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XGP)的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了 8例XGP的临床资料 ,并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7例术前误诊或漏诊 ,1例术前诊为XGP ;7例呈弥漫型XGP患者行患肾全切 ,1例呈局限型XGP行肿块剜除术 ,术后疗效好 ,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有长期尿路感染史以及X线发现某些可疑性改变者 ,CT、DSA以及B超有助于正确诊断。尿沉淀找泡沫细胞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对弥漫型病变主张肾全切除术 ,局限型主张行肾部分切除或肿块剜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位点诱变体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Ad-H564/803)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急性大鼠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Ad-LacZ、Ad-H0、Ad-H564/803和生理盐水(NS)转染术侧下肢骨骼肌,于转染后1,3,5,7d,RT-PCR测定骨骼肌中HIF-1αmRNA的表达量;基因转染后28d,选择下肢动脉造影及动脉铸型观察血管密度。结果RT-PCR结果显示:Ad-H564/803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较Ad-H0组高(P=0.000);以转染后7d表达量最高(P=0.000);第3,5,7dAd-H564/803组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它各组(P=0.000)。基因转染28d后造影显示:Ad-H564/803组的侧支血管密度大于Ad-H0组及其他各组;动脉铸型显示:Ad-H564/803组的绒毛样微血管最为密集。结论外源性双位点诱变体HIF-1α基因(Ad-H564/803)可增强急性下肢缺血模型大鼠骨骼肌内HIF-1αmRNA的表达,促进缺血骨骼肌中的血管新生,且生物学功能较野生型HIF-1α基因更强。  相似文献   
3.
Restenosisafter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isstillaseriousclinicalproblemfacedbyinterventionalcardiologists Secretionandremodelingoftheextracellularmatrixmightbetheprimarypathologicalbasisforrestenosis 1,2  TypeⅠandtypeⅢcollagens ,whichare…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合并阴茎阴囊转位一期手术矫正方法。方法 根据阴茎及阴囊皮肤分布情况,采用保留轴心血管的阴茎或阴囊内膜蒂皮瓣尿道成形技术,先矫正阴茎下曲及尿道成形,然后同期行阴茎阴囊转位矫正。尿转流及新尿道分泌物引流采用会阴尿道造瘘及新尿道U型支架管引流技术。结果 本组38例术后阴茎阴囊外形美观,无尿瘘及尿道狭窄。结论 尿道下裂合并阴茎阴囊转位一期手术矫正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后Ⅰ型胶原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与金属蛋白酶 1(MMP 1)和金属蛋白酶的组织型抑制剂 (TIMP 1)的关系。方法 :采用小型猪髂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 ,分别在血管成形术后 1、2、3和 6个月取材 ,用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加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血管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 (VSMC)表型特征、Ⅰ型胶原、MMP 1和TIMP 1的表达情况。结果 :血管内膜增生及影像学狭窄在成形术后 3个月达高峰 ,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在成形术后逐渐增高 ,MMP 1的表达水平在血管成形术后早期较低 ,至 6个月时达正常血管水平 ,而TIMP 1在血管成形术后早期即明显增高 ,在 3个月内达高峰 ,6个月时仍稳定在较高水平 ;VSMC表型在早期主要是合成型 ,而后期以收缩型为主 ;TIMP 1/MMP 1的比值与新生内膜面积及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r=0 .6 5 ,P <0 .0 1)。结论 :血管成形术后细胞外Ⅰ型胶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Ⅰ型胶原的动态演变主要取决于TIMP 1/MMP 1的活性比值 ,并与VSMC表型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C9(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2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痛或有明确心肌梗死的患者及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对照者的CYP2C9基因型,并对突变基因型者和野生基因型者的血脂按常规方法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突变型CYP2C9*3基因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突变型CYP2C9*3基因型者和野生型CYP2C9*1基因型者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痛的发生可能相关,但未发现与血脂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6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CA)和支架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61例冠心病患者的81支血管90处病变进行了PTCA或PTCA加支架植入术,并做平板运动试验和平均8个月随访。结果:61例中完全血运重建率为80.32%,部分血运重建率为16.39%。病例成功率96.72%,血管成功率96.30%。共植入支架75枚,支架植入率88.5%。术后成功病例多数无症状,运动试验阴性,部分症状改善,少数症状复发,以不完全血运重建组复发率更高(P<0.05),无手术相关的死亡。结论:PTCA和支架是安全、有效的冠心病血运重建方法;对多支、多处病变应争取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再狭窄是影响疗效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颈动脉患者血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h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颈动脉硬化的60例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合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未合并冠心病组三组;所有患者以口服辛伐他汀40mgl/晚,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和血hsCRP、sICAM-1和sVCAM-1水平,分别比较各组间及治疗前后这些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血脂水平相当,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hsCRP、sICAM一1和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三组血TC、LDL—C和TG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治疗后三组血hsCRP、sICAM-1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01),治疗后只有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sVCAM-1水平显著减低;各组血脂变化和三种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之间无显著的线型相关。结论 辛伐他汀显著减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血hsCRP、sVCAM-1和sICAM-1的水平,它的这种抗炎作用大部分独立于其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