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的二氢奎啉酮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D2和5HT1A受体双重部分激动作用嘲。氟哌啶醇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丁酰苯类的典型代表,主要作用于DA受体。本研究旨在比较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肝癌治疗手段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其整体生存率逐步上升。肿瘤微创介入医学的发展使部分肝癌患者能够不通过手术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后,手术作为治疗肝癌最主要的手段,其重要性不可否认。肿瘤治疗的多学科综合序贯性治疗使得不同科室间治疗“互动”逐渐增加,肝癌微创介入相关治疗如经皮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等技术在外科领域同样广泛应用,而外科医师将上述治疗方式与手术相结合,又产生了更多更优的操作方式和组合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肝胆外科领域中肝癌微创治疗的特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155的下调通过直接靶向TWIST2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及机制。方法 qPCR检测miR-155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155表达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55和Twist2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iR-155对胃癌细胞株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62±0.39)vs(1.62±0.16),P0.05];不同胃癌细胞株中,MGC-803细胞株中miR-15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细胞株[(5.83±0.49)vs(1.62±0.16)vs(1.26±0.21)vs(2.03±0.18)vs(2.21±0.19),P0.05];分期越高,miR-15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越高,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miR-155的表达也相对较高;抑制miR-155表达后,野生型Twist2的荧光素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而对突变型Twist2的荧光素酶活性影响不大,同时抑制miR-155表达后,Twist2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抑制miR-155后胃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减弱;同时成瘤后肿瘤总体体积相应减小,质量相应降低[体积(3.64±0.51)cm~3vs(1.29±0.24)cm~3;质量(3.82±0.49)g vs(1.09±0.21)g]。结论 miR-155的下调通过直接靶向TWIST2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4.
早期Appleby手术在用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时,为达到完全性切除(R0切除),一并切除胰体尾及腹腔干。1976年将Appleby手术用于胰体尾肿瘤的扩大根治术,联合了腹腔干切除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但术后肝脏及胃存在缺血性改变。1991年通过手术方式改良,首次进行了不切除部分胃的胰体尾恶性肿瘤Appleby手术,将此术式演变为保留胃的改良Appleby手术,用于病变侵及腹腔干,但肝固有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未见侵犯的病例,即胰体尾癌根治术联合腹腔干切除术。现阶段Appleby手术的临床开展较少,多用于进展期胰体尾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治疗,由于胰体尾恶性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处于中晚期,Appleby手术为R0切除提供了机会,具有一定的开展空间。KONDO等[1]对于13例胰体尾恶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显示,通过Appleby手术,患者R0切除率可达67%,且围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Appleby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均能满意。但由于手术总体开展数量小,目前尚没有大规模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DB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从而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方法检测DBC2 m RNA表达水平,并利用MS-PCR方法检测DBC2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同时分析胃癌组织中DBC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DBC2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伴随其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其甲基化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以及TNM分期的提高,胃癌组织中DBC2启动子区具有更明显的甲基化水平。结论胃癌中DBC2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DNA修复系统基因在维持基因组整体性及预防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碱基切除修复是DNA修复途径之一,主要切除DNA分子的小型损伤.XRCC1蛋白分子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的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探讨了DNA修复基因XRCC1 Pro206Pro与Gln632Gln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发生风险.方法采用PCR-RFLP分型技术,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汉族群体中247例肺癌患者与253例正常对照者的XRCC1 Pro206Pro和Gln632Gln多态/单体型与肺癌易感性及其与吸烟之间的关联.肺癌病例与正常对照者在年龄(±3岁)、性别及民族方面相配对.结果XRCC1 Pro206Pro(G)变异等位基因携带者与AA野生等位基因纯合子个体相比较,有1.96倍高的肺癌发生风险(adjusted OR=1.96,95%CI=1.26~3.06,P=0.003)(OR值经吸烟史校正).对于XRCC1 Gln632Gln单一位点研究,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未观察到基因型与吸烟史之间可能的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两个SNPs之间存在强烈的连锁不平衡(D'=0.807,P=3.1e-115),单体型在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总体分布有极显著性差异(P=2.25e-06).单体型2(Pro206Pro(A)-Gln632Gln(G)是抗风险性单体型(OR=0.66,95%CI=0.45~0.96,P=0.03),而单体型4(Pro206Pro(G)-Gln632Gln(G)是高风险性单体型(OR=16.09,95%CI=3.89~66.53,P=3.09e-07),这表明了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复杂疾病研究的重要性.结论XRCC1 Pro206Pro等位基因及含其等位基因的单体型可能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供体CD8 T细胞致受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中A20蛋白及Caspase 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人周围血单个核细胞,CD8 T细胞亚群阴性分选柱试剂盒分选出CD8 T细胞.HUVEC细胞株经过5 ng/ml TNF-α处理后与CD8 T细胞进行混合培养.以AnnexinⅤ和PI双标后,流式细胞仪对HUVEC进行凋亡分析,用全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中A20蛋白的表达.结果 异基因CD8 T细胞在与HUVEC混合后可引起HUVEC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24 h时的早期凋亡率最高,达(83.6±0.42)%.而晚期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活性在48 h时达高峰,荧光强度为(13.585±0.269), 此后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20蛋白的表达与HUVEC的凋亡率呈负相关(r=-0.839, P<0.05).结论 体外供体CD8 T细胞致受体HUVEC凋亡过程中,信号蛋白Caspase 3的激活介导了凋亡的发生,而A20可能对其起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脑血管病后康复正被逐渐重视,提高脑血管病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神经康复和心理康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影响此类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是神经功能缺失和精神状态.脑血管病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后康复,但这一现象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常被忽视.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病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及抑郁症状对脑血管病康复的影响问题,我们对门诊脑血管病患者病后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7例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病死率13.4%(11/82),11例患者中,极早期死亡(确诊5d内)4例,早期死亡(确诊后6d~15 d内死亡)7例.除2例分别死于呼吸衰竭及感染外,其余9例均死于脑出血,10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7例死亡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50×109/L,死亡时血小板均小于25×109/L.结论 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出现高白细胞的APL易于早期死亡,并与DIC的发生和治疗措施有关,应尽早化疗及处理高白细胞综合征和积极治疗D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