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全胸腔镜三尖瓣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本次研究重点比较患者接受全胸腔镜及开胸三尖瓣手术后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趋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前来我院手术的88例三尖瓣疾病患者[男53例,年龄(49 ± 19)岁,左室射血分数(63 ± 6)%],其中56例患者接受全胸腔镜手术(三尖瓣成形术50例),32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全部患者均接受单纯单瓣膜手术。我们将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的指标,将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肌钙蛋白水平等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全身炎症反应于术后第2日达到高峰期,随后逐渐减少。腔镜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开胸组。 结论 与传统开胸三尖瓣手术相比,全胸腔镜三尖瓣手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心肌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室壁瘤切除并左室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1998年至2006年,共58例患者行室壁瘤切除并左室成形术,包括Jatene术式12例、Dor术式44例及Cooley术式2例,均同期行冠脉搭桥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超声心动图(经胸壁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无死亡。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升高,尤其是后10例患者的射血分数增加更为明显。远期随访发现,2例患者心功能恶化,其余患者心功能状况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心肌缺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手术行左室减容和几何成形、同期行冠脉搭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是判断近、远期疗效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94年至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78例心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完整切除肿瘤7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肿瘤2例,取活检5例。围术期死亡3例,术后复发2例。结论 心脏肿瘤以心房粘液瘤多见。手术治疗心脏良性肿瘤近、远期效果理想。心脏恶性肿瘤诊治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糖尿病病人非体外循环和经典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和CCABG)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1999年4月至2008年1月,318例糖尿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 210例,CCABG 108例.两组术前总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CCABG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正中开胸,胸膜外游离带蒂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大隐静脉(GSV)与其他靶血管吻合,吻合口超过2个采用序贯吻合.术前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 mmol/L以下,术后早期在ICU时持续泵入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8mmol/L.结果 两组共5例(1.57%)死亡,7例(2.20%)发生并发症.两组均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平均移植旁路血管OPCAB组(2.6±1.1)支,低于CCABG组的(3.1±1.3)支,P<0.05.OWCAB组死亡1例(0.48%),明显低于CCABG组4例(3.70%),P<0.05.OPCAB组发生并发症5例(2.30%),CCABG组2例(1.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至接近正常水平,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率低.OWAB术后早期病死率明显低于CCABG.  相似文献   
5.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51例合并小左心室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男性7例,女性44例,年龄31~69岁,平均(48±5)岁.病程5~49年,平均(18±9)年.患者病变以重度二尖瓣狭窄为主.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4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36例,左心房折叠术4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3.9%),1例因不能脱离辅助循环死亡,1例于术后10 d死于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血量14例(27.5%),多器官功能不全11例,频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术前及术后早期(7~14 d)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36.5±3.2)mm,术后(38.6±5.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术前(45.9±3.8)ml/m2,术后(48.2±7.4)ml/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射血分数为48.6%±6.7%和52.8%±8.3%,缩短分数为25.5%±3.3%和27.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血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早期一般不会立即恢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 心脏手术相关的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是心脏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对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生存率都有负面影响.目的 开发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预测模型,以此识别心脏手术中CSA-AKI的高危患者.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选择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211例5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其中男104人,女107人,年龄50~75岁(60±3·5岁)。术前对有心绞痛等相关症状、糖尿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存在缺血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为阳性,狭窄超过75%(左主干超过50%)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11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8例(60·7%,其余患者无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未造影),其中30例冠状动脉存在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造影阳性率23·4%。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80·0%),手术死亡1例,其余患者随诊4~3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为术前诊断和排除冠心病、选择术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合并小左心室的患者51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持续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铵,围术期维持BIS<50。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CPB前(T3)、CPB后(T4)、手术结束关胸后(T5)的SBP、HR、CVP、平均肺动脉压(PAP)和肺动脉楔压(PCWP)。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SBP明显下降,T2~T5时HR明显减慢(P<0.05),T4、T5时CVP、PAP及PCWP均明显著降低(P<0.05)。14例(27.5%)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围术期死亡2例(3.9%)。术前及术后早期(7~14d)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大小无明显变化,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左心室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应积极防治;缩小的左室舒张末径在术后早期不会立即恢复,要对心肌功能予以较长时间的维护以保证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行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术,置入三腔血透管,选用BM25型(美国百特公司)血液滤过系统进行床旁CVVH。置换液以前稀释法输入,2000—4000ml/h,血流量150—300ml/min。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持续抗凝。结果 人均CVVH时间为59.3h;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下降明显(P〈0.05);所有患者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发现出血或栓塞等并发症。26例患者中治愈18例;2例转为门诊间隙性透析,等待肾脏移植;死亡6例。结论CVVH是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方便和有效的方法,能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介入性治疗所致严重并发症的紧急处理四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脏外科姜胜利,朱朗标,王冬青1992年8月至1994年1月间,我科先后收治4例因介入性治疗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均经急诊手术治疗成功。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性,36岁。因先天性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