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PICC代替静脉留置针注射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对PET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及注射室表面污染的情况,进而摸索出一套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及推广性的放射性药物注射方式。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8)0例受试者,其中120例为观察组(置有PICC导管),60例为对照组(未置管者);观察组又根据给药后生理盐水冲管用量分为观察A组(10mL冲管,正压封管)、观察B组(20mL冲管,正压封管)。观察组经PICC导管注射~(18)F-FDG、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射~(18) F-FDG后各循环1h,行常规PET/CT显像,评价不同注射方法下所得图像质量,并计算图像质量合格率;注射人员所受辐射剂量大小(用操作者接触放射性药物的时间判定);测量操作台面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受检者PET图像质量的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人员直接接触~(18) F-FDG的时间及操作台面污染情况与对照组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ICC导管注射~(18)F-FDG后行PET检查的患者,与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相比,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操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的时间以及台面的污染度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同时可以避免现场穿刺、减轻受检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及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程祝忠  许国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68-2969,2971
[目的]探讨影响中央型肺癌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搜集1990年4月~2002年5月经介入治疗的中央型肺癌572例,其中生存3年以上有92例(A组),3年以下460例(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B组中,发现肺癌多血供分别为23例、57例,采用综合治疗分别为75例、105例,介入化疗+栓塞分别为15例、7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介入治疗平均次数4.5次/人;B组中,介入治疗平均次数1.8次/人。[结论]肿瘤的分期、供血情况、介入治疗方法等是影响中央型肺癌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治、寻找异位供血及综合治疗等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栓塞剂在儿童头颈部血管瘤栓塞治疗的表现及介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采取介入治疗的56例头颈部血管瘤儿童,男性患儿为35例,女性为21例(年龄为2个月至16岁)。41例血管瘤发生于头面部,15例发生于颈肩部。栓塞术中采用动脉选择或超选择性插管技术,根据造影显示血管的类型,选择不同类型栓塞材料,向靶血管内分别释放栓塞材料组合为:①弹簧圈(cook);②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硬化剂;③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硬化剂;④明胶海绵条+硬化剂,实施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畸形血管网和导入动脉的栓塞治疗。介入栓塞治疗术后随访1~5年。结果本组47例患儿(84%,47/56)血管瘤通过栓塞治疗后痊愈,随访1~5年疗效稳定;9例(16%,9/56)随访2^+年显示,介入栓塞治疗有效。结论根据儿童头颈部血管瘤动脉介入造影表现,应用弹簧圈+明胶海颗粒+硬化剂,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硬化剂,明胶海绵条+硬化剂等组合栓塞剂,对儿童头颈部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院自1990~1998年使用综合性消化道造影及内诊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胃癌,共37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2岁,平均51.3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纳差、上消化道出血,呃逆、上腹包块等症状。术前均行内诊镜检查及消化道钡剂造影。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1.2X线诊断方法检查前一天禁食。检查时告诉病员如何服钡剂。在常态或低张状态下,服用产气剂、随即口服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评价MSCT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GIS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8例,小肠10例,大肠3例,肠系膜4例。恶性GIST20例,主要CT表现:肿块直径≥5cm 17例,12例瘤体内有低密度坏死,肿块边缘分叶状5例。良性15例,肿块直径〈5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性为100%,定位准确率为91.4%(32/35),定性准确为85.7%(30/35)。结论 GIST有一定的影像特点。CT可作为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对GIST的准确定位、定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宇洁  程祝忠  曹英  肖燕  许国辉 《西部医学》2009,21(9):1580-1582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螺旋CT表现。结果37例中上皮性肿瘤34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转移方式以腹腔种植转移多见。结论卵巢原发囊实性肿瘤的CT影像有一定特点,对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细胞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表现特点及其介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45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同期分别行MSCT和DSA2种检查。MSCT应用三维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或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及走行分支,比较CT与DSA对病灶、合并症的显示情况及肿瘤的血供情况等。结果45例患者,MSCT发现病灶167个、门静脉癌栓11例、动脉静瘘12例;DSA发现病灶172个、门静脉癌栓8例,动静脉瘘15例。MSCT与DSA比较,DSA对肿瘤的数目显示率略高于MS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T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结构,优于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4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MSCT对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胰头癌在多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序列中的表现及其对手术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胰头癌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并对可切除性的术前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的MRI平扫序列有:T2WI 2D快速成像冠状位、T1WI 2D单次激发抑脂和T2 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抑脂轴位扫描以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lc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MRCP),增强采用3D T1WI抑脂轴位扫描,采集动脉期、肝实质期和延迟期图像资料.结果:平扫T1WI像17例病灶呈低信号,T2WI像15例病灶呈略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18例无明显强化,与强化的正常胰腺组织形成对比;肝实质期和延迟期17例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17例病灶不同程度地接触包绕胰周血管.MRCP示13例出现"双管征".MRI评估7例可切除,12例不可切除,14例与手术及临床病理结果符合,符合率为73.7%.结论:结合2D和3D MRI多个序列,MRI对胰头癌的诊断和手术可切除性评估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PET增强CT中医务人员在有、无铅屏风防护下进行床边连接高压注射器操作时受照剂量的大小以及操作时间的长短,评价铅屏风在辐射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一定的入组条件选择患者40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有铅屏风防护)和对照组(无铅屏风防护)各20例。用个人计量仪分别测量两组操作人员在连接高压注射器时所受的剂量当量率和累积剂量,记录下操作者每次床边操作所用的时间,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得出受照辐射剂量及操作便捷性等相关结果。结果 实验组操作者所受的平均剂量当量率和中位剂量当量率远小于对照组操作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90、3.392,均P<0.05);在平均累积剂量当量和中位累积剂量当量上,实验组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1.182,均P<0.05);实验组操作人员随着对屏风使用次数的增多,熟练程度逐渐增加,床边操作时间呈下降趋势,逐渐接近对照组无屏风时床边操作所用的时间。结论 在使用铅屏风后,实验组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当量率有明显的降低;累积剂量亦随床边操作时间的降低呈下降趋势,且整体数值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铅屏风在辐射防护中有其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18 F-氟赤硝基咪唑(18 F-fluoroerythronitroimidazole,18 F-FETNIM),并对产品进行质量分析.方法:基于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和CFN-MPS-200合成系统,以1-(2′-硝基-1′-咪唑基)-2,3-O-异亚丙基-4-甲苯磺酰基丁烷为前体进行氟化,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