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8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34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94篇
  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者以6.8Gy(60)Co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的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四君子汤作为对照,同步观察了(60)Coγ射线照射后的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睾酮、血浆β-内啡肽和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由首乌,肉苁蓉等补肾中药组成的固真方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60)Coγ射线照射以后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发生紊乱;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持续性增高;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亢进,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固真方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老年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张云  陈哲 《天津医药》1997,25(10):633-634
自从1972年Macridis将超声显像(简称超声)用于腮腺疾病诊断以来,这一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我院1989年至1993年对8例腮腺肿物患者进行了术前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诱导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6T-CEM的凋亡作用。方法:利用DNA断裂点标记法(TUNEL)、DNA凝胶电泳、活细胞拒染以及光镜方法研究有关细胞的凋亡。结果:UNEL标记及DNA凝胶电泳显示:10-40μg/ml剂量的去甲斑蝥素作用6T-CEM细胞24h及10μg/ml剂量的去甲斑蝥素作用6T-CEM细胞超过18h后即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的去甲斑蝥素可在直接杀伤作用较小的情况下明显诱导6T-CEM细胞凋亡,不会因细胞坏死而引起炎症反应,这对于去甲斑蝥素应用于临床将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虚证辨证参考标准”,筛选出52例典型的阴虚或阳虚患者,另设正常组20例。分别测定3组外周血白细胞、血浆皮质醇及外周血混合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果表明,3组间白细胞、血浆皮质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阴虚、阳虚两组GR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阳虚组与阴虚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提示GR减少可能是典型阴虚阳虚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共同病理改变,而GR减少幅度上的差异可能是两者临床表现不一致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广东省部分城市在餐饮业和学生集体食堂中推行食品卫生监督质量化分极管理制度的区域性效果评价,了解我省在管饮业和食堂推行该制度取得的综合成效和检验所建立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建立的综合成效评价模型设计调查表格,随机抽取广东省部分城市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效果的调研,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及综合得分,并进行成效比较和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外部信度和教度的检验。结果:调研的三市在改善食品卫生水平、科学监督管理和引导消费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改善食品卫生水平成效显著,又以餐饮具消毒,环境卫生,卫生管理等改善程度最大;通过各项指标综合得分比较,珠海市、韶关市的学校集体食堂改善食品卫生水平程度显著高于餐饮单位,而惠州在两类单位中相近;珠海、韶关、惠州总体评价得分分别为77.7、77.9、81.8。结论:三市综合成效相近,接近显著水平,惠州市稍高,总体与实际情况相一致,说明该制度确实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证明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乡5个自然村40岁以上1508名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肺功能测定、体格检查。对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进行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该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9.4%,其中肺源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6.9%。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3.5%与6.2%),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12.2%与7.2%),有家族史者高于无家族史者(21.4%与8.5%),幼年前有咳嗽史者高于无咳嗽史者(75.0%与9.2%),P值均〈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室外空气污染、下厨、使用柴草烹饪时间、吸烟、幼儿时咳嗽史、男性、年龄增长、家族史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易患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长、家族史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易患因素。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生存质量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年龄、家族史、吸烟及室外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 在急性脊髓损伤(ASCI)中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和HSYA治疗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1、7、14d观察其行为学评分,14d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脊髓损伤部位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3p20、Bcl-2与Bax)。结果:(1)行为学观察评分:HSYA治疗组与损伤对照组下肢功能均有恢复(P<0.05),且HSYA治疗组恢复更明显(P<0.05);(2)免疫组化检测:caspsase-3阳性细胞数HSYA治疗组表达较损伤对照组少(P<0.05);Bcl-2阳性细胞HSYA治疗组的表达较损伤对照组多(P<0.05);Bax阳性的细胞HSYA治疗组的表达较损伤对照组少(P<0.05)。结论:HSYA在急性脊髓损伤中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了脊髓损伤部位的继发性损伤,从而促进功能的恢复的作用,因此HSYA有可能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对象为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常规培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0、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80μg/ml、160μg/ml、320μg/ml)作用24 h、48 h后对Ishikawa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苦参碱对Ishikawa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苦参碱对Ishikawa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苦参碱药物浓度的增加,对Ishikawa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苦参碱作用24 h IC50为44.655μg/ml,苦参碱作用48h IC50为20.664μg/ml。Ishikawa细胞接受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48 h后,G1期细胞百分比的增高情况明显,G2期以及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且随着苦参碱药物浓度的增加,变化越显著(P0.05)。不同浓度苦参碱可有效抑制Ishikawa细胞VEGF、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高,Ishikawa细胞VEGF、NF-κB p65蛋白表达越低(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而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剂量依赖性,其可能具有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1期的作用机制,抑制VEGF、NF-κB p65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临床指南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官方网站及不良反应监测官方网站,检索时间均自建库截止到2022年2月。英文检索词: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CFP10/ESAT6;中文检索词: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宜卡、CFP10/ESAT6。收集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诊断MTB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南、共识、团体标准、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等。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指南2部、专家共识3篇、团体标准2部,均指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可用于诊断MTB感染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纳入系统评价1篇,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皮肤试验共招募参与者887名,其敏感度为86.06%(95%CI:82.39%~89.07%)。纳入原始研究4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有效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区分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敏感度(89.3% vs. 90.4%)和阴性似然比(0.177 vs. 0.2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特异度(85.5% vs. 47.3%)、诊断比值比(42.238 vs. 8.040)、阳性似然比(6.048 vs. 1.710)、阳性预测值(66.0% vs. 35.1%)、阴性预测值(96.2% vs. 94.0%)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不良事件均为局部瘙痒和疼痛,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可用于MTB感染诊断、辅助结核病诊断,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其有效性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