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在不同强度超声条件下联合脂氟显微泡辐照局部化疗兔VX2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经组织匀浆法于腹部皮下传代VX2肿瘤成功制作肿瘤模型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Control组不进行任何处理;CPMs组仅单纯瘤内注射卡铂缓释微球;S 2000组注射卡铂缓释微球后使用西门子S 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V1c探头(声强0.185 W/cm2)联合脂氟显微泡辐照局部化疗肿瘤组织;AP 170组注射卡铂缓释微球后使用Accusonic Plus-AP 170超声治疗仪(声强1.0 W/cm2)联合脂氟显微泡辐照局部化疗肿瘤组织。各实验组均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肿瘤组织积分光密度(IOD);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ICAM-1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Control组、CPMs组、S 2000组及AP 170组瘤兔肿瘤组织的IOD分别为11 038.62±873.54、12 953.44±771.91、17 823.27±921.92及23 037.09±1175.46,其中AP 170组IOD最高,与S 2000组、CPMs组、Contro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ntrol组、CPMs组、S 2000组及AP 170组瘤兔肿瘤组织的ICAM-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851±0.0295、0.2543±0.0354、0.4815±0.0391及0.6195±0.0452,呈依次上升趋势,其中AP 170组、S 2000组分别与CPMs组、Contro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 2000组与AP 17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度较高的超声联合脂氟显微泡辐照使ICAM-1在肿瘤局部化疗微环境中呈高表达,对卡铂缓释微球介导的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等方面呈正反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趋化因子CX3CL1(fractalkine)在含突变p301L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分别取9月龄含突变p301L转基因小鼠和9月龄野生型小鼠各10只。使用Western blot 检测小鼠脑组织中CX3CL1蛋白的表达。取脑组织制作冰冻切片,使用抗p-tau、CX3CL1 抗体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与9月龄野生型小鼠相比,9 月龄转基因小鼠的脑内CX3CL1明显上调。免疫荧光共表达结果显示CX3CL1与p-tau共表达 。结论:CX3CL1在含突变p301L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tau导致的神经损伤的炎症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的效果。方法 以10 ml牛全血制备体外血凝块,将40个血凝块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对单纯超声组以超声针治疗8 min;对单纯尿激酶组注射2 ml尿激酶溶液(5 000 IU/ml);对超声针+尿激酶组予以超声针治疗8 min+注射2 ml尿激酶溶液;对超声+生理盐水组予超声针治疗8 min+注射2 ml生理盐水;对超声针+尿激酶+微泡组于超声针+尿激酶组基础上向尿激酶溶液中加入0.01 ml自制微泡。以称重法计算各组血凝块溶解质量(W0)及溶解率;观察大体标本溶解情况,并于扫描电镜下观察血凝块微观变化。另取9个血凝块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对照组,仅注入2 ml细胞膜特异性橙红色荧光染料1,1''-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DiI)溶液;超声组,超声针治疗8 min,同时注射2 ml DiI溶液;超声+微泡组,在超声组基础上于DiI溶液中额外加入0.01 ml自制微泡。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iI渗透情况。结果 干预前各组血凝块质量(Wbef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血凝块溶解质量(W0)及溶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尿激酶组与超声+尿激酶+微泡组W0及溶解率均显著高于其余3组(P均<0.05),但该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单纯超声组和单纯尿激酶组,超声+尿激酶组和超声+尿激酶+微泡组血凝块明显破坏,后者更为显著。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血凝块组织疏松,DiI渗透深远,满视野荧光,针道扩大,表面破坏,以超声+微泡组更显著。结论 超声针能显著提高尿激酶对体外血凝块的溶解能力;联合应用微泡后溶解质量未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球囊再扩张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中瓣周反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球囊再扩张治疗TAVI术中瓣周反流患者19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球囊再扩张治疗前TAVI术后中瓣周反流的数目及位置,测量圆周长度和圆周范围,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重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16例;多束反流束者7例,单束者12例;治疗后,中度反流1例,轻度反流11例,7例无反流;治疗前反流位于外上象限(12-3点)者14例,治疗后该区域反流减少至6例;治疗前瓣周反流束圆周长度和圆周范围分别为(1.81±0.39)cm、(24.03±5.55)%,治疗后圆周长度及圆周范围分别为(0.51±0.91)cm、(4.15±5.5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球囊再扩张治疗TAVI术中监测瓣周反流定位准确,在定量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合并肺动脉狭窄(TOF/PS)、TOF合并肺动脉闭锁(TOF/PA)、TOF合并肺动脉瓣缺如(TOF/PV-AB)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产前超声诊断为TOF的33例胎儿超声,并与产后超声、引产后病理对照,总结胎儿TOF超声特征。结果33例胎儿TOF中,TOF/PS 22例,TOF/PA 7例,TOF/PV-AB 4例。三者超声均具有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的特征,其不同之处在于肺动脉发育情况。在四腔心切面(4CV)基础上联合左、右室流出道切面(VOTV)、三血管切面(3VT)及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AR-SAV)对胎儿TOF的诊断率(96.97%)显著高于4CV +VOTV + 3VT(90.90%)、4CV+3VT(84.85%)、4CV +VOTV(72.73%)、4CV +AR-SAV(63.64% )、4CV(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胎儿TOF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对肺动脉发育情况重点观察有利于胎儿TOF分型的判断。同时不同切面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TOF诊断的准确率,为预后评估和出生后及时有效的干预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YMDD变异的方法学特性。方法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定的评价方案,对该方法HBV DNA定量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性作评价。以序列直接测定法作为诊断YMDD变异的金标准,对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作评价。结果该方法HBV DNA定量在103~108copy/ml范围内呈线性,精密度好(<10%),准确度高(平均回收率为97.5%)。CT(FAM)≤35,Ct设定临界值为7时,当HBV YMDD变异>25%时能检测到变异存在;Ct设定临界值为UNDETECT时,当HBV YMDD变异>50%时能检测到变异存在。以直接测序方法为金标准,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97%,特异性100%,诊断符合率99.5%。结论该方法检测HBV DNA载量和YMDD变异可以在同一管中完成,特异性高,灵敏度相对较低,但具有快速、准确、经济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胎儿双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经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双主动脉弓胎儿(病例组)和与其胎龄相匹配的17例正常健康胎儿(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分析双主动脉弓超声心动图特征,并随访产后诊断结果。结果 17例胎儿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双主动脉弓,其中右弓优势型11例(1例左弓闭锁),对称型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双上腔静脉并冠状静脉增宽2例,余未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出生6例,终止妊娠2例,失访9例。出生后有临床症状2例,无症状4例;接受手术治疗1例。对照组与病例组胎儿的左右心房内径、左右心室内径、卵圆孔大小、升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主动脉弓胎儿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表现为:①三血管-气管(3VT)切面显示两条主动脉,将气管与食管包绕,并与动脉导管形成"9"字形或"O"字形血管环;②3VT切面均显示左位动脉导管;③升主动脉冠状切面可见升主动脉发出两条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冠状切面可见两条主动脉弓汇入降主动脉;④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可见左、右主动脉弓各发出两个分支;⑤3VT切面向头侧连续扫查显示两条主动脉弓及分支走行。结论双主动脉弓胎儿具有独特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3VT切面对诊断胎儿双主动脉弓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左、右两个主动脉弓及分支走行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微泡增强超声助溶兔股动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自制脂膜微泡对超声助溶兔股动脉血栓的增强效果。 方法 对16只股动脉血栓模型兔进行分组溶栓,包括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单纯超声组及超声联合微泡组,采用CDFI、X-线血管造影进行再通率检测和血流再通情况评分,并进行病理光镜检测,比较各组溶栓效果。 结果 血管再通率显示阳性对照组无1例再通,单纯超声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25%,血流评分仅达Ⅰ级;超声联合微泡组血管再通率为87.5%,血流评分超过Ⅱ级。单纯超声组与超声联合微泡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股动脉血栓呈完全梗阻型并以红细胞成分为主,伴部分纤维蛋白;单纯超声治疗后血栓内部结构部分变疏松;超声联合微泡治疗后股动脉管腔大部分溶通,仅残留少量附壁血栓。 结论 超声微泡能显著增强治疗超声对兔股动脉血栓的助溶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声介导造影微泡在炎症靶向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及靶向性造影剂的研制,超声介导的造影微泡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靶向性造影研究方面更显示出诱人的前景。靶向性超声造影剂的研制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使微泡具有靶向作用的方法有:①利用微泡外壳的化学和电荷特性使之滞留于病变部位;②在微泡表面直接连接特异性抗体或配体,使之结合到病变部位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抗原或受体上;③利用生物素抗生物素间分子桥作用,间接使微泡与病变区域结合,达到靶向显影和治疗的目的。超声介导造影微泡靶向性应用热点包括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肿瘤以及炎症等的显影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致肾病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高尿酸血症患者368例,正常对照组552例,入组前常规超声检查肾脏均未见异常。随后超声追踪观察5年,追踪率达97.9%,追踪的终点指标为肾脏形态学改变。结果高尿酸血症致肾脏形态学改变相对危险度RR=4.5,总体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2.60~7.99),5年内超声显示率13%,高尿酸血症肾病声像图表现大体可分为:(1)尿盐结晶型;(2)尿路结石型;(3)急性肾功衰型;(4)慢性肾功不全型。结论高尿酸血症确系肾脏形态学改变的危险因素,超声可检查高尿酸血症肾病声像图变化情况,从而评价高尿酸血症肾病形态学损害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