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里氏8.0级地震造成37万余人受伤,近90%为肢体创伤病员。其中,10%-15%患者伴有颅面、胸腹部等处创伤。我院于2008年5月23日及28日分两批收治47名震区空运伤病员,其中骨科伤病员41例。本文针对我院接收的41例骨科伤病员的入院时病情特点、治疗措施及原则等作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  言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和假体设计的不断完善、全膝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成熟 ,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已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手术技术要求高 ,并发症多 ,目前尚不能像全髋关节置换术那样得到广泛的开展。我院自 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5月共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9例 1 0膝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膝关节置换术 9例中 ,男 1例 ,女 8例 ,年龄为 35~ 66(平均 55)岁 ,单侧 8例 ,双侧 1例 ,左膝 2 ,右膝 8。 9例中 ,类风湿性关节炎 4例 ,骨性关节炎 5例。术后均被随访 ,随访时…  相似文献   
3.
肌内注射后继发双侧臀部软组织结核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 患者,男,23岁,既往体健.于1999年3月因感冒发热,行右臀部肌内注射退热剂治疗1次.2个月后注射部位出现肿痛、伴全身低热.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两周,无明显效果,于1999年7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两周切口愈合.此后,因局部反复出现肿痛、脓肿形成,先后4次行清创引流术,每次间隔约2~4月不等.于2001年4月出现双侧臀部肿痛,第6次行清创引流术,术中见左臀部脓肿经左侧坐骨大孔进入盆腔,从骶前间隙、右侧坐骨大孔与右臀部原发病灶相通.骨盆X线平片及CT扫描未见骨性破坏.脓腔造影、CT扫描检查:双侧臀部脓肿经骶前间隙相通.胸片检查未见异常.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血沉114 mm/h,C-反应蛋白28 mg/L.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住院及门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率情况,进一步了解HIV/AIDS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HIV/AIDS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采用聚合酶链-荧光法进行HIV/AIDS尿液中HCMV-DNA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HIV/AIDS不同来源、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17例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阳性率21.5%(147/817)。HIV/AIDS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是否合并HCMV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危险因素(P<0.001,OR=6.410,95%CI=4.141~9.922;P<0.05,OR=1.790,95%CI=1.206~2.657),门诊和住院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42,P<0.001)。以患者来源为分层因素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CMV感染率分析,住院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4.796,95%CI=2.998~7.668);门诊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18.468,95%CI=6.668~51.154)。结论 AIDS期患者应及时筛查有无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 AIDS CD4+T细胞数≤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门诊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其合并HCMV感染可能性为CD4+T细胞>50个/μL的18.468倍,应予以重视,尽早治疗,获得更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肾灵II号片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为分析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34∶66),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82nm。结果:川芎嗪在0.2~4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0.83%。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便快速,可以作为肾灵II号片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兔骨骺软组织的冷冻保存和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模拟研究,为临床骨骺软骨的保存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个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的髂骨骨骺24份。用10%二甲亚砜(DMSO)冷冻保护液保护后,用温度速 降仪使骨骺软骨的环境温度逐渐降至-80℃,然后迅速放入液氮中保存1、3、6周。取出后在室温下置入等渗盐水中复温。其中12份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另12份作为供体,植入同种成年兔股骨头部分缺损中,分别观察4、12和24周。然后取出股骨头进行大体、 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实验显示,在上述冷冻条件下,大部分骨骼可存活并保存骨骺组织生长塑形,逐渐骨化和替代关节软骨的功能。结论:只要冷冻条件合适,骨骺软骨组织保存一定时间后仍具有生理功能,这为临床上修复骨骺损伤和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流行性腮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在腮腺炎病毒感染情况下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共97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29例;年龄2~44岁;7岁以下年龄组21例,7~12岁年龄组35例,12岁以上年龄组41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患者及95例健康对照者(7岁以下年龄组38例,7~12岁年龄组31例,12岁以上年龄组26例)外周血CD3+,CD3+ CD4+和CD3+ CD8+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的变化,计算CD3+ CD4+/CD3+ CD8+比值,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7岁以下患者组CD3+,CD3+ CD4+,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和CD3+ CD4+/CD3+ CD8+分别为2 272±1106个/μl,953±440个/μl,1 191±683个/μl和0.87±0.25;对照组分别为2 035±715个/μl,1 260±499个/μl,723±281个/μl和1.85±0.71.7~12岁患者组分别为1 642±768个/μl,674±343个/μl,885±454个/μl和0.81±0.30;对照组分别为1 627±633个/μl,903±371个/μl,674±269个/μl和1.36±0.29.12岁以上患者组分别为1 528±510个/μl,630±225个/μl,833±309个/μl和0.79±0.24,对照组分别为1 403±432个/μl,762±223个/μl,592±199个/μl和1.31±0.23.各年龄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与其对照组比较,CD3+ T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1.037,P>0.05);CD3+ CD4+ T细胞数量降低,CD3+ CD8+ T细胞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3.876,P<0.05);CD3+ CD4+ /CD3 CD8比值明显低于其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8.758,P<0.001).结论 腮腺炎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明显改变,可能引起患者抗病毒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8.
清创后Ⅰ期植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清创后Ⅰ期植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远期效果.方法 1999年3月-2003年5月,79例(28例骨不连)慢性骨髓炎患者接受清创后Ⅰ期自体、同种异体或混合骨移植治疗.随访时间60~111个月,平均77个月.结果 79例患者中,6例(8%)患者感染复发,其中自体骨移植2例,异体骨移植3例,混合骨移植1例.三种植骨方法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骨不连患者,27例(96%)感染治愈并获得骨愈合,其中自体骨移植(23例)和异体骨移植(2例)均获得骨愈合,无感染复发;混合骨移植3例,2例骨愈合,1例感染复发伴骨不连.结论 清创后Ⅰ期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获得90%以上的感染治愈率及骨愈合率,感染复发多在术后1年内,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9.
布洛芬(ibuprofen,以下称IBU)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个重要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其活性成分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是芳香族苯丙酸类衍生物,具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IBU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而且其制剂和剂型的研发也非常迅速。本文拟就近年布洛芬制剂及剂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慢性骨髓炎窦道分泌物与病灶组织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窦道病灶与分泌物的病原菌菌群间的区别,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方法49例伴有窦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分别于术前取窦道分泌物及术中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标本培养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窦道分泌物的菌种数、菌种分布及前3位菌种检出率排序与病灶组织相近或相同;窦道分泌物检出菌株数显著多于病灶组织;两种标本培养结果完全相同的共有27例(55.0%)。结论两种标本的菌种数及菌种分布相似;窦道分泌物培养病原菌阳性结果约占50.0%,如果依据其培养结果选用良好的抗菌药物,其正确率约为6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