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4月—2018年3月某三甲医院检出病原菌的肝移植受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病原菌255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57.25%)和血液(14.90%)。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80%(178/255),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3.53%)、肺炎克雷伯菌(23.14%)及铜绿假单胞菌(8.63%)为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比例较高,分别为93.3%和57.6%,但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1%。革兰阳性菌占14.12%(36/255),以屎肠球菌居多,所有革兰阳性菌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真菌占16.08%(41/255),以呼吸道标本培养的念珠菌为主。结论 肝移植术后受者分离的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菌,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术后感染对受者生存率提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脏移植患者术后血糖变异性与在重症监护室(ICU)发生谵妄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肝脏移植术后入住ICU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ICU内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采集患者指尖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组间血糖变异性〔以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作为血糖变异性的参数〕的比较,并运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血糖变异水平和谵妄发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242例患者,其中ICU内谵妄发生率为14.9%(36/2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糖变异性是肝移植患者术后ICU内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结果提示谵妄在血糖变异性较高的患者中更为常见(GLI第四分位组 vs. 第一分位组,比值比5.283, 95%可信区间:1.092~25.550, P=0.038),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发现血糖变异性水平和ICU谵妄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血糖变异性水平增加,患者ICU内谵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  结论  血糖变异性增加是肝移植术后患者ICU内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胰肠吻合方式与术后胰漏及吻合口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行PD的5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26例PD患者行胰肠吻合的方式: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对黏膜吻合(简称黏膜对黏膜吻合)359例,其中149例硅胶引流管内置(简称引流管内置),130例硅胶引流管引流至体外(简称引流至体外),80例硅胶引流管未放置(简称引流管未置);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165例(简称套入式吻合),均未放置硅胶引流管;胰肠侧侧吻合2例(简称侧侧吻合),均未放置硅胶引流管。结果526例PD患者术后共发生胰漏34例(6.46%),胰肠吻合口出血8例(1.52%),死亡32例(6.08%)。①黏膜对黏膜吻合的胰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4.18%(15/359)比11.52%(19/165),χ2=10.029,P=0.002〕;黏膜对黏膜吻合与套入式吻合的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6/359)比1.21%(2/165),χ2=0.159,P=0.691〕。②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式中,引流管内置者和引流至体外者的胰漏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引流管未置者〔2.68%(4/149)比11.25%(9/80),χ2=7.132,P=0.008;1.54%(2/130)比11.25%(9/80),χ2=9.410,P=0.002〕;引流管内置者与引流至体外者的胰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4/149)比1.54%(2/130),χ2=0.433,P=0.510〕。引流管内置者与引流至体外者的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4/149)比1.54%(2/130),χ2=0.433,P=0.510〕。结论黏膜对黏膜吻合方式胰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方式,但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胰管内硅胶引流管内置或引流至体外均能降低术后胰漏的发生率,但是对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儿童肝移植术后供体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供体的生活质量情况并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施的86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供体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所有纳入供体为不带肝中静脉的左半肝或左外叶切除者,且无重大并发症,能够较好应用汉语沟通者.将调查结果与普通人群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并对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共发放符合调查要求的问卷80例,有效回收问卷71例(88.7%).男24例,女47例,平均年龄(29.4±8.0)岁.胆道闭锁患儿供体35例,代谢性肝病患儿供体15例,原发性肝硬化患儿供体11例,肝肿瘤及其他疾病患儿供体10例.移植供体主要为受体父母.总体上,肝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在各维度与普通人群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胆道闭锁患儿供体在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优于非胆道闭锁患儿供体(P=0.029);全自费医疗患儿供体在总体健康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具有医疗保险患儿的供体(P=0.033);供体手术2年后在生理功能(P=0.038)及躯体疼痛(P=0.040)维度得分较术后2年内明显增高;应用主成分分析将生活质量8个维度综合为1个维度,结果提示术后时间是影响肝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P=0.037).结论 儿童肝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状况良好,术后时间、受体原发病和受体医疗形式是影响供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的调整策略,总结经验。方法解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器官移植工作指南和第一版专家共识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制定了器官移植调整方法。结果于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6日进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5岁。捐献后共行器官移植手术8例,其中肝脏移植4例,肾脏移植4例。移植受体平均年龄48岁,男6例,女2例。8例移植手术顺利,7例患者无输血。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外科并发症发生,无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调整方法和流程,可以安全开展器官移植工作和实现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肝癌切除术后服用槐耳颗粒或索拉菲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我中心小肝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服用槐耳颗粒或索拉菲尼的82例患者,根据术后服用药物的不同分为槐耳颗粒组(51例)及索拉菲尼组(31例),分析2组患者的术前人口学资料、术前肿瘤学特征及术后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服药后不良事件等。结果 1 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肝功能、肿瘤特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槐耳颗粒组和索拉菲尼组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无瘤生存率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699)。3肿瘤复发或转移在槐耳颗粒组有19例(37.3%),而在索拉菲尼组有10例(32.3%),2组的复发或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4槐耳颗粒组共有6例次(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伴或不伴呕吐3例,疲劳2例,腹泻1例。索拉菲尼组共发生13例次(11例)不良反应,其中恶心伴或不伴呕吐2例,疲劳2例,腹泻4例,手足综合征2例,脱发1例,皮疹1例,高血压1例。索拉菲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槐耳颗粒组(35.5%比9.8%,P=0.026)。结论对于已经行根治性切除的小肝癌来讲,槐耳颗粒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可靠的安全性,可以考虑作为一种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供体在切肝术后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2002年3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施行50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中,52例供体有4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其余供体乙肝标志物全为阴性.有2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接受左半肝切除,其余50例供体均接受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切除.比较术前HBcAb阳性和阴性两组供体肝功能指标,动态观察术后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情况、残肝再生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供体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残肝再生速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标志物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无变化.结论 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的健康成人作为活体肝移植供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Caroli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8年2月期间7例弥漫型Caroli病患者行肝移植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并发症类型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复发性胆管炎症状并最终确诊为弥散型Caroli病.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0~31岁,平均16岁.6例患者肝移植术前接受保守治疗,1例曾行胆囊切除、T型管引流术.4例患者行劈离式肝移植,2例行全肝移植,1例行亲属活体供肝肝移植.其中2例患者术中采用静脉-静脉转流术.手术平均耗时9.1 h.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3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胸腔积液2例、肝断面胆汁漏1例.经抗感染、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用量、胸腔穿刺抽吸及经皮穿刺引流等对症保守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1例肝移植受者术后19 d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6例受者均存活.随访发现,存活的6例受者健康状况良好,其中最长存活已达7年.结论 应用肝移植治疗弥散型Caroli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种肝移植患者使用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他克莫司(Tac)胶囊(赛氏)或进口Tac进行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将60例肝移植受者随机分入Tac国产组和进口组,分别使用国产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激素和进口Tac+MMF+激素免疫方案治疗。两组患者肝移植术后24h口服Tac,起始剂量为0.05~0.1mg/(kg.d),每12h给药1次,术后90d内维持谷浓度水平6~10ng/mL范围内,90d以后维持为2~6ng/mL,直至观察终点(术后90d)。收集术后90d内受试者生命体征、不良事件、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及Tac的谷值浓度信息。结果观察期内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Tac国产组和进口组都为10%(3/30);肝肾毒性反应及感染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国产组发生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比进口组少(P>0.05),但Tac国产组出现高血糖比进口组多(P>0.05)。结论国产Tac与进口Tac在临床应用上有同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活体右半肝移植静脉流出道重建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不包含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的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流出道的重建模式.方法 对我院肝移植中心47例不含MHV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其受体流出道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肝右肝静脉(RHV)与受体下腔静脉的吻合口成形为"三角形";右肝下静脉(IRHV)与下腔静脉直接吻合,MHV粗大属支即肝Ⅴ段(V5)、Ⅷ段(V8)静脉用大隐静脉搭桥后,分别开口与下腔静脉垂直式吻合.结果 本组供体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受体47例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肝静脉狭窄1例,小肝综合征1例,肝动脉栓塞1例,肠肠吻合口出血1例,胆漏2例,隔下脓肿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3例,死因为小肝综合征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2例.47有31例重建V5、V8和(或)右肝下静脉,其流出道重建率65.96%(31/47),其中重建1支静脉为36.17%(17/47),重建2只静脉为21.28%(10/47),重建3只静脉为8.51%(4/47).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48月,CT和超声检查1例肝静脉狭窄,4例在7~25d发现血栓,但侧枝循环已建立.结论 采用"多口垂直式吻合" 的方式重建流出道,可保证移植肝的有效静脉回流,预防小肝综合征,减少供体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