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Appleby手术在用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时,为达到完全性切除(R0切除),一并切除胰体尾及腹腔干。1976年将Appleby手术用于胰体尾肿瘤的扩大根治术,联合了腹腔干切除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但术后肝脏及胃存在缺血性改变。1991年通过手术方式改良,首次进行了不切除部分胃的胰体尾恶性肿瘤Appleby手术,将此术式演变为保留胃的改良Appleby手术,用于病变侵及腹腔干,但肝固有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未见侵犯的病例,即胰体尾癌根治术联合腹腔干切除术。现阶段Appleby手术的临床开展较少,多用于进展期胰体尾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治疗,由于胰体尾恶性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处于中晚期,Appleby手术为R0切除提供了机会,具有一定的开展空间。KONDO等[1]对于13例胰体尾恶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显示,通过Appleby手术,患者R0切除率可达67%,且围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Appleby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均能满意。但由于手术总体开展数量小,目前尚没有大规模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比较早期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S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早期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3组:PTGD组(n=22)、ERCP组(n=27)、保守组(n=20)。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评分变化,比较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PTGD组、ERCP组分别与保守组相比,治疗3天的实验室指标:WBC、CRP、AMS、TBIL、ALT均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周的临床评分:APACHEⅡ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CTSI评分均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BC、CRP、AMS、TBIL、ALT恢复正常的时间短;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均比保守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身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上消化道出血、脓毒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保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组与PTGD组相比,治疗3天的TBIL下降程度以及恢复正常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也短于PTCD组(P<0.05)。结论 SABP患者早期应用PTGD和ERCP均可获益,PTGD与ERCP相比在重要结果如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TGD可作为ERCP 失败或无法耐受时的替代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DB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从而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方法检测DBC2 m RNA表达水平,并利用MS-PCR方法检测DBC2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同时分析胃癌组织中DBC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DBC2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伴随其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其甲基化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以及TNM分期的提高,胃癌组织中DBC2启动子区具有更明显的甲基化水平。结论胃癌中DBC2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肝癌治疗手段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其整体生存率逐步上升。肿瘤微创介入医学的发展使部分肝癌患者能够不通过手术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后,手术作为治疗肝癌最主要的手段,其重要性不可否认。肿瘤治疗的多学科综合序贯性治疗使得不同科室间治疗“互动”逐渐增加,肝癌微创介入相关治疗如经皮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等技术在外科领域同样广泛应用,而外科医师将上述治疗方式与手术相结合,又产生了更多更优的操作方式和组合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肝胆外科领域中肝癌微创治疗的特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VEGF家族因子VEGF-a、VEGF-b、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空白组、B模型组、C双丹明目组、D阳性对照组4组,每组10只20眼。将B、C、D三组实验大鼠采用STZ 50mg/kg的剂量一次性大鼠尾静脉注射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造模后1wk开始连续灌胃用药,灌胃后4wk,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a、VEGF-b、VEGF-c的表达。

结果:成模后用药第4wk,模型组、双丹明目组、阳性对照组视网膜中VEGF-a、VEGF-b、VEGF-c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均低于正常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正常组,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双丹明目组、阳性对照组VEGF-a、VEGF-b、VEGF-c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双丹明目胶囊能明显降低VEGF家族中VEGF-a、VEGF-b、VEGF-c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其视网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SD大鼠经一次性尾静脉注射STZ(50 mg/kg)诱导DR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双丹明目胶囊高、中、低组,导升明组,同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连续干预30 d后,生化法检测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检测大鼠全血粘度(W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流变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WBV、PV、ESR、HCT、FI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双丹明目胶囊干预后,模型大鼠血糖、TC、TG、LDL-C水平均下降(P0.05),HDL-C上升(P0.05),WBV、PV、ESR、HCT、FIB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双丹明目胶囊治疗DR的机制可能与有效改善DR大鼠血糖血脂紊乱、血液流变异常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发病时间>72 h的GRADE Ⅱ急性胆囊炎患者,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后LC的疗效对比,及行LC的最佳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C前是否行PTGD治疗分为PTGD组(n=36)和非PTGD组(n=87);根据发病距离手术的时间将非PTGD组再分为3组:A组(n=41)发病距手术时间>72 h,≤1周;B组(n=29)发病距手术时间>1周,≤2周;C组(n=17)发病距手术时间>2周.比较行LC术后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手术及住院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TGD组与非PTGD组在腹痛消失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手术时长、出血量、带管时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囊壁厚度、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GD组与非PTGD组在总体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C组与A、B两组实验室指标WBC、ALT、ALP恢复正常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在CRP及TBIL恢复正常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长,出血量,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TGD组平均治疗效果A组优于B组优于C组.结论 PTGD组与非PTGD组在单纯行LC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对于发病时间>72 h的GRADE Ⅱ急性胆囊炎患者,若能耐受手术,推荐尽早行一期LC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155的下调通过直接靶向TWIST2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及机制。方法 qPCR检测miR-155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155表达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55和Twist2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iR-155对胃癌细胞株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62±0.39)vs(1.62±0.16),P0.05];不同胃癌细胞株中,MGC-803细胞株中miR-15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细胞株[(5.83±0.49)vs(1.62±0.16)vs(1.26±0.21)vs(2.03±0.18)vs(2.21±0.19),P0.05];分期越高,miR-15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越高,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miR-155的表达也相对较高;抑制miR-155表达后,野生型Twist2的荧光素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而对突变型Twist2的荧光素酶活性影响不大,同时抑制miR-155表达后,Twist2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抑制miR-155后胃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减弱;同时成瘤后肿瘤总体体积相应减小,质量相应降低[体积(3.64±0.51)cm~3vs(1.29±0.24)cm~3;质量(3.82±0.49)g vs(1.09±0.21)g]。结论 miR-155的下调通过直接靶向TWIST2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NAi技术沉默卵巢癌细胞A2780细胞内hPTFG1表达对其侵袭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利用阳离子转染试剂将hPTTG1siRNA转染A2780细胞.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hPTTG1及bFGF表达水平;MTT基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细胞侵袭重建基底膜实验测定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PTTG1siRNA转染组hPTTG1mRNA表达下降,抑制率为(76.8±4.1)%;转染hPTTG1siRNA后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hPTTG1干扰后bFGF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结论:hPTTG1siRNA能够抑制A2780细胞侵袭,可能是通过下调bFGF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