医疗安全。开展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或暴发流行,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招募的2届住院医师开展调查,了解规范化培训人员对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住院医师培训的认识和需求。方法对进入培训的199名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提高临床技能、进一步攻读学位是临床医学毕业生参加毕业后培训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入训人数的99.0%(197/199)和61.8%(123/199);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培训年限看法差异有显著性(P=0.000);受训期间,学员的主要需求为通过各级考核、顺利拿到学位、增加福利选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7%、28.6%和25.1%,不同学历和年龄段学员的需求差异有显著性(P〈0.01);完成培训的主要期望为:学到技能(51.8%)、留在华西医院(25.1%)、拿到学住(9.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学员在完成培训后目标期望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要以受训者医疗技术的培养为核心,同时兼顾在职学住培养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应该适当考虑受训者的学历、年龄等因素,在培训年限等方面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3.
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住院医师对本科医学教育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为标准,由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住院医师对本科医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价,为在校教育和GMER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205名住院医师在医学本科教育后是否具备GMER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开展问卷调查,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完成医学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初步具备GMER要求的“临床技能”、“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等4个领域的能力或素质,但未完全达到“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3个领域要求的能力。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知识的培训、重视程度、传授方式和授课教学时数四个方面。结论教育部门应对医学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包含上述3大领域知识点的课程设置;医学院校应注重对授课方式规律的探寻,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是履行政府疾病预防控制职能、保障公众健康的专职公共卫生机构.近年来,全国疚控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例,分析了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四大问题和面临的三大形势,反映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四项对策,即疾控体系实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制定疾控机构编制标准、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新的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综合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采取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调查,用AS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监测对象共907例,发生医院感染204例(21.03%),223例次(22.99%)。其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4.4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6.70‰;经ASIS调整后的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7.80‰。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27.76‰,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率8.40‰,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2.00‰。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综合性医院感染率及医院感染的相关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2003年8月6日24h全院所有在架病历,结合床旁逐个询问、体检,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结果调查住院病人2204人,实查2099人,实查率(95.24%).查出医院感染110人,117例次,现患率5.24%,例次现患率5.57%;感染部住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病原学诊断率为56.5%;日抗生素使用率为50.55%,以一联(69.05%)和二联(28.08%)为主。结论加强重点科室监控力度,加强消毒灭菌和隔离,减少侵入性诊疗,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留学生医学中文课程进行评价。[方法]对完成医学中文课程的75名医学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留学生认为医学中文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效果好、实现了教学目标、课程具有实用性;对教材和教师的授课过程的评价较高。[结论]医学中文课程设置在留学生进入临床前能促进留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并实现教学的目标,抓好教学过程能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1380例Ⅰ、Ⅱ类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调查某院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数据,为医院实施监控措施、采取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按统一方法和标准,调查分析2008年胆囊切除、乳腺手术、结肠切除和髋关节置换4种手术患者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有约50.00%未在麻醉诱导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而手术时间>3 h有约85.00%在术中未追加抗菌药物;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约80.00%均>24 h;60.50%乳腺手术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结论 为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降低患者、社会的经济负担,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迫在眉睫,应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探索嗣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的19 3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及感染趋势。结果 19 392例心脏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330例,348例次,感染率为1.70%,例次感染率为1.79%,5年手术后感染率呈上升趋势(P<0.001)。术后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血液系统、泌尿道和手术部位;下呼吸道感染、术后肺炎、血液系统、泌尿道5年感染率呈上升趋势(P<0.05),手术部位5年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年检出病原菌34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耐药菌株共计48株,历年病原菌耐药菌株构成比逐年增加(P<0.05)。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防控措施,尤其是手术后肺炎和血液感染防控;耐药菌构成比逐年增加,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特大地震伤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群聚医院的感染防控策略,开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其他多重耐药株医院感染防控新思维及有效方法。方法在华西医院预分诊处时地震伤员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分析,据此提出群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并实施。结果地震伤员中伤口分泌物30例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过采取群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等综合措施,共有22例伤口分泌物培养阴性,病情痊愈出院;8例伤口分泌物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病情相对稳定,未再有其他新的地震伤员伤口分泌物培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地震伤员采取群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其他全耐药株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