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格检查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工作中作为诊断依据的可靠性.方法 2 118例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DDH筛查门诊的患儿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经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后做出确定诊断,分析体格检查、病史与DDH的关联,评估体格检查结果作为初筛转诊的依据是否可靠.结果 2 118例患儿中,年龄<6个月组DDH患儿126例,6个月~1岁组DDH患儿50例;>1岁组DDH患儿10例.体格检查最常见的为双下肢皮纹不对称,其次主要有双髋外展不对称、双髋外展受限、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弹响.3个年龄组中,体格检查阳性与最终确诊DDH存在一致性(P< 0.05).结论 体格检查结果作为DDH筛查工作的诊断依据是可靠的,但最终诊断需要根据患儿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得到北京市肢体残疾儿童的第一手资料,为北京市今后制定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政策、康复规划和康复工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4年4~11月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卫生局联合组织实施了0~6岁残疾儿童5类残疾抽样调查,包括肢体部分。结果本次调查0~6岁儿童共28738例,筛查出可疑肢体残疾256例,筛查阳性率为0.89%;确诊肢体残疾61例,残疾现患率为2.12‰;共诊断出各类肢体障碍182例,疾病现患率为6.34‰。本次调查61例肢体残疾儿童中,肢体残疾四级(轻度)30例(49.2%),三级(中度)19例(31.1%),二级(重度)8例(13.1%),一级(极重度)4例(6.6%)。结论本次调查发现,0~6岁儿童肢体残疾的致残原因中大脑性瘫痪居首位,故应当特别关注大脑性瘫痪儿童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根据本次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提出6项政策建议,供政府和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病例1:男,8岁,因发现右上肢畸形5年入院,检查:左侧肋骨、双侧肱骨近端、双侧尺骨远端各可及质硬、不规则、不可推动包块,最大者约为3cm×2cm×1cm,最小约1.0cm×0.5cm×0.5cm,表面皮肤未见明显异常,无压痛.右侧上肢较对侧短约1cm,右肘关节内翻,伸直、旋前、旋后轻度受限,可及桡骨头前脱位,右侧腕关节轻度尺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中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入院治疗的425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术前均行腹部B超了解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情况、行脊柱CT了解脊柱畸形及脊柱内神经畸形、行心电图除外心脏异常,出现阳性结果行MRI及超声心动网以确诊.结果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中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率为11.8%(50/425),其发病与胎次、母亲年龄、出生地差异、脊柱畸形的分类、侧弯部位、侧弯方向以及是否合并心血管畸形、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均无统计学关系.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患儿出生时父亲年龄较无泌尿生殖畸形的患儿父亲年龄大(P=0.018),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患儿较易合并肋骨畸形(P=0.011).结论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从而给予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椎弓根-肋骨撑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初步经验.方法选择3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岁(1.7~7.5岁);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55°(30°~94°);采取后路手术,切断骨桥、融合肋,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器械进行脊柱侧弯凹侧撑开,近端肋骨用钩固定,远端椎体用椎弓根钉固定.术后每半年至1年撑开1次.结果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8~49个月),撑开2~5次;术后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38°(15°~61°),可持续撑开;患儿畸形改善,并发症少.结论椎弓根-肋骨撑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胸(腰)段脊柱侧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达到非融合手术的目的,伴发胸廓畸形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胡金刚  曾敏  孙琳  孙保胜 《山东医药》2011,51(24):12-13
目的探讨6岁以上大龄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的体会。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枕颌吊带牵引,配戴胸颈联合支具联合治疗,随访3-10 a、平均6.13 a。结果疗效优良者45例(93.75%);1例出现一过性乳突切口周围皮肤麻木感。结论对6岁以上大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行双极松解结合术后有效的枕颌吊带牵引及配戴矫形支具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1~3岁幼年儿童椎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各种解剖径线相对较成人小得多,尚无幼儿专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现有能够利用的直径最小的椎弓根螺钉是用于成人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固定的钉棒系统。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成年猪颈椎与幼猪腰椎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对比。方法:将6具完整新鲜成年猪颈段C3~C6脊椎标本和6具完整8周龄新鲜幼猪腰段脊柱标本自椎间盘及关节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共54个椎体108侧椎弓根。按照标准操作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分别安置在成年猪颈椎标本和幼猪腰椎标本的椎弓根上,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与结论:颈椎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腰椎标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1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小于L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C5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大于C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颈椎和腰椎标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椎体椎弓根力学数值与椎体骨密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取得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在轴向拉力方面适应于幼儿腰椎的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小儿脊柱矫形术中的应用及免疫学改变。方法选取1999~2004年123例脊柱矫形患儿,按照融合材料不同分为3组:第1组48例,为自体骨植骨患儿;第2组64例,为以自体骨为主、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融合的患儿,其中自体骨量大于60%;第3组21例,为以同种异体骨为主、自体骨混合植骨融合的患儿,其中异体骨量大于60%。观察和分析术后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放射及同位素检查结果。结果第1组、第2组无明显排异反应;第3组3例出现早期排异反应(经病理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测证实),包括高热、局部无菌性渗出、C-反应蛋白(CRP)持续升高,病理检查见局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新骨形成,骨膜反应不明显,免疫学检测显示CD^4+明显升高,CD^4+/CD^8+明显升高。3组骨痂形成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量同种异体骨移植可引起早期免疫排斥反应,将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应用可减少排斥反应,并能得到较牢固的融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