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颈椎手术翻修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颈椎处于颅颈交接区,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毗邻关系复杂,历来被视为脊柱外科手术的“禁区”。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上颈椎手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造成不良预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颈椎手术技术的发展。本文参阅国内外文献就上颈椎翻修术原因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总结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5年3月-2005年3月收治26例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其中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横韧带损伤,23例有神经损害表现。X线检查显示寰椎弓环及侧块不同部位骨折,寰齿间距(ADI)为4.7mm。5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余21例行颈椎后路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4例成功,另1例失败再行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结论 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韧带断裂后寰椎前脱位的程度以及是否造成脊髓压迫,诊断以ADI为主、并结合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对于可能存在寰枢椎不稳或已有横韧带损伤且存在典型神经症状的患者,应早期行寰枢椎融合术或枕颈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寰枢椎后路融合角度与术后下位颈椎矢状面曲度之间的联系并确定最佳的寰枢椎固定角度以保护颈椎生理曲度.方法 对1995年2月至2005年6月因寰枢椎脱位而行后路C1,C2融合术的92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术前测量颈椎侧位片C1-C2,C2-C7夹角,并且进行术后长期随访,以观察术后随访C1-C2,C2-C7夹角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10.3年,平均5.2年.术前及术后随访时C1-C2夹角平均值分别为18.4°±9.3°、2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P<0.05);术前及术后随访时C2-C7夹角平均值分别为14.5°±10.1°、5.6°±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P<0.05);其中术后随访C1-C2固定角度<20°(10°~20°)共计30例,≥20°(20.0°~43.6°)共计62例.C1-C2固定角度<20°者,术后随访C1-C2角度与C2-C7夹角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C1-C2固定角度≥20°者,术后随访C1-C2角度与C2-C7夹角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C1-C2术前、术后随访夹角的变化值与C2-C7术前、术后随访夹角的变化值之间也存在线性负相关. 结论寰枢关节行后路手术固定于高度前凸位时将导致术后下位颈椎的脊柱后凸,并且固定角度越大,下位颈椎的后凸程度就越大;为了保持下位颈椎的生理性曲度,手术中应尽量将C1-C2固定的角度控制在10°~20吨围内.  相似文献   
4.
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经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斌  陈华江  郭翔  陶春生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58-1359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是稳定上颈椎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钢丝捆扎技术(Gallie技术和Brooks技术)、椎板夹技术、经C1~C2关节螺钉技术(Magrel技术)、C1~C2椎弓根螺钉技术等。研究表明,上述每项单一技术均有其不足和缺陷。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经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骼骨植骨治疗了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现将初步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基强的松龙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颈椎疾患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探讨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颈椎疾患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伴有严重脊髓受压的颈椎疾患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手术减压前半小时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5mg/kg体重冲击,术后第1、2、3天均按3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18例,施行同样减压术但未使用MP治疗。以脊髓功能JOA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9±2.9分和6.5±2.6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后治疗组JOA评分为11.1±3.2分,对照组为9.0±2.1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消化道溃疡、感染、心血管系统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使用适量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颈椎疾患的减压治疗中具有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以及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且消化道溃疡、感染、心血管系统衰竭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由于发病隐蔽,易被误诊,延迟治疗,导致复位困难、甚至严重后果。本文从寰枢关节解剖特点,脱位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多方便进行分析;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12诊治的52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一期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同时进行椎管探查减压、硬膜囊缝合修补。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8~32)个月。随访期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3例,E级44例。术后即刻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高度丢失比值、椎管骨块占位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椎管减压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参照枢椎椎管内壁行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Naged技术)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3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8岁。螺钉置入方法:紧贴枢椎椎管内壁确定距离中线的距离,以枢椎椎板下缘上2帅为进针高度,两线交叉点即为螺钉进针点。螺钉平行矢状面,指向寰枢关节面后缘高度,通过C型臂机侧位像确认螺钉向上倾斜角度。术后结合正、侧位x线片、螺旋CT三维重建及断层扫描图像,评价螺钉置入准确程度。根据螺钉与寰枢椎关节面的位置关系分为A、B、C三区,A区螺钉通过寰椎下关节面;B区螺钉在关节面的前方或后方(前方为B1,后方为B2);C区为螺钉在关节面的内侧或外侧(内侧为C1,外侧为C2)。结果共置入60枚螺钉。术中无椎动脉、颈脊髓、颈神经根及颅神经损伤。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植骨融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5个月,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改善明显者3例,部分改善者5例,无改善者1例,无神经症状加重患者。枕颈部疼痛完全缓解者8例,部分缓解者6例,无缓解者2例。60枚螺钉中,A区58枚(96.7%),B1区2枚(3.3%),无B2及C区螺钉。结论参照枢椎椎管壁行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5种手术方法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8例,前路齿状突螺钉2例;颈椎1、2后路融合6例,其中Brooks法2例、Magerl螺钉加双侧寰椎椎板钩2例、Magerl螺钉加Brooks法1例、颈椎1、2椎弓根螺钉1例。8例中,合并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者2例,寰椎横韧带离断2例。并存Ⅱ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1例,脑梗死2例。结果 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住院时间10~22d,平均17d。8例随访1~3年,平均21个月。无内固定脱落及折断,2例前路齿突螺钉固定者骨折愈合,其中1例自觉吞咽不适,1年后2次手术取出内固定;6例颈1、2骨性融合,2例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出现脑梗死1例,冠心病发作1例,经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是治疗老年人型齿状突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陈旧性肱骨小头-滑车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02—2018-12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9例成人陈旧性肱骨小头-滑车冠状面骨折,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4.5个月。9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术后1例DubberleyⅢA型骨折出现关节僵硬,1例ⅢB型骨折出现异位骨化,1例ⅢB型出现肱桡关节关节炎,未出现肘关节内外翻失稳、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伸展0°~15°,平均8°;屈曲95°~125°,平均110°;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成人陈旧性肱骨小头-滑车冠状面骨折依据Dubberley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易于临床操作,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和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获得较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